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5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10篇
测绘学   7篇
大气科学   52篇
地球物理   1篇
地质学   26篇
海洋学   1篇
综合类   5篇
自然地理   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从天气形势、卫星云图、物理量等方面对2001年4月19~20日大暴雨过程进行了分析,总结出这次暴雨的地面和850hPa一些特性。  相似文献   
72.
本文重点论述了辽宁采矿塌陷和隐伏岩溶塌陷的分布现状,危害及基本特征,前者危害最大,造成的损失最重,以抚顺煤田,本溪煤田,阜新煤田最为典型;后者灾害次之,以瓦房店,海城,金州石棉矿最为突出。  相似文献   
73.
本文对全球平均、各纬带平均和几种特殊下垫面条件下大气顶和地表面的净辐射随云量变化的情况进行定量分析,并讨论了净辐射对云量变化的敏感性随各参数改变的情况。另外还定性地讨论了云在全球气候中的反馈作用以及这种反馈作用随各参数变化的特点。指出:一般条件下,净辐射对于云量变化是敏感的,只有当气候参数变化到临界值附近时,对气候的模拟可以不考虑云量的变化。从云量对气候的反馈来看,在气候参数发生变化时,气候系统的稳定性会发生本质的改变。  相似文献   
74.
南京地区岩关早期地层——茨山组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正> 南京地区的下石炭统,按其岩性及生物群特征,自下而上分为茨山组、金陵组、高骊山组、和州组及老虎洞组五个地层单位。茨山组为本文创立,该组包括原划为上泥盆统五通组擂鼓台段上部的一套碎屑岩和金陵组底部含腕足类化石的砂岩。关于五通组的时代,潘江(1953)在南京龙潭的五通组(当时称五通系)上部发现繁盛于泥盆纪的胴甲鱼类(Antiarchi)。根据鱼化石的特征,刘东生、潘江(1958)认为五通组的时代是晚泥盆世早期或中泥盆世晚期。罗兴、潘鹏(1959)在南京龙潭相当含胴甲鱼的层位中,采到了具晚泥盆世特征的斜方薄皮木(Leptophloeum rhombicum Dawson)植物。李星学(1963)根据上述鱼  相似文献   
75.
张瑛 《测绘通报》2006,(8):38-41
通过对GIS数据分析,从数据库建设技术出发,提出GIS数据超市的概念,对从GIS底端产品、GIS中端产品、GIS高端产品到形成GIS数据超市的构想进行详细阐述。  相似文献   
76.
岷江上游地区地质环境条件复杂、脆弱,以滑坡、崩塌、泥石流为主的地质灾害数量多、规模大、危害严重,汶川地震又引发了大量崩滑地质灾害。本文根据汶川地震前和汶川地震地质灾害调查、排查等成果,采用GIS分析和编程计算相结合的方法,选取适宜的控制点间距、搜索半径编制了岷江上游汶川地震前、汶川地震地质灾害点密度、面积密度和体积密度图,提出利用点密度、面积密度和体积密度来综合评价地质灾害的发育强度,从弱到强划分为8个等级。分析认为,岷江上游地区地质灾害发育强度高,汶川地震前地质灾害累积发育强度达最高8级极端活动,汶川地震诱发崩滑地质灾害发育强度最高为7级极强活动,且2~6级区面积较大。岷江上游地区历史强震、暴雨等极端事件多发是地质灾害累积发育强度高的主要原因,而汶川地震单次事件引发的地质灾害发育强度总体较高,并主要沿龙门山断裂带、南部河谷区分布。  相似文献   
77.
利用吉林地区高空探测站长春、延吉、临江1960-2009年地面至100 hPa高度标准等压面(共8层)温度资料,通过线性趋势分析方法,对吉林地区地面到100 hPa高度各标准等压面温度的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全球变暖背景下,吉林地区对流层年温度在700 hPa高度以下是上升趋势,400 hPa高度以上温度趋势是下降的。各季温度趋势变化各有不同,秋季和冬季在400 hPa高度以下温度趋势是升温的;春季和夏季700 hPa高度以下温度趋势是上升的,且温度趋势上升的幅度明显小于秋、冬季。城市规模的不同,温度上升趋势也不相同,大城市长春的升温幅度高于中、小城市的升温幅度;在各标准层中长春升温达到的高度高于中、小城市。  相似文献   
78.
辽宁省采矿诱发的环境地质问题与防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瑛  贾淑垦 《辽宁地质》2000,17(1):62-66
辽宁省矿产资源丰富,开发历史悠久,规模大、强度高,因而诱发了诸多的矿山环境地质问题。按其灾变的时间特征,可将其划分为突型地质灾害和缓变型环境地质问题两大类。崩塌、滑坡、地面塌陷,矿坑突水、瓦斯爆炸等地各于前者;水土流失、地下水污染、煤矸石自燃等环境地质问题属于后者。笔都概述了各灾种的发持征和危害现状,分析探讨了其形成的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并提出了相应的防灾减灾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79.
我国海泡石矿床成矿条件及成因类型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海泡石有着极其广泛的用途,多产于基本稳定的沉积环境,我国已在13个省区发现这一矿产,赣、湘、苏、秦等地海泡石占全国已知海泡石储量的80%以上,成矿时代主要为二叠纪和第三纪,其矿床分为沉积型和热液型两大类。  相似文献   
80.
旅游业的大规模快速发展使生态涵养区可持续发展面临诸多挑战。本研究通过构建生态涵养区绿色旅游发展潜力测度模型,分析北京生态涵养区绿色旅游发展潜力时空演化特征,构建北京生态涵养区绿色旅游发展潜力提升模式。结果显示:2011年至2020年,北京生态涵养区绿色旅游发展潜力整体增长,呈现北高南低的空间特征,但各区域发展重点有异,需针对不同区域实施差别化管理措施。最后,文章构建了以“分区管理、重点落实”为指导方针,以保护性开发资源为基础力、全过程优化生态为持续力、高品质打造产业为核心力、坚持多主体参与为保障力的北京生态涵养区绿色旅游发展潜力提升模式。本研究为评价生态涵养区绿色旅游发展潜力提出一个新的测量方法,为生态涵养区绿色旅游与区域绿色发展提供了系统化的管理框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