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1篇
  免费   82篇
  国内免费   90篇
测绘学   41篇
大气科学   76篇
地球物理   33篇
地质学   312篇
海洋学   100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44篇
自然地理   35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22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29篇
  2010年   32篇
  2009年   30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22篇
  1992年   18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17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64年   2篇
  1960年   2篇
  1959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6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1.
我国地质灾害具有点多面广的分布特点,而地质灾害风险管控人力和能力有限,因此需要开展地质灾害风险排序工作,筛选出优先管控的地质灾害隐患点,确保地质灾害风险管控对策实施的针对性和高效性。地质灾害风险排序的实质是运用定量化风险评价计算出每处隐患点的风险值,然后根据风险值开展排序工作。目前定量化风险评价模型多用于单个地质灾害点风险评价,并未应用于大范围地质灾害风险排序工作,且模型较为复杂,推广应用较难。在分析崩塌、滑坡地质灾害与其环境因素间的响应关系及规律的基础上,提取崩塌、滑坡地质灾害的主控环境因子与诱发因子,联合人口、物质、资源等易损性因子建立地质灾害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基于岩石工程系统相互作用矩阵与专家打分法确定各级地质灾害风险评价指标因子权重,构建地质灾害风险评分体系;并根据风险评价定义,提出了能够快速定量化的简易地质灾害风险计算模型。以贵州省98处地质灾害隐患点为例,开展模型应用验证,风险排序结果与灾害管理机构主观认识的实际风险一致,验证了本模型的合理性与有效性,提高了地质灾害风险管控能力与效率。  相似文献   
612.
河南省刘老湾地区位于大别造山带北麓,南临梅山—龟山区域断裂带,西邻燕山晚期的商城花岗岩体。通过1∶5万水系沉积物测量工作,在区内圈定了以Au、Ag、Cu、Pb、Zn为主要元素的综合异常,其中Au异常浓集中心明显,规模大,与各元素套合好。1∶5万地面高磁异常明显,且与化探异常吻合较好。通过大比例尺地质、物化探综合剖面对物化探异常进行查证,圈出多个Au土壤高值异常段,并伴有高极化、低电阻率异常。本文对该区地质、物化探异常进行了详细剖析,分析了成矿地质条件,认为在中酸性岩体和胡油坊组的接触带、北西西向的断裂构造是找矿的有利部位;在土壤Au高值异常带,正负磁场突变,高级化率、低电阻率的地段,找矿前景较好。  相似文献   
613.
基于地表基础地质调研、GIS流域分析与深部地球物理相结合的综合方法, 选取长江支流湘江沟头的两条具有共同溯源侵蚀点(矮塘村)的水系作为研究对象, 对比两条水系程江和注江相同河长流经区的地形地貌、水位高程、地层、构造背景以及深部电阻率数据, 综合分析两者的侵蚀能力的差异性。其中, 注江流域的基岩易于被侵蚀, 节理较为发育, 使得其下蚀作用和溯源侵蚀能力较强。预测两条水系的演化趋势会在矮塘村周边发生河流袭夺现象, 从而影响到程江下游的鲤鱼塘镇的城市居民生活用水和工农业生产。此外, 注江的持续下蚀作用会加强对基岩白垩系红层的侵蚀作用, 推测其流域未来可呈现更为壮观的丹霞地貌。   相似文献   
614.
根据丰都县1961—2010年50 a气象资料统计,伏旱发生频率76%。时间分布(以年代为单位),从20世纪60年代以来,丰都伏旱频率呈现中-高-中-低-中的变化特点,一般伏旱呈减弱趋势,严重伏旱呈增加趋势。丰都伏旱开始期最早出现于6月21日,最晚出现于8月17日,平均日期7月14日[1];50 a伏旱天数平均为37 d,最少20 d,最多72 d。从空间分布看:丰都伏旱强度随海拔高度增加具有减弱的特征。防御伏旱措施有水利工程建设、科学蓄水保水、实施人工增雨、合理布局播栽期、植树造林等。  相似文献   
615.
岩溶隧道在勘察设计阶段很难对岩溶发育情况给出准确具体的评价,导致此阶段进行的围岩级别划分与实际施工阶段揭露的情况存在差异。因此,有必要对岩溶隧道进行施工阶段的围岩动态分级。本文通过对岩体基本质量指标的综合修正,得到岩溶隧道围岩动态分级的定量方法,并成功应用于仙人洞隧道岩溶围岩的动态分级中,使围岩的分级与实际情况更加接近,确保了施工的安全与合理。  相似文献   
616.
