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13篇
地质学   68篇
海洋学   4篇
综合类   3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71.
扬子克拉通北缘、鄂北枣阳市耿集-板桥地区震旦系—奥陶系中相间出露两套变火山岩系,其地层归属存在武当群和花山群的争议且长期缺乏深入研究。耿集-板桥地区野外调查、变火山岩系LA-ICPMS锆石U-Pb测年、Lu-Hf同位素分析结果表明:耿集地区变火山岩系主要为浅灰色、灰白色变酸性含砾晶屑岩屑凝灰岩、晶屑凝灰岩、玻屑凝灰岩、粉砂岩,与打鼓石群硅质条带叠层石白云岩共生,其中变酸性晶屑凝灰岩锆石年龄为821.7 Ma、εHf(t)值为-2.44~9.70,其可能是扬子克拉通前南华纪基底青白口系花山群组成部分;板桥地区变火山岩系主要由灰白色变酸性晶屑岩屑凝灰岩、火山凝灰岩、酸性火山岩、粉砂岩组成,内部发育大量基性侵入岩,其中变酸性火山岩锆石年龄为741.2 Ma,εHf(t)值为4.62~9.56,其应归属为南秦岭造山带南华系武当群,可能是印支期逆冲到扬子克拉通盖层上的残块。  相似文献   
72.
高成  刘娇  李德威  汪帆  刘德民 《地学前缘》2014,21(6):372-380
引入裂变径迹方法研究藏南拆离系(STDS)的活动历史。通过青藏高原喜马拉雅卓奥友峰5个锆石和4个磷灰石样品的裂变径迹实验,分别获得11.2~17.1 Ma和12.4~14.3 Ma的年龄范围。年龄温度法计算得到中新世时期洛子峰拆离断层在卓奥友峰地区剥蚀作用逐渐增强的结论:(1)17.1~15.2 Ma地壳冷却速率较慢,约为37.8 ℃/Ma;(2)15.2~13.5 Ma地壳冷却速率为82.4 ℃/Ma,并且在14.3 Ma左右构造活动最强烈,达到峰值;(3)13.5~12.4 Ma地壳冷却速率可达100 ℃/Ma。  相似文献   
73.
介绍了ArcGis的组件MapObjects及其shape文件的组成,并对MapObjects以其强大的空间分析功能在矿井构造定量评价指标自动统计中的算法作了研究.  相似文献   
74.
从东欢坨矿区域构造特征及构造演化出发,分析了区域地质构造对煤层赋存状况、矿井地质构造展布及构造类型等诸多方面的控制作用。研究表明,该区自石炭-二叠纪成煤后,经历了多期次不同方向的挤压,构造形迹主要形成于燕山期。燕山早期的北东向褶皱控制了区域性煤系的展布,矿井地质构造以断裂为主,主体展布方向为NE—SW向。根据矿区实际,认为应以研究区域地质构造及演化为着眼点,进行相应的地质预测预报工作。  相似文献   
75.
地球因其独特的海陆分布格局和合适的气候环境为我们人类提供了适宜的生存条件,是全球人类赖以生存的唯一的绿色家园。但随着人类对地球资源的疯狂掠夺,不可再生的化石能源逐渐短缺且其燃烧气体大规模排放,雾霾、沙尘等严重影响了人类的安居生活,绿色的家园开始不再是绿色的。因而,人类开始面临一个巨大的挑战,就是寻找到可以取代化石能源的一种新的可再生能源,解决人类日益增长的能源需求和人类对绿色家园的渴望的矛盾。 地热能因其储量大、分布广、无污染、来源可靠而被认为是最有可能取代化石能源的可再生能源之一,在国内外新能源勘测与评价中受到极高的关注。人类历史中有两次重要的工业革命,这两次工业革命都是在新的能源取代旧能源基础上产生的;人类是否会发生第三次工业革命,而这第三次工业革命是否是以干热岩为代表的清洁的、可再生的地热能取代现有的污染较大、不可再生的能源呢?我国地热资源极为丰富,据专家估算,浅层地热资源量相当于90多亿吨标准煤,而深层(埋深3~10 km)地热资源量是浅层地热的7 500倍。因此,研究与开发地热资源,尤其是深层地热资源,必定是有效解决我国能源结构,实现取热减灾减排,达到经济发展与家园保护共赢的最终途径。 位于地球深部的干热岩型地热能由于温度高、稳定性好、能量巨大而得到全世界的密切关注。但是,地球深部的这种地热资源的形成机制是什么,在地球内部有何分布特点及规律,控热构造是什么,评价有何标准,开发技术如何突破等在国内外研究中还很薄弱;尤其是我国,这方面的研究才刚刚起步,这极大地制约了后续的高效开发利用。目前,全球对于深层地热能梯级开发利用的一个首要目的就是发电,而发电必备条件是要有高温的热能,在现代技术条件能达到的地球深部何处存在这种高温的热能,如何高效取出这种高温的热能是必须首先解决的科学问题。因此对其开发利用的地热理论基础和勘探技术显得举足轻重。 李德威教授和《地学前缘》编委会在2018年5月份决心以专辑的形式刊发干热岩勘探、选区与评价方面的论文。可是,李德威教授由于积劳成疾,于2018年9月14日不幸去世,他在病逝前还挂念着出版干热岩专辑的事。为了继承他的遗愿,为了促进我国干热岩事业的发展,编辑部决定由我们代任特约主编,继续完成本专辑的出版工作。根据收录上来的论文内容,我们将该专辑改为深部地热资源专辑。 针对深部地热资源,本专辑共收录了20篇论文,分别从深部地热资源的形成机制与分布规律、干热岩成因与分类、干热岩勘查方法与选区评价、控热构造、地热流体地球化学、深部地热资源模拟开发与利用技术等方面进行了探讨。相信这些文章的发表能让读者们对深层地热资源(干热岩)有更深入的了解,能够引起大家共鸣,让更多的人理解、支持并能齐心携力进行深层地热资源的勘探与开发利用研究,为绿色家园的未来和可持续发展而努力奋斗。 感谢所有作者(包括论文没有在本专辑刊登的论文作者)、审稿专家和编辑部所有成员为本专辑的出版所付出的艰辛劳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