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27篇
地球物理   13篇
地质学   8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正1研究目的(Objective)中国从2009年开展页岩气实质勘探以来,已在四川盆地上奥陶统五峰组(O_(3w))—下志留统龙马溪组(S_1l)海相页岩成功实现页岩气商业开发,成为世界上少数几个实现页岩气工业开采的国家之一,近年来掀起了页岩气研究的热潮。国内学者在页岩气的形成、演化、保存和成藏等方面取得诸多突破,同时也遇到诸多科学难题,如地质条件下页岩的成烃演化规律、页岩气乙烷碳同位素与干酪根碳同位  相似文献   
72.
过实验室模拟海带的早期成岩作用过程,获得生物改造无定形体样品,观察海带形态变化,测定生化成分、碳氢 氮元素及微量重金属元素含量,为海相底栖宏观藻类的烃源岩形成过程提供现代对比实例。研究结果显示海带在模拟过程 中不断降解,到第 67 天海带细胞已经完全破碎呈无定形体状;微生物促进海带生化成分的转化,厌氧后期多糖和蛋白质含 量下降,粗脂肪含量上升到 8.16%;海带对微量重金属元素有显著的吸附解析作用,使微量元素含量波动变化。早期成岩 过程中微生物改造使海带形态朝无定体转化;有利于脂类成分的增加,利于成烃;元素变化有一定规律,但要直接利用微 量重金属元素进行油源对比可能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73.
自然界烃类的大规模形成是有机-无机物质相互作用的结果。在烃类物质两大组成元素中,碳的来源多以有机质为主,特别是液态烃,而氢却有多种来源。有机氢来自有机质,无机氢主要来自同沉积水,还有深部挥发分中的氢,同沉积水中的氢则以多种途径进入烃类。本从油田水的垂向演化及其与非油田水的对比、烃类物质的氢同位素组成及其与源岩沉积环境的关系、成烃加水与否的模拟实验,以及世界大型油气田分布与构造带的关系等方面,论述了烃类形成的有机与无机的相互作用,特别是烃类中氢的无机来源的本质,并对氢的来源及其加氢作用机制进行了分析,对油气形成理论的完善和在油气勘探中的应用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4.
济阳坳陷石炭系—二叠系储层成岩作用及孔隙演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石炭纪—二叠纪海陆交互沉积背景下发育的碎屑岩是济阳坳陷主要的储集岩。薄片、扫描电镜等多种微观分析研究表明,储层成岩作用主要有压实作用、胶结作用、交代作用、溶蚀作用及裂缝形成作用等。依据残留地层叠置样式及埋藏史,结合古地温、有机质热演化参数、黏土矿物转化序列、自生矿物以及成岩事件等多方面研究成果,将储层划分为古最大埋深等于现今埋深、古最大埋深大于现今埋深两种成岩阶段类型,前者处于中成岩B阶段和晚成岩阶段,后者处于中成岩A阶段和B阶段。多期复杂的构造运动导致储层具有多变的成岩环境及复杂的成岩演化序列,并控制了储层的成岩演化史、孔隙演化史及储集性能。  相似文献   
75.
所研究的辽河盆地东部凹陷沙一、沙二段烃源岩主要处于未成熟演化阶段,其可溶有机质中甾萜烷立体化学参数显示出“地质型”异构体的“异常”富集。各参数在普遍高于各自门限值的背景上,大致以2200—2300m、2500m、2700m和2770m为界线,呈现出系统的变化规律。同时发现萘、菲、氧芴和硫芴等系列化合物的成熟度参数与甾萜烷的成熟度参数的变化规律十分相似。本文对比进行了深入研究,结合原始可溶有机质红外特征吸收参数的变化特征,指出过渡带内甾萜烷及芳烃成熟度参数的变化规律受控于原始可溶有机质的演化特征,定性地提出了辽河盆地东部凹陷过渡带的地球化学判识标志,并认为本研究结果同样有助于不同地区过渡带气或未成熟油、低成熟油的判识。  相似文献   
76.
生物─热催化过渡带油气关系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本文在辽河盆地原油和天然气之间碳氢同位素关系研究的基础上,系统地研究了中国生物─热催化过渡带油气的地球化学特征,特别是它们之间同位素组成关系,划分出油气的不同组合类型,从而证明生物─热催化过渡带油气的自生自储特征,认为过渡带是油气形成聚集的重要垂向演化层段。同时为完善烃类形成的多源复合和多阶连续提供了佐证。  相似文献   
77.
本文对渤海湾盆地、四川盆地和鄂尔多斯盆地等天然气产区41个不同深度、不同时代和不同岩性的油气源岩和储集岩利用K-Ar年龄测定法进行K、Ar分析、表面年龄测定和粘土矿物分析,探讨了沉积岩中钾、氩的时代和区域分布特征及泥质岩钾含量与粘土矿物中伊利石含量的关系,并对泥质岩和碳酸盐岩的钾氩分布进行对比研究,指出了沉积岩钾丰度的时代演化旋回及其特点.并讨论了岩石中的钾氩来源及赋存状态以及天然气中氩的来源及其进入气藏的运移机理.  相似文献   
78.
稀有气体氩及其同位互素组成在气源对比中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本文从理论和实践上对天然气中氩的来源,源岩中氩的赋存态和演化,进入天然气中的机制以及对天然气中氩同位素组成的影响进行了系统,根据前人的工作和近年来的研究,讨论了氩同位素在天然气地质学中的应用,指出了天然中氩内位素组成的控制因。强调源岩年齿对天然气氩同位素组成的控制作用以及储层时代效应和其它因素对氩同位素组成的影响,为进一步研究和利用氩同位  相似文献   
79.
利用MAT252同位素质谱仪分析了塔里木盆地塔北隆起深层海相油藏中原油及族组分的碳同位素组成。研究表明该区深层海相油藏中原油的全油碳同位素组成主要受生源控制,受热力作用影响较小;而在继承生源的碳同位素组成的基础上,热力作用将对原油族组分的碳同位素组成及其逆转和分馏产生重要影响。总的趋势是随着油藏埋藏深度的增大和热力作用的加强,饱和烃组分的碳同位素组成逐渐变重,而沥青质组分的碳同位素组成不断变轻,族组分碳同位素逆转程度和分馏程度有所加强,并出现饱和烃﹥芳烃﹥非烃﹥沥青质的整体逆转现象。塔北隆起深层海相原油族组分的碳同位素组成的纵向变化特征,可以反映出热力作用对原油稳定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80.
<正>天然气成藏过程中He的年代累积效应早已被关注(Torgerson,1980;刘文汇,1993;Prinzhofer,2003),同时He的年代累积效应在低温热年代学,地下水测年等方面的研究发展迅速,并在逐渐拓展应用领域(邱楠生,2008;zhou,2004),但油气地质方面研究仍主要用3He/4He比值示踪盆地构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