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8篇
  免费   60篇
  国内免费   51篇
测绘学   35篇
大气科学   50篇
地球物理   28篇
地质学   127篇
海洋学   106篇
天文学   4篇
综合类   22篇
自然地理   127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30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24篇
  1998年   23篇
  1997年   26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4篇
  1987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乔家君  许家伟 《地理研究》2010,29(11):2045-2058
以五次实地调研为基础,对农村工业从民国初期至今进行阶段划分并总结其阶段特征;运用折射定律、万有引力定律定量分析工农效率及折射率,验证了微观尺度上可以反映更大尺度运行状况的理论假设。结果表明:(1)工业相对于农业有更高的效率。(2)引力与距中心村(镇)二次方正相关。(3)波动伴随工业发展的整个过程。国家政策在早期起主导作用;随着时间发展,外界经济环境逐渐成为决定性因素。(4)私有企业比集体企业折射率高是集体企业改制的主要原因,但前者承受经济风险的能力明显低于后者。(5)工农折射率与企业规模呈正相关。(6)企业组织效率:集群>集聚>分散。产业集群是农村工业发展的方向。在工业发展的初期,效率与企业规模之间存在指数增长关系,但随着向更高阶段的演进,将产生自我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62.
为了更好地展示工业时代的空间组织模式,给出了一个包括时空背景、组织主体、组织客体、要素组成、要素状态、空间效率和技术7个部分的概念性框架;以该框架为基础,逐步分析了信息与通信技术对空间组织其他6个部分的具体作用;最后提出了一个判定空间组织效率的新视角。研究发现,信息与通信技术导致了传统空间组织模式的根本性重构,其对空间组织的影响是全方位的;在过去的30多年间,信息与通信技术对劳动生产率增长的贡献显著,这也证明了其作用下空间组织的高效率。  相似文献   
63.
洪宝宁  化君晖  刘鑫  易进翔 《岩土力学》2016,37(Z1):255-262
对于高液限土(包括改良的高液限土)填筑的路堤只用单一的压实度指标控制常常易导致质量隐患。通过试验研究提出一个采用空气率Va和压实度Dc双指标控制高液限土路堤填筑质量的方法,并给出了具体的控制标准。当压实度控制指标Dc≥93%时,高液限黏土和粉土空气率控制标准为4%≤Va≤8%,含砂高液限黏土和粉土空气率控制标准为6%≤Va≤13%。通过系统的试验研究,验证了双指标质量控制的可行性和有效性。研究结果表明,采用空气率和压实度双指标控制,不仅可以保证高液限土填筑路堤的强度和刚度,而且具有较好的水稳定性,为进一步充分利用高液限土作为路堤填料提供了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64.
压力场分布决定了油气运移的指向和分布状态,地层压力演化成果可为研究区有利成藏区带评价提供科学决策依据。基于钻井测试资料和地震资料,利用盆地模拟技术对南堡凹陷地层压力演化史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南堡凹陷地层压力演化经历了沙河街组-东营组沉积期(45.5~24.3 Ma)及馆陶组沉积期-现今(24.3~0 Ma)的一幕半“增压-泄压”旋回,压力演化表现为“积累-停滞-再积累”的总体特征,超压主体位于生烃凹陷,盆地中-东部剩余压力极大值高于西部,且主要赋存于沙河街组及东营组三段。南堡凹陷东营组末构造抬升剥蚀导致在24.8~14.8 Ma超压表现为停滞增长,且不同“增压”旋回沙河街组及东营组超压成因机制各异,第一个“增压”旋回(45.5~24.8 Ma)沙河街组增压幅度远高于东营组,沙河街组超压主要为欠压实及生烃增压双重贡献,东营组超压主要为欠压实成因;第二个“增压”旋回(14.3~0 Ma)沙河街组与东营组增压幅度相近,沙河街组和东营组超压皆为生烃增压成因。   相似文献   
65.
碳酸盐型盐湖卤水的模拟太阳池结晶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碳酸盐型盐湖提锂工艺中, 太阳池是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目的是储存太阳能能量以结晶析出碳酸锂。文章利用加热方法首次在实验室条件下进行模拟太阳池结晶试验, 试验的蒸发量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加大, 但蒸发量的不同对析盐结晶影响不大。在不同时间段模拟试验中, 24 h时间段的Mg2+析盐浓度较Li+大, 且随着时间的延长逐渐降低, 而Li+则相反;Mg2+析出速率随着时间的增加而逐渐降低, 而Li+析出速率基 本保持一致。在不同温度模拟试验中, 卤水主要组分总析出率与温度的升高呈正相关, 卤水中CO32?和Li+的浓度降低速度大于其他组分, CO32?和Li+的析出率远大于其他组分, 析出主要矿物鉴定结果均为扎布耶石  相似文献   
66.
