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41篇
大气科学   63篇
地球物理   1篇
综合类   4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5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2008年梅雨异常大尺度环流成因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牛若芸  金荣花 《高原气象》2009,28(6):1326-1334
利用NCEP再分析资料对2008年江淮梅雨异常特征及其大尺度环流成因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 (1)2008年入(出)梅显著偏早、 梅雨期长度略偏短, 梅雨分布呈南涝北旱、 东多西少, 梅雨量偏少、 强度偏弱。(2)该年入梅显著偏早是东亚大气环流由冬季型向夏季型转换提前所致, 副热带高空西风急流北跳、 500 hPa西风带环流调整、 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季节性北跳、 夏季风北涌至江淮流域的时间均早于常年。(3)该年出梅显著偏早的主导因素是冷空气活动。(4)南涝北旱梅雨型是受南亚高压东段脊线位置接近常年、 副热带高压脊线处于适宜梅雨发生纬度带的南段、 低空西南急流和水汽输送带北缘位置以及高空强辐散和中低空强辐合区位置偏南的影响。(5)东多西少梅雨型是冷空气路径偏西所致。(6)梅雨期夏季风北涌至江淮流域活动次数偏少是梅雨量偏少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62.
“0703”东北暴雪成因的数值模拟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秦华锋  金荣花 《气象》2008,34(4):30-38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以及中尺度数值模式MM5V3.7的模拟结果,对2007年3月3-5日东北地区罕见暴雪过程成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高低空垂直切变明显和高层辐散与低层辐合相配置导致的强上升运动,以及中低层深厚的正涡度产生和维持是强暴雪形成的动力机制;干冷空气侵入是产生暴雪的触发因素;北上低涡东侧的偏南气流携带来自东海和南海两个源地的充沛水汽直抵东北地区,是产生东北暴雪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63.
地形对2008年初湖南雨雪冰冻天气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5,自引:5,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徐辉  金荣花 《高原气象》2010,29(4):957-967
利用NCEP逐日资料、探空站点资料和地面观测资料,分析了2008年初发生在湖南的第三次冰冻雨雪过程(1月25~29日)。结果表明,冰晶层、融化层、冷层这种两头冷中间暖的温度垂直分布结构以及地面微风、低温、潮湿的气象要素条件共同导致了湖南的这次严重冰冻灾害。利用中尺度数值模式MM5模拟了湖南独特的地形特征对这次冰冻过程的影响。两个敏感性试验结果表明,随着南岭山脉地形高度的降低会导致南岭北部上空的大气垂直温度层结发生变化,而这种变化并不利于湖南南部冻雨的发生,同时还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南岭以北的降水增加,以南的降水减弱。  相似文献   
64.
1998年副热带高压活动与波包传播特征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1998年5—8月NCEP/NCAR逐日再分析资料,采用波包传播的诊断方法(WPD),讨论了1998年夏季副高活动特征与500 hPa高度场瞬变波波包传播的关系,结果表明,运用瞬变波波包传播的方法来研究副高的中短期活动是基本可行的。1998年5—8月瞬变波波包大值区的向北发展和向南发展可以描述出副高脊线的南北摆动,波包小值区的向西传播和向东传播能够表示出副高脊线的西进和东退;1998年夏季副高的北跳不仅与低纬地区的波包强烈发展北传有关,同时也与中纬度西风槽槽前波包向北、向东传播或西风槽脊前波包的向南传播有关。副高脊线的南退主要与中纬度西风槽槽前的波包向南传播及其频散有关。  相似文献   
65.
冬半年我国旬平均温度距平客观预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月安  金荣花  林玉成 《气象》1999,25(7):41-45
将500hPa候平均高度、850hPa候平均气温和海平面气压3个常规气象场进行车贝雪夫展开,以更好地表征各场的主要特征,并浓缩了资料量。以车贝雪夫展开系数和前期基础温度作为预报因子,建立了冬半年全国40个站点的旬平均气温距平的客观预报方程。结果表明,这种预报方法在冬半年的温度业务预报中有较好的参考价值,并讨论了各层要素与冬半年温度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66.
67.
利用1949~2005年NCEP/NCAR逐日再分析资料及登陆中国的热带气旋资料, 采用功率谱分析、相关分析研究了近57 a夏半年(6~10月)赤道气压低频振荡的变化特征及其与登陆中国热带气旋的关系. 结果表明, 夏半年赤道气压主要表现为5~7, 10~30 d的周期振荡, 赤道气压准双周振荡强度的年际变化与登陆中国热带气旋个数有明显的正相关. 用小波逆变换对近57 a逐年5~11月逐日赤道气压进行准双周振荡滤波, 统计得到近57 a 6~10月与7~9月赤道气压准双周振荡波谷前后4 d内有热带气旋登陆中国沿海地区的几率分别为59.7%, 73.0%. 用合成分析方法建立了7~9月赤道气压准双周振荡波谷附近有、无热带气旋登陆中国的大气环流模型. 当赤道气压准双周振荡波谷附近有(无)热带气旋登陆中国时, 东半球中高纬度盛行纬向(经向)环流, 卾霍次克海附近的高压脊偏弱(偏强),西风带偏北(偏南), 副高偏西(偏东)偏强(偏弱), 东南亚越赤道气流偏强(弱), 西南季风偏强(弱)且在波谷时更强(弱), 有(不)利于热带气旋登陆中国. 所建赤道气压准双周振荡波谷附近有、无热带气旋登陆中国的大气环流模型可以较好地反映两者大气环流场的差异, 有利于做好登陆中国热带气旋的中期预报.  相似文献   
68.
为了能够给科研工作者和业务技术人员合理使用各种东亚副热带西风急流表征方法提供科学依据,利用1960~2009年NCEP/NCAR再分析资料和中国714个基准站20时(北京时)降水观测资料,归纳总结了以往夏季东亚副热带西风急流客观定量表征方法,并以2005年6~8月为例,进行了表征方法的数值反演和性能分析,结果表明:表征位置指数的方法有轴线法、EOF分解法、区域风速差法。轴线法定义合理且有明确的物理意义,方法简单易行、意义清晰、表现直观,适用于逐日实时监测和诊断分析。EOF分解法与区域风速差法适用于气候评估和季节诊断;表征急流强度的方法有区域风速法及中心强度法,均适应于逐日实时监测与环流观测,且对华北地区及长江中下游雨量多寡有较好的指示意义,方法计算简便、意义清晰、指示性好。同时还指出,业务工作者和科研工作者实际应用时应根据需求合理选择指数或者对指数进行适当改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