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9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17篇
测绘学   3篇
大气科学   8篇
地球物理   22篇
地质学   42篇
海洋学   20篇
综合类   6篇
自然地理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1991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00 毫秒
71.
淮北煤田五沟煤矿位于童亭背斜西翼中段,为一向斜为主的复式褶皱构造组合,向斜的轴部呈反S形且被断层切割。在系统分析煤矿地质资料的基础上,结合区域构造演化,探讨了构造发育特征、构造演化历史及其形成机制。结果认为:①五沟矿区可以划分为北部断裂构造复杂区、中部褶皱叠加区和南部构造复杂区3个构造分区,断裂构造的组合形式主要有"入"字型、"Y"型、堑垒式及阶梯式。②矿区构造的形成及演化受区域构造控制明显,印支期NS向构造挤压作用形成了近EW向的五沟断层,末期形成五沟复向斜构造;燕山期NW—SE向强烈的挤压作用形成了区内最为显著的NE向断裂及褶皱构造;喜马拉雅期的构造伸展作用造成拉张性构造发育,同时也使区内大、中型主控断裂转变为正断层性质。  相似文献   
72.
姜涛  刘洪波  杨健 《海洋科学》2015,39(6):48-53
为了解长江口刀鲚(Coilia nasus)耳石中碳、氧稳定同位素的特征及其可能反映出的生态学意义,作者利用稳定同位素质谱分析技术,首次对长江口刀鲚幼鱼的耳石进行碳、氧稳定同位素的初步研究。结果显示,δ13C和δ18O分别为–12.1±1.8(‰VPDB)和–7.9±1.2(‰VPDB),总体上δ13C波动较大,而δ18O波动较小。基于个体的δ13C和δ18O散点分布可将本研究中的刀鲚归为两个组,可能起源于长江中两个不同孵化场水域的群体,其中δ18O显示出两组刀鲚所经历环境积温上的差异,反映出两者起源水域温度环境的不同;而δ13C的差异说明两组刀鲚在饵料组成上的有所差异。  相似文献   
73.
海底水道不但是沉积物搬运过程中从源到汇的关键环节,而且由于其中常常发育可作为良好油气储层的砂岩,近年来已成为深水沉积学研究的热点之一.基于莺歌海盆地乐东区新采集的三维地震资料和钻井资料,在建立了该区莺歌海组一段四级层序地层格架基础上,深入剖析了每个四级层序低位体系域内海底水道发育特征及其影响因素,构建了海底水道演化模式.研究结果表明,该区由于构造稳定、物源供给充足,高频海平面变化得以被沉积物记录下来,因此,可被识别出体系域发育齐全的多个四级层序,且在每个四级层序低位体系域内都发育了大量海底水道,具体包括斜坡水道和轴向水道两种类型,它们总体具有汇聚型特征.海底水道演化过程中受相对海平面变化、构造活动和沉积作用过程影响,呈现出数量逐渐减少、规模逐渐变小的特征.这些被快速沉积速率所记录下来的高频海平面变化及海底水道演化特征,为更好地理解可作为良好油气储层的海底水道的成因机制及其控制因素提供了良好的范例.   相似文献   
74.
吉林省西部湿地是松辽盆地内的典型湿地,该湿地的形成受多种要素的综合控制,其中,地质条件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控制吉林省西部湿地形成的地质条件主要包括第四纪地层、沉积物组合和新构造运动.吉林省西部湿地形成的地质时代为晚更新世至早全新世.按吉林省西部湿地形成的地质条件,将其划分为遗留型湿地、河流型湿地和风成型湿地3种地质成因湿地类型.其中,遗留型湿地是原有湖泊逐渐衰退后残留的结果,河流型湿地是在晚更新世构造活动和特殊的沉积物组合以及河流改道综合作用的结果,风成型湿地是风蚀洼地切割潜水面的结果.  相似文献   
75.
细粒浊积体的油气地质意义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在综合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南海北部边缘盆地的一些具体勘探实例,从宏观到微观,在不同尺度上论述了细粒浊积体储层的地震反射特征、测井曲线特征及其内部结构特征。在地震剖面上,细粒浊积体主要表现为上扇的下切谷充填、斜坡扇以及盆底扇。它们的地震反射特征总体为中—弱振幅双向下超在层序界面上,而且由于浊流砂体的沉积速度快,常形成薄的砂泥互层,所以其自然电位曲线总体反映为中—低幅度的齿形叠加,其理想的自然伽马测井曲线的形状也表现为不同类型的齿状箱形或齿形叠加。其内部结构特征,除具有细粒薄层的特点外,常还有异常超压的形成。超压不但能使细粒浊积体保留大量原生孔隙,而且还能通过影响成岩作用来溶蚀长石而使细粒浊积体形成部分次生孔隙,因此其储层物性较好。  相似文献   
76.