为实现公路边坡安全管理自动化,针对安徽省某高速公路边坡安全管理具体要求,研发安全管理和应急决策系统.利用网络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建立包括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的边坡综合地学信息数据库.该系统包括边坡信息管理、边坡安全监测、稳定性趋势判断和预警预报,可实现信息统一管理、信息查询、实时监测、可视化和预警的功能.  相似文献   
617.
台湾海峡晚更新世以来的高分辨率地震地层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基于4 530 km高分辨率单道地震数据和钻孔资料,采用高分辨率地震地层学的方法,对台湾海峡晚更新世以来的地层进行了划分,自上而下共识别出R0、R1、R2、R3、R4等5个主要反射界面,分别对应海底、3 ka BP前后高海平面、最大海泛面、海侵面和 Ⅰ 型层序界面,并以此划分出4个地层单元:晚全新世浅海-滨海沉积A,中全新世浅海沉积B,早全新世海侵沉积C,晚更新世陆相河流沉积D。在海平面变化的作用下,海峡地区先后发育低水位沉积D(低位体系域),海侵沉积C (海侵体系域)、高水位沉积B和A(高位体系域)。研究了台湾海峡的典型地震相,提出了关于台中浅滩(云彰隆起)处的楔状沉积体的新观点,认为该楔状体为全新世中期以来形成的三角洲沉积受波浪和潮流作用改造而形成的潮流沙脊,其物质主要来源于台湾。识别出了晚更新世和早全新世古河道沉积,海平面变化和地势高低是其形成时间差异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618.
This study examines the effect of water-current speed on hematological, biochemical and immune parameters in juvenile tinfoil barb (Barbonymus schwanenfeldii). Blood samples were taken on days 1, 23 and 45 from control fish and from two training groups maintained at current speeds of 0.06 bl/s (body length per second), 0.66 bl/s, and 1.92 bl/s, respectively.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red-blood-cell counts and hematocrit were observed in the post-training groups on days 23 and 45.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hemoglobin concentrations were also observed in the 1.92 bl/s group on days 23 and 45. In contrast, values of mean corpuscular volume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in the 1.92 bl/s group than in the other groups on day 45. Nitroblue-tetrazolium-positive cells and lysozyme and superoxidase dismutase activities in the plasma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with increasing training intensity on days 23 and 45. Antibacterial activities were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in the trained groups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 on day 23; significantly elevated alkaline phosphatase activity was observed in the 1.92 bl/s groups on day 45. Therefore, training intensities of 0.66 and 1.92 bl/s enhanced the blood oxygen-carrying capability and plasma immune parameters of juvenile tinfoil barbs.  相似文献   
619.
无居民海岛森林是海岛重要的植被资源,对于维持海岛生态系统和生态环境健康有着重要的作用。文章阐述了海岛森林保护应当结合海岛森林的生长和分布的实际情况,通过划定保护范围、引种改造、建设防护林、增强宣传、实施海岛生态修复和生态补偿机制等进行保护。对无居民海岛森林保护的研究可为无居民海岛的保护和管理提供参考依据,促进无居民海岛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20.
安徽铜陵地区是我国最著名的铜多金属矿产地,岩浆岩出露广泛,岩浆作用与成矿关系密切.作者广泛收集了前人对铜陵地区中生代岩浆岩的研究资料和成果,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仔细的岩相学观察和深入的岩石学、岩石化学和微量元素及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系统总结了该区中生代侵入岩的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并探讨了其成因机制.研究认为:①铜陵地区中酸性侵入岩形成于晚侏罗世-早白垩世(135 ~ 147Ma),岩浆活动持续时间大约为10~15Ma;岩体沿近东西向深断裂呈带状分布,浅成侵入产出,受多期不同方向和性质的断裂控制.②依据Q-A-P图解确定区内侵入岩主要为辉石闪长岩、石英(二长)闪长岩和花岗闪长岩3类中酸性闪长质岩石,均属亚碱性高钾钙碱性系列.③3类侵入岩具有相似的微量元素、稀土元素和Pb-Sr-Nd-O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反映原始岩浆起源于富集岩石圈地幔,受到壳源物质的混染.④3类侵入岩可能是地壳深部带状岩浆房不同岩浆层中的岩浆与构造运动诱发的深断裂相沟通并随机地上升、脉动式侵位形成的;深部岩浆房中的带状岩浆层可能是由于温度梯度引起扩散对流作用进而发生一定程度的熔离分异作用所致;岩浆演化过程中存在镁铁矿物及磷灰石和锆石等矿物的结晶分异作用.⑤铜陵地区中生代岩浆活动的大地构造背景是大陆板块内部,岩浆作用与晚侏罗纪古太平洋板块的俯冲作用密切相关,但同时受区域前中生代基底构造的制约;侵入岩原始岩浆起源于挤压向拉张转换的动力学背景下的岩石圈地幔加厚之后的减压熔融并底侵下地壳岩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