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篇
  免费   24篇
  国内免费   37篇
测绘学   1篇
大气科学   50篇
地球物理   4篇
地质学   9篇
海洋学   32篇
天文学   16篇
自然地理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中国地区云光学厚度和云滴有效半径变化趋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段皎  刘煜 《气象科技》2011,39(4):408-416
利用ISCCP最新的D2云气候资料集和MODIS云的资料,给出中国地区云的光学厚度和云滴有效半径的分布特征;分别对季节平均和年平均时间序列进行线性趋势分析,并进行了显著性检验。结果表明:夏季云的光学厚度和有效半径的变化趋势最显著。结合云量变化情况,可发现云滴有效半径的变化对云光学厚度的影响可能在夏季最大,也就是说,气溶胶的间接气候效应可能在夏季最强;云量、云光学厚度和云滴有效半径的变化也表明长江以南地区和青藏高原地区可能是气溶胶间接气候效应比较显著的地区。中国地区冰云光学厚度与有效直径的相关具有很强的区域特征,说明冰云的微物理机制比水云更复杂。  相似文献   
72.
~~美国科学信息研究所(ISI)Web of Science收录的中国期刊一览表$美国ISI中国区!业务经理@刘煜  相似文献   
73.
青藏高原臭氧低谷的加深及其可能的影响   总被引:24,自引:1,他引:24  
刘煜  李维亮 《气象学报》2001,59(1):97-106
通过分析 TOMS(1 979~ 1 992 )资料发现 :(1 )青藏高原的臭氧不仅存在递减趋势 ,而且是一个递减的强中心 ,这个递减的强中心是同纬度地区 3个递减中心之一 ;(2 )夏季青藏高原臭氧低谷有加深的趋势 ,其递减率最大值为 - 0 .336% /a;加深区域为 2 9~ 33°N,78~ 94°E。另外 ,分析 SAGE 资料的结果表明 :青藏高原臭氧递减的强中心的形成是由于其平流层下部臭氧异常减少造成的。根据研究结果的趋势估测 :从 1 992年到 2 0 0 0年 ,夏季青藏高原紫外辐射增加大约为 1 .3%~ 2 .3% ,可能引起白内障发病率上升大约 0 .8%~ 1 .4% ,皮肤癌上升大约 3.2 %~ 5.4%。  相似文献   
74.
青藏高原臭氧变化趋势的预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二维化学模式研究了青藏高原臭氧的趋势, 模式结果表明, 从1980~1993年, 青藏高原臭氧逐渐减少, 在1995年后将逐渐恢复. 但到2050年仍未恢复到1980年的水平. 在青藏高原特殊环流的影响下, 臭氧恢复要比纬圈平均状况下恢复得快. 青藏高原所产生的特殊的经圈环流不是造成青藏高原形成臭氧强递减中心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75.
向外长波辐射与我国华北地区旱涝关系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采用1974—1986年的向外长波辐射(OLR)和华北地区降水资料,对该地区旱、涝年的OLR场的时空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分析指出,旱年与涝年的前冬和夏季在OLR距平场上呈相反的配置。同时发现,赤道中太平洋和海洋陆地上的OLR变化会影响华北旱涝的分布趋势,另外,谱分析计算结果指出,当存在准二年周期时,华北地区降水和赤道中太平洋地区的OLR之间有较高的凝聚值,呈正位相振荡。而且后者变化较前者超前大约法10个月。  相似文献   
76.
长江流域旱涝与太平洋OLR场的关联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李月洪  刘煜 《气象》1990,16(8):15-19
  相似文献   
77.
日冕仪的重要功能是通过人造日食的巧妙方式来直接观测太阳最外层大气——日冕层。借助日冕仪,人们在常规太阳观测条件下就可以欣赏美丽的日冕以及壮丽的日冕爆发过程。我们的前辈自上世纪50年代末就开始了针对日冕观测址点的不断考察,但遗憾的是一直未能寻找到理想的候选点。随着近几年我国西部太阳选址工作的不断深入,我们选址科考队得到了一批颇有价值的潜在理想址点,大香格里拉地区便是其中得到证认的区域之一。滇西北的丽江高美古天文基地就位于大香格里拉地区南部,海拔较高,空气十分洁净,每年旱季日照充沛。高美古目前拥有东亚最大的地面天文望远镜集群,为我们日冕仪观测站的建立提供了极其便利的基本条件。  相似文献   
78.
采用云南省昭通市昭阳区气象局1960年到1988年间在大山包实地采集的气象数据资料,并根据优良太阳观测台址所要求的各项参数指标,对大山包29年来的气象资料进行了系统的统计分析,发现该候选址点在干季(10月到次年4月)具有年日照时间增长、云量减少、相对湿度降低、风速较小且风向稳定、气候变化具有明显的周期性等特征。考虑到交通条件便利,初步判定它是一个具有潜力的优良太阳观测候选址点。  相似文献   
79.
利用NCAR的新一代GCM CAM3.0模式离线耦合一个气溶胶同化系统,模拟研究了中国区域硫酸盐气溶胶的直接气候效应对东亚夏季风及其降水的影响.结果显示:中国区域硫酸盐气溶胶引起全球平均的直接辐射强迫为-0.25 w/m2,中国内陆约25°N以北普遍降温,而海表温度升高.由此导致海陆温差缩小,东亚夏季风强度减弱,中国地区季风降水明显减少,而尤以积云降水减少起主要作用.硫酸盐气溶胶对中国地区的对流活动起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80.
MM5对中全新世时期中国地区气候的模拟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MM5模式结果与地质记录的对比表明,这个模式系统可以较好地模拟中全新世时气候的变化,特别是模式模拟的降水变化与地质记录吻合得较好.区域模式的结果比全球模式结果有所改进.模式结果显示:与现代相比,中全新世时,中国地区的气温升高,夏季升温超过冬季.同时,中国的内蒙古东部地区、东北地区和华北地区降水显著增加;而中国的华东、华中、华南和西南地区降水减少.中国东部30°N以北地区夏季风增强;中国东部的冬季风减弱.从一系列敏感试验结果,可以发现:在中全新世时,中国地区的气温、风场和降水的变化主要受大尺度环流背景场变化的影响,其对降水变化的影响超过50%.其次受地表状况和植被变化的影响,植被的变化主要影响中国东部地区,使得在冬季和夏季中国地区均升温;而且,对华北部分地区降水变化的影响最大超过25%.地球轨道的变化使得中全新世时太阳辐射的季节变化较大,造成中全新世时中国地区在冬季降温,在夏季升温;同时,对东北和华北地区的降水有重要影响,其影响与植被变化的影响相当.中全新世时,大气中CO2的体积混合比为280×10-6,CO2的变化使得中伞新世时气温降低,但量级较小.影响中全新世时中国地区气候变化的因子,按影响程度由大到小的排序为:大尺度环流背景场、植被变化、地球轨道参数变化和CO2浓度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