盐分是参与湖泊物质循环的重要成分之一,湖泊盐度增加对湖泊生态系统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威胁.乌梁素海总溶解性固体(TDS)和盐度均处于较高的水平,为揭示盐分在冰-水-沉积物中的分布及迁移规律,冰封期在乌梁素海7个采样点采集冰、冰下水和不同深度沉积物样品,分析样品的TDS、Na+和Cl-浓度,得到各自在冰-水间浓度的比值,即分配系数K,并对水-沉积物界面Na+和Cl-的扩散通量进行估算.结果显示,TDS、Na+和Cl-在冰-水中分配系数K的均值分别为0.02、0.03和0.01,表明在湖水结冰形成冰盖的过程中,随着冰晶的析出,TDS、Na+和Cl-逐渐在水体中浓缩,水体中Na+和Cl-在浓度梯度驱动力作用下,向沉积物间隙水中扩散,估算其扩散通量均值分别为-229和-676 mg/(m2·d).总之,湖水在冻结过程中,由于冰晶的析出,盐分向冰下水体中迁移,使得盐分浓度在冰下水体中浓缩增加,继而向沉积物中迁移,对湖泊水生态环境构成胁迫.  相似文献   
77.
为了解长江靖江段两种刀鲚生态型长颌鲚与短颌鲚的生境履历的不同,利用X射线电子探针微区分析技术研究采集自长江靖江江段的长颌鲚和短颌鲚个体耳石的锶和钙微化学特征.定量分析结果显示,短颌鲚个体的耳石锶、钙比值(即Sr/Ca×10~3)稳定在2.00左右,反映了其在纯淡水生活的习性;而长颌鲚的锶、钙比值波动显著,不仅具有对应淡水生活的低值(1.18±0.48~2.11±0.94),还具有对应半咸水生活的高值(3.39±0.60~6.79±1.13),反映了其溯河洄游的生活习性.短颌鲚因在淡水生活,其淡水系数(FC)值均为1.00,2013年和2014年长颌鲚的FC值分别为0.36±0.06和0.50±0.11,证明了长颌鲚与短颌鲚群体间存在差异,而且长颌鲚不同年份群体间也并不相同.长颌鲚和短颌鲚的洄游模式存在显著差异,同时不同年份间的长颌鲚也存在生境履历差异.靖江段长颌鲚资源群可能来自不同出生地起源及生活史背景不同的群体.该江段是两类刀鲚的重要栖息地或洄游通道.  相似文献   
78.
淡水贝类观察——生物阐释水污染和毒理的创新手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淡水渔业是国民经济重要产业,在产量和产值均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也面临着严峻的水域生态环境污染形势.与此相适应,自2003年系统性提出以背角无齿蚌(Anodonta woodiana)为专用指示生物的创新性“淡水贝类观察”研究体系(Freshwater Mussel Watch)以来,已经成功地应用于国内外的江河、湖泊和池塘等渔业生态环境无机(特别是重金属)和有机污染物胁迫的监测、评价和预警,以及毒理学、污染物积累动力学和水质净化等方面研究.本文梳理了“淡水贝类观察”在被动监测、主动监测及渔业环境研究用模式动物开发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以期为渔业以及水域生态环境污染的有效监测、评价、保护以及阐释污染毒性机制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79.
为了探究加载频率、幅值对橡胶隔震支座水平等效刚度、特征强度、屈服后刚度、等效阻尼比及耗能等力学性能的影响,在实验室常温(25℃左右)环境中对直径为700 mm的典型常用天然橡胶支座和铅芯橡胶支座(共4个)进行了一系列的压剪试验,其中,加载频率变化范围为0.3~0.67 Hz,加载幅值变化范围为25%~250%。考虑到试验中加载设备摩擦力与惯性力的影响,本文对实测水平力进行修正并绘制出隔震支座的真实滞回曲线。实验结果表明:支座内部温度随加载频率的增大,升温越为明显,其中在最大加载频率下,天然与铅芯支座在前三圈循环下的升温幅度分别为5.24%和29.98%;随着加载幅值从25%~250%不断增大,隔震支座水平等效刚度和屈服后刚度的最大下降幅度分别为67%和55%,特征强度的增长幅度范围为64%~188%,且天然与铅芯支座耗能约增加15~26倍;此外,铅芯支座的内部温度上升幅度和各项力学性能均明显高于天然支座,但随着加载进行,铅芯支座的特征强度出现了更为明显的刚度退化,且在前三圈循环加载中天然与铅芯支座的特征强度分别退化了3.34%和12.2%。  相似文献   
80.
潮汕坳陷是以中生界为目标的新的油气勘探领域,其地层时代、产状、岩性以及构造特征等都与珠江口盆地其他坳陷差别很大。鉴于该坳陷内尚无探井,该文充分利用地震资料,结合区域研究成果合理选择参数,利用Basin2盆地模拟软件,对该坳陷沉积充填史、温压场演化史和有机质演化史进行了正演模拟,模拟结果显示坳陷内中生界白垩系经历的二次成烃作用提供了主要烃源,而且由于新生代的构造运动,形成了良好的构造圈闭,因此该含油气系统生储盖的时空配置有利于在晚白垩世地层中形成自生自储或下生上储的岩性圈闭和构造圈闭油气藏,应作为该坳陷油气勘探的主要目的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