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8篇
  免费   45篇
  国内免费   55篇
测绘学   6篇
大气科学   77篇
地球物理   25篇
地质学   101篇
海洋学   26篇
综合类   12篇
自然地理   31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24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0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84 毫秒
61.
本文利用沙坪坝基本气象站2005~2010年逐日08,20时L波段雷达探空资料,对不同类型雾日期间边界层逆温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从季节上来看雾日主要发生在秋冬季节,雾日期间不论是08时还是20时均有多层逆温存在,各类型雾日逆温温差均为08时大于20时,而逆温强度表现为20时大于08时,不论是雾日,轻雾日还是浓雾日,08时逆温层厚度都比20时要厚。总的来说,浓雾日的逆温层各要素都体现逆温特征较为明显的特点,逆温温差越大,逆温层厚度越厚,也就更容易形成浓雾,同时08时的各逆温要素均高于20时,08时逆温特征也更为明显,在这时段也就更容易形成雾。   相似文献   
62.
深圳湾福田潮滩重金属含量及对大型底栖动物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杨丽  蔡立哲  童玉贵  高阳 《台湾海峡》2005,24(2):157-164
根据2002年1月和10月在深圳湾福田潮滩同时获得的大型底栖动物和重金属数据进行分析表明,深圳湾福田潮滩Cu、Pb、Zn、Cd含量明显超标.2002年10月Pb、Cd、Cu、Zn含量的平均值比2002年1月高.与历史资料对比,近几年Cu含量有增加趋势.2002年1月,深圳湾福田潮滩奇异稚齿虫密度与沉积物中Pb、Cd、Cu、Zn含量均有显著负相关关系.尖刺缨虫密度与Pb、Cd、Zn含量均有显著负相关关系,与Cu的相关系数也接近显著相关临界值.2002年10月,只有小头虫密度与Cd有显著正相关关系.文中分析了影响重金属与大型底栖动物数量关系的环境因素.  相似文献   
63.
蒽、菲、芘、■混合液对菲律宾蛤仔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蔡立哲  马丽  高阳  杨丽 《海洋科学》2005,29(8):47-52
以菲律宾蛤仔(Ruditapes philippinarum)为研究对象,在实验生态条件下采用不同浓度的蒽(Fluoranthene)、菲(Phenaphthene)、芘(Pyrene)、[艹屈](chrysene)混合液进行染毒实验,研究菲律宾蛤仔体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和谷胱苷肽过氧化物酶(glutathione peroxidase,GPx)的剂量-效应关系和时间-效应关系。实验的3种混合液浓度为5μg/L(低浓度组),50μg/L(中浓度组),500μg/L(高浓度组)。结果表明,在低浓度混合液下(5μg/L),CAT比SOD和GPx更快受到诱导;4种多环芳烃混合污染物对SOD、CAT和GPx活性的影响均为先诱导后抑制的变化过程。  相似文献   
64.
沙筛贝(Mytilopsis sallei)属于软体动物门(Mollusca)双壳纲(Bivalvia)帘蛤目(Veneroida)饰贝科(Dreissenidae),也称萨氏仿贻贝.20世纪90年代初作为鱼虾饵料被引到厦门马銮湾,逐渐成为附着生物的优势种,严重影响贝类养殖.在厦门马銮湾水域设计挂板实验和采集沉积物中大型底栖动物,获得了外来物种沙筛贝与其他大型底栖动物的时空分布数据.SPSS统计软件回归分析表明,沙筛贝与网纹藤壶(Balanus reticulatus)在挂板的垂直分布上呈负相关,沙筛贝高密度(大于105个/m2)时能导致网纹藤壶死亡,其主要原因是沙筛贝附着在网纹藤壶壳壁上,抢夺网纹藤壶食物而导致其饿死.无论是在挂板上还是在沉积物中,小头虫(Capitella capitata)、凿贝才女虫(Polydoraciliata)的数量有随沙筛贝数量增加而增加的趋势,这是因为成团的沙筛贝有利于小头虫和凿贝才女虫的栖息.  相似文献   
65.
大亚湾生态问题成因分析及应对措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大亚湾生态问题成因剖析发现:陆源入海污染负荷持续增长;水产养殖业自身污染严重:核电站放射性废液和冷却水潜在影响;港口,船舶骤增所产生合油污水及溢油事故.对生态环境构成威胁;沿岸废污水、海水养殖,海域内氮磷物质过剩,导致赤潮发生频率增加;海岸工程及围海养殖等人为因素,使红树林和海龟生存环境令人堪忧:港口开发和水下爆破等致使珊瑚礁群落的优势种发生改变及石珊瑚出现白化现象;海域水质污染,影响生物质量;岸带开发利用过度,造成湿地生态系统的破坏及生态环境容量下降;渔业捕捞强度超过资源的承受力造成渔业资源衰退.根据分析结果,从六个方面提出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66.
