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30篇
测绘学   3篇
大气科学   4篇
地球物理   9篇
地质学   74篇
海洋学   2篇
自然地理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李文博  黄智龙张冠 《岩石学报》2006,22(10):2567-2580
云南会泽铅锌矿田是我国著名的超大型特富铅锌矿田之一,由相距3公里的矿山厂和麒麟厂两个独立的矿床组成,Zn Pb 金属量超过五百万吨,矿石品位在25%至35%之间。为确定矿床成矿流体和成矿金属来源,本文系统研究了矿床的 Pb、S、C、O、H 和 Sr 同位素组成特征。矿石硫化物的铅同位素组成均一,~(206)Pb/~(204)Pb,~(207)Pb/~(204)Pb 和~(208)Pb/~(104)Pb 的变化范围分别为18.251~18.530,15.663~15.855和38.487~39.433,与围岩碳酸盐岩中浸染状黄铁矿一致,与碳酸盐地层相近,在~(208)Pb/~(204)Pb-~(206)Pb/~(204)Pb 图上显示明显的线性关系,表明铅同位素组成相近的碳酸盐围岩地层提供了成矿物质。矿石硫化物的δ~(34)S 变化范围为10.9‰~17.4‰,多数集中于13‰~17‰,表明还原硫主要来自地层中海相硫酸盐的还原,还原方式为热化学还原,下伏页岩、碎屑岩和泥质岩中的有机质在硫酸盐还原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三种不同产状的脉石矿物方解石的碳氧同位素组成均一且没有明显差别,δ~(13)C 变化范围为-2.1‰~-3.5‰,δ~(18)O 为16.8‰~18.6‰。脉石矿物方解石中流体包裹体水的δD_(FI)为-50‰~-60‰,取温度为200℃计算包裹体水的δ~(18)O_(H_2O)值为7.0‰~8.8‰。碳、氧和氢、氧同位素研究结果表明,成矿流体为来自下部上升的变质流体,由于下伏页岩、碎屑岩和泥质岩中有机质的参与,成矿流体具有低的δ~(13)C和δD_(FI)值,在上升过程中与围岩发生了同位素交换。矿石中黄铁矿、闪锌矿和方解石的初始锶同位素组成(~(87)Sr/~(86)Sr)_i值的变化范围为0.714~0.717,赋矿围岩中未蚀变白云岩的初始锶同位素组成(~(87)Sr/~(86)Sr)_i值为0.7083~0.7093,明显低于蚀变白云岩(0.7106),表明成矿流体具有高的(~(87)Sr/~(86)Sr)_i比值。相对围岩碳酸盐岩而言,下伏地层中的页岩、碎屑岩和泥质岩往往具有高得多的~(87)Sr/~(86)Sr,因此,流经或者起源于这些地层的流体具有高的锶同位素比值。  相似文献   
62.
豆荚状铬铁矿是蛇绿岩中特有的一类矿产,按其化学成分可分为高Cr型和高Al型两种。其中的PGE主要以RuS2和Os、Ir、Ru合金等包体形式存在,或以类质同像形式进入铬铁矿晶格。两种类型的铬铁矿均表现出负倾斜型PGE配分模式,其Pt、Pd含量相近;与高Al型铬铁矿相比,高Cr型铬铁矿有更高的Os、Ir、Ru含量,部分豆荚状铬铁矿表现出Pt、Pd相对富集的平坦到正倾斜型PGE配分模式。目前对豆荚状铬铁矿PGE含量及配分模式还缺少一个统一的解释,但其PGE地球化学可为豆荚状铬铁矿的成因及构造背景解释提供更多的信息。  相似文献   
63.
云南会泽超大型铅锌矿床明显受北东向构造带控制 ,构造带中的脉状方解石为富碳酸盐流体活动的产物。文章通过对这种脉状方解石的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研究 ,探讨构造流体的来源及其与成矿流体的关系。结果显示 ,矿区北东向构造带中脉状方解石的稀土含量范围较宽 (∑REE :5 .4 71× 10 -6~ 5 6 .788× 10 -6)、稀土配分模式为相似的轻稀土富集型、存在较强的铕负异常 (δEu :0 .4 39~ 0 .74 2 )。结合地层、矿石中脉石矿物方解石、峨眉山玄武岩的稀土元素含量和碳、氧同位素组成 ,认为控矿构造带中方解石稀土为同源构造流体的结晶产物 ,构造流体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明显受成矿流体的控制  相似文献   
64.
四川牦牛坪稀土矿床萤石稀土元素、同位素地球化学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萤石是四川牦牛坪稀土矿床最重要的脉石矿物之一,本身已具有工业价值。根据稀土元素含量、有关参数及分布模式,将矿区萤石分为LREE富集型、LREE平坦型和LREE亏损型三种。不同REE类型中的萤石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具有连续变化的规律。萤石与围岩REE、同位素分析对比结果表明,LREE富集型、LREE平坦型和LREE亏损型萤石为同源不同阶段形成的产物;萤石成矿流体具有地幔特征,与矿区正长岩-碳酸岩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5.