谢庆宾  高霞  夏秋君  舒萍  杨双玲  徐岩  李娜 《地质学报》2012,86(8):1217-1226
松辽盆地昌德地区火山岩储层以酸性岩为主,主要岩石类型为熔结凝灰岩和凝灰岩,与国内其他含油气盆地的火山岩储层明显不同。宏观上岩性较致密,岩心观察仅见构造裂缝和溶蚀孔,局部见溶蚀洞,显微镜下观察储集空间类型多样,发育粒内溶孔、晶内熔孔、晶间微孔、构造微裂缝、炸裂缝和收缩缝等。火山岩厚度普遍较薄,其中芳深9井区火山岩厚度最大,最厚仅为75m。从岩相类型看,芳深9井附近为爆发相,其他地区为溢流相。研究区火山岩为低孔低渗储层,岩性和岩相与物性关系密切,同时控制着原生孔隙的形成。后期的成岩改造,包括构造活动、溶蚀作用等决定了次生孔隙的发育程度,构造运动产生的裂缝是该区储层得以改善的主要因素,而后期充填作用破坏了储层的储集性能。火山口附近爆发相与溢流相的叠合区是天然气勘探的有利目标。  相似文献   
67.
气候变暖背景下扎龙湿地气候变化特征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基于扎龙湿地1955—2004年逐日气温和降水量资料,采用滑动平均、趋势分析、小波分析和Mann-Kendall及Yamamoto检验等方法,探讨了扎龙湿地近50年的气候变化特征。结果表明:①研究时段内扎龙湿地年及四季平均气温均呈上升趋势,年平均气温在1988年发生了一次明显的突变,其后气温达到一个更显著的增暖时期,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增温非常显著,是50年以来的最高温期;②扎龙湿地年及各季降水量除春季外均呈减少趋势,秋季降水减少趋势最显著,研究时段内没有明显的突变过程;③20世纪80年代中期之后扎龙湿地暖冬和热夏事件的发生频率和强度显著增加,大气湿润度在减小,气候在向暖干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68.
江西省兴源冲铜矿床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及成矿机制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兴源冲铜矿床地处九岭南缘铜多金属大型矿集区西段的黄茅地区。文章在成矿地质特征的基础上,通过对矿石进行稳定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重点分析了成矿物质来源,探讨了矿床成矿机制。碳、氧同位素分析结果表明,矿区碳酸盐岩δ13CVPDB为-5·4‰~1·9‰,平均为0·6‰,δ18OSMOW变化范围为9·0‰~13·9‰,平均为10·9‰,主要为海相碳酸盐岩,碳、氧同位素图解表明碳可能主要来源于深部,且受高温变质作用和低温蚀变作用明显;矿石硫化物硫同位素δ34S变化范围主要在1·0‰~6·2‰之间,个别样品同位素比值偏大,对比相似矿床,表明该矿床具有海底喷流沉积和后期岩浆热液叠加作用的特征。上述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表明,兴源冲铜矿床是在中元古代海底火山沉积基础上,经新元古代晋宁造山期岩浆热液、动力变质叠加成矿作用所形成。  相似文献   
69.
70.
乡村振兴与新型城镇化的协调发展关乎地区可持续发展。论文通过构建乡村振兴与新型城镇化评价指标体系,采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地理探测器等定量分析2010—2020年黄河中下游地区乡村振兴与新型城镇化水平空间分异特征及耦合协调时空变化格局,并对其驱动机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黄河中下游地区乡村振兴与新型城镇化水平空间分布特征差异明显。乡村振兴高水平地区逐渐以黄河干流为轴线条带状分布;新型城镇化水平空间分布格局基本保持稳定,省会城市仍是高值区的主要集聚地。(2)耦合度类型空间异质性大,目前以磨合阶段为主,而耦合协调度以濒临失调为主,集中分布在陇东、陕北等地区,相对发展类型整体以新型城镇化滞后型为主。(3)乡村振兴与新型城镇化耦合协调发展格局变化是多种要素相互制约、共同作用的结果,人口、收入、消费、投资是主要驱动力。因此,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进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背景下,黄河中下游要针对地区发展实际,采取差异化的策略来推动乡村振兴与新型城镇化的耦合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