许多终生浮游软体动物接近全球分布或呈环球分布,是海洋酸化和谱系地理学研究的良好材料。本文以西北太平洋和北印度洋的长角螺属(Clio)种类为材料,通过测定其线粒体COI基因(mtCOI,55条)和核18S rRNA基因(9条)序列,结合数据库中已有的序列,对该属进行了分类学和谱系地理学研究。结果表明,矛头长角螺(C. pyramidata)和尖棘长角螺(C. cuspidata)在mtCOI基因系统树中均形成4个明显分化的谱系分支,分别为支系A–D和支系E–H。矛头长角螺的支系A为全球分布,中国海及邻近海域可能仅有支系A的存在,支系B、C和D分布于特定海域。尖棘长角螺也存在明显的谱系地理结构,西北太平洋北赤道流南北两侧存在2个不同的支系,分布于吕宋海峡的支系E为一新的谱系分支。各支系内mtCOI基因的K2P遗传距离在0~0.026之间,支系间的遗传距离在0.031~0.089之间。膨凸长角螺(C. convexa)和曲形长角螺(C. recurva)没有明显的地理遗传分化。18S rRNA基因支持支系D为独立种,但不支持其他支系的划分。矛头长角螺和尖棘长角螺内部可能存在隐存多样性。洋流可能会成为物种扩布和基因交流的障碍。  相似文献   
67.
为研究池塘内循环流水养殖与传统池塘养殖模式条件下鲫鱼的营养品质及特征风味, 对鲫鱼形体、基础营养成分、蒸煮损失和持水力、肌肉蛋白质消化率、氨基酸、脂肪酸和挥发性化合物含量等指标进行分析评价。结果表明: 跑道组和池塘组鲫鱼的形体指标和基础营养成分具有较大差异, 其中跑道组具有高蛋白低脂肪的特点。同时两种养殖模式下鲫鱼的蒸煮损失和持水力相接近。跑道组鲫鱼蛋白质消化率显著高于池塘组鲫鱼(P<0.05)。游离氨基酸分析结果表明跑道组鲫鱼中鲜味氨基酸(天冬氨酸和谷氨酸)和甜味氨基酸(谷氨酸和丙氨酸等)含量均显著高于池塘组(P<0.05), 因此跑道组鲫鱼可能具有更佳的风味。此外两种养殖模式下鲫鱼肌肉氨基酸组成无显著差异(P<0.05), 然而跑道组鲫鱼不饱和脂肪酸含量(4.803 8 g/100 g)高于池塘组(1.411 1 g/100 g)。基于GC-IMS结果可知, 两种养殖模式下鲫鱼的挥发性化合物具有显著差异。通过层次聚类热图分析从57种挥发性化合物中筛选出了33种特性差异标记物用以区分不同养殖模式下的鲫鱼。研究结果表明, 池塘内循环流水跑道养殖在一定程度上对鲫鱼营养品质和特征风味有所改善, 可以通过GC-IMS技术进行有效快速鉴别, 同时阐明了风味感官差异的物质基础, 为淡水鱼养殖模式选择和产品定位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68.
姜玥  周辉  卢景景  高阳 《岩土力学》2022,43(4):932-944
利用岩石空心圆柱扭剪试验系统针对灰砂岩进行真三轴试验研究,分别开展控制(σ2-σ3)(σ2为中间主应力,σ3为最小主应力)条件压缩试验和恒σ3、变σ2条件压缩试验,对灰砂岩的应力-应变规律、强度特性及破坏特征进行详细分析,并进一步探讨了中间主应力效应,最小主应力效应,应力洛德角效应以及强度准则的适用性。研究结果表明:岩石空心圆柱扭剪试验系统能够实现真三轴应力状态的模拟,相较于常规的实现方式,该方法可避免端部摩擦的影响;内外围压的压差对岩石强度有很大影响,尤其是在高围压下,较大的压差使得岩石强度迅速弱化导致剧烈破坏;中间主应力对岩石强度影响显著且具有区间效应,最小主应力对岩石强度有强化作用,该特点对于实际工程开挖岩体的高效及时支护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进一步地,根据所获试验结果对现阶段用于描述岩石力学特性的强度准则进行分析,认为采用指数强度准则能合理反映岩石真三轴应力状态,具有较好的适用性,可用来评价实际工程中岩石的强度特征。  相似文献   
69.
泥质砂岩属于黏土岩,具有典型的遇水软化特征。在泥质砂岩富水地层中进行隧道开挖是地下工程的一个挑战性问题。研究了围岩软化与未软化条件下泥质砂岩地层中输水隧洞的稳定性和支护时间。首先,介绍了泥质砂岩遇水软化的力学试验结果;然后,采用基于Hoek-Brown强度准则的岩体参数评价方法,评估泥质砂岩在围岩软化与未软化条件下的力学参数;再后,以兰州水源地引水隧洞为依托工程,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对泥质砂岩隧洞软化与未软化工况的围岩稳定性进行了计算分析,得出泥质砂岩遇水软化对隧洞安全性存在显著影响;最后,采用位移收敛法,研究了泥质砂岩软化与未软化工况中,保障隧洞施工安全的合理支护时机。研究表明,泥质砂岩未软化工况中,可考虑隧道围岩初期支护在距掌子面4~5 m位置实施;而在泥质砂岩遇水软化工况中,初期支护建议在掌子面开挖后立刻支护。研究成果可为泥质砂岩地层隧洞的安全施工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0.
高阳  王永诗  杜振京 《地质论评》2021,67(Z1):67z1093-67z1094
正东营凹陷北部陡坡带沙四下亚段砂砾岩中富含油气(刘华,2012),但由于砂砾岩沉积成因复杂,又经历了漫长的成岩演化过程,烃源岩经历了正常原油、凝析油气、湿气多次生烃,多期生烃与致密砂砾岩储层致密化之间形成了复杂的匹配关系,使研究区致密砂砾岩成藏过程复杂化。明确砂砾岩致密化过程及其与油气充注的关系,是正确认识油气藏类型、查清油气成藏控制因素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