云南会泽铅锌矿床脉石矿物方解石REE地球化学   总被引:19,自引:5,他引:19  
方解石是云南会泽铅锌矿床最重要的脉石矿物,原生矿石中三种产状(即团块状状、团斑状和脉状)方解石的REE含量、有关参数和配分模式都有一定的差异,但不同产状方解石之间以及同种产状方解石的REE地球化学特征具有连续变化规律。分析结果表明:矿区原生矿石中三种产状方解石为同源不同阶段形成的产物;矿床成矿流体具有多来源特征,地幔流体在成矿流体形成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成矿流体在演化过程REE含量逐渐降低;成矿环境由相对还原向相对氧化变化。  相似文献   
66.
对辽宁北部秀水盆地辽法D1井白垩系义县组上部烃源岩的有机质丰度、类型与成熟度及烃源岩厚度等特征分析表明,义县组湖相泥岩在盆地内分布广泛,厚度较大,为秀水盆地的主力烃源岩.义县组烃源岩TOC在1.37%~8.61%之间,平均值为3.70%,为中等-好的烃源岩,有机质类型为Ⅱ1-Ⅱ2型,Ro值较高,分布范围1.08~1.20,指示热演化达到成熟-生油高峰阶段,具有较好的资源潜力.  相似文献   
67.
以神狐地区高分辨率二维地震剖面资料为基础,结合层形态理论、地震响应特征及层序地层分析,研究了南海神狐地区天然气水合物成藏与构造作用的关系.利用层形态理论,通过构造活动的强弱,把二级层序划分为若干构造活动期次,建立了构造活动与层序地层之间的关系,着重探讨了构造活动对天然气水合物形成与分解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对天然气水合物成藏模式与构造演化模式的关系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68.
基于归纳分析法和文献调研法系统论述耕地利用“温室化”转型的内涵认知和研究进展,并展望未来研究趋势与重点方向。研究结果:(1)耕地利用“温室化”转型可理解为一定地域内被用于温室生产的耕地利用形态在长期变化过程中发生的趋势性转折,研究提出了耕地利用“温室化”的倒“U”型转型假说。“温室化”利用过程是农户利用温室技术破解土地资源稀缺性的理性选择,其本质是依托农业技术创新来提高土地集约边际的过程,对于保障地方多元食物供应具有重要意义。(2)从测度方法上,目前的研究依然沿袭传统的耕地利用转型测度指标,在显性形态上聚焦于表征规模、结构及其空间格局,在隐性形态上多关注投入、产出、价格等。(3)从时空演化机制上,囿于数据获取等因素,我国耕地“温室化”转型时空特征的精准刻画仍缺乏,目前的研究大多依靠遥感手段或统计数据考察宏观尺度的时空特征,缺乏微观尺度的质性研究。机制分析仍停留于宏观区域层面,计量经济学方法在探究其自然及社会经济因子的过程中得到了较多的应用。(4)从“温室化”转型效应分析上,针对其经济或环境效应的分析往往局限于农业经济学或环境科学的单一视角,缺乏从综合视角对其多维效应进行权衡分析。未来研...  相似文献   
69.
针对吉林省中西部土壤Cu、Zn丰度、有效态转化及其自然影响因素,采用有效系数与相关分析对梨树—公主岭、九台—德惠、榆树—扶余、农安、大安和通榆6个采样区的农田表层土壤样品进行系统评价分析。结果表明:(1)研究区Cu、Zn含量表现为中部远高于西部,且均略低于吉林省土壤背景值,呈缺乏状态。地积累指数均为0级或1级,呈清洁状态;(2)研究区Cu、Zn有效态转化程度中部高于西部,且区域差异性较大;(3)Cu、Zn有效态转化与其全量、Mo、Ni、Se、MgO和CaO等呈显著正相关,其中Zn有效态转化与pH、Cr、Mn和P等呈显著负相关。不同土壤类型之间Cu、Zn含量与转化特征呈现明显差异,其黑土中Cu、Zn转化率最高。  相似文献   
70.
鲁颖淮  李文博  赖勇 《岩石学报》2009,25(10):2615-2620
内蒙古中部镶黄旗哈达庙金矿床位于华北板块北缘的中亚造山带中东段,矿体受控于花岗斑岩体与围岩接触带,为斑岩型金矿床.运用激光剥蚀等离子体质谱仪(LA-ICP-MS)测定了含矿花岗斑岩中单颗粒锆石U-Pb年龄,获得15个测试点的加权平均年龄为271.8±3.3Ma(MSWD=2.3,n=15),表明花岗斑岩侵位年龄(或成矿年龄)为早二叠世.结合前人的岩相学、微量元素地球化学和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结果,认为哈达庙金矿区花岗斑岩可能形成于古生代末-三叠纪初的华北板块与西伯利亚古板块之间的大陆碰撞背景,俯冲板片部分熔融或者深熔作用形成的岩浆上侵为金矿的形成提供了成矿物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