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篇
  免费   25篇
  国内免费   169篇
大气科学   196篇
地球物理   12篇
地质学   4篇
海洋学   8篇
综合类   1篇
自然地理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8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19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2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1篇
  1963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61.
采用理想的大陆架地形和台风模型计算了不同方向登陆的台风所激发的海洋响应。结果表明,岸边的潮位变化主要是由于台风引起的强迫振动造成的。而对于登陆型台风来说,在远离台风路径的地方,潮位的变化则是由于边缘波效应。对地平直海岸和二维大陆架,自由边缘波的振幅远小于强迫波的振幅。平行海岸移行台风在岸边产生随台风一起移动的强制波,其中当台风沿着与Kelvin波相同的方向移行时,岸边有陆架波产生,反之则没有陆架波。此外,还讨论了与风暴潮相关的近岸环流。  相似文献   
62.
汛期预测的集合预告模拟研究   总被引:3,自引:5,他引:3  
本文介绍一个跨季度汛期降水预测的集合预测模拟试验,以1987年为例,用2月1日~26日每隔5天的观测资料作初值进行了6个积分,取其平均作为集合预测,共有7个预测结果,计算了7个预测与观测场的同号率,计算了6个预测的标准差,结果表明:集合预测比个别试验更为合理,这6个试验的结果在大尺度分布上是相近的,其差别也是不大的。集合预测值得继续进行试验。文中也讨论了一些由于大气运动固有的动力学特性,其集合预测与经典的数学考虑有所区别,对集合预测提出了一些新的看法,许多问题还需要继续深入探讨,以期能对该方法作出恰当的评  相似文献   
63.
本工作发展了一个用于研究热带海洋大气系统相互作用和ElNin~o/SouthernOs-cilation动力过程的混合型(hybrid)耦合模式,其中的大气部分为一个由一阶斜压模表示的自由大气和混合行星边界层所组成的简单热带大气模式(区域为热带太平洋:120°E~80°W,30°N~30°S;水平分辨率为2°×2°),海洋部分为大气物理研究所高分辨率自由表面热带太平洋环流模式(经纬圈方向水平分辨率分别为1°和2°,垂直方向分为不等距的14层)。两模式间的耦合是这样进行的:简单大气模式计算出海表风应力,热通量由松弛公式计算,淡水通量(蒸发与降水之差)由观测资料给定,它们一起作为海洋环流模式(OGCM)的强迫场;而OGCM计算出海表温度(SST),在其以外地区给定观测到的气候海表温度或陆地温度,作为大气模式的边界条件。本文给出采用逐日、同步耦合方案时模式对热带太平洋气候态模拟结果,表明未采用任何通量修正(fluxescorrection),耦合模式未出现气候漂移(climatedrift)现象,并且非常逼真地再现了热带太平洋气候态,特别是海表风场及相伴随的辐合带和降水、海表温度和流场及它们的季节变化。文中还进行  相似文献   
64.
李俊  曾庆存 《大气科学》1997,21(4):396-400
本文前一部分提出了用相邻视场同步反演法处理有云时的反演问题。在这部分中,我们将此方法应用到TOVS的模拟和实际观测资料反演中,并提出了一种“广义CO2分割法”来求取云高和云量的初始猜值。试验结果表明,相邻视场同步反演法反演精度明显优于单视场反演法的精度。另外,利用“广义CO2分割法”可以得到较好的云顶气压和云量的初始猜值。  相似文献   
65.
66.
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明星  曾庆存 《大气科学》1986,10(2):212-219
本文综述自然界二氧化碳的循环;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源和汇,大气中二氧化碳的空间分布和时间变化;讨论人类活动对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影响,特别是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的变化趋势及其预测问题.  相似文献   
67.
一、大气环流与大尺度动力学的研究进展近几十年来,国际上关于大气环流与大尺度动力学的研究取得很大进展。一方面由于观测技术的提高使得全球大气环流的观测资料不断增多,不断揭示出许多大气环流规律;另一方面由于数学、物理学,特别是计算机与计算数学的蓬勃发展,使得大气环流与大尺度动力学从一种简单、定性论述的学科变成一种比较严格的数理学科。大气环流与大尺度动力学是气象学上一对孪生兄弟,大气环流的发展不断提出动力学问题,而动力学的重大突破加深了人们对大气环流的认识。大气环流应包括两个部分:一是从整体来看全球大气的运动形态、运动特征及其物理机制;二是它的各个组  相似文献   
68.
一个新的季风指数即动态标准化季节变率被提出用来研究有关季风的问题。这个动态标准化季节变率指数能够很好地描述不同季风区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率,而且它还可以用来划分全球季风系统的地理分布。进一步,本指出它对于深入理解季风来研究经典季风、庸季风和类季风系统的区别、联系及相互作用是非常有用的。  相似文献   
69.
This paper clarifies the essence of the significance test of singular value decomposition analysis (SVD), and investigates four rules for testing the significance of coupled modes of SVD, including parallel analysis, nonparametric bootstrap, random-phase test, and a new rule named modified parallel analysis. A numerical experiment is conducted to quantitatively compare the performance of the four rules in judging whether a coupled mode of SVD is significant as parameters such as the sample size, the number of grid points, and the signal-to-noise ratio vary.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four rules perform better with lower ratio of the number of grid points to sample size. Modified parallel analysis and nonparametric bootstrap perform best to abandon the spurious coupled modes, but the latter is better than the former to retain the significant coupled modes when the sample size is not much larger than the number of grid points. Parallel analysis and random-phase test are robust to abandon the spurious coupled modes only when either (1) the observations at the grid points are spatially uncorrelated, or (2) the coupled signal is very strong for parallel analysis and is not weak for random-phase test. The reasons affecting the accuracy of the test rules are discussed.  相似文献   
70.
Analysis of a heavy rainfall in a lower latitude plateau and characteristics of water vapor transportation have been conducted by using conventional data and denser surface data. The results show: (1) the heavy rainfall was caused by a series of mesoscale systems under favorable large-scale conditions when the warm moister air and cold air interacted with each other. At the same time, the coupling between the upper- and lower-level jets was revealed. It is also found that there exists some different characteristics among the main influencing systems of heavy rainfalls in Yunnan, such as the Indian-Myanmar trough and the path of the cold air, compared with those in East and South China. (2)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mesoscale convergence lines near the ground may be a possible triggering mechanism for the occurrence of mesoscale systems, and the dynamical and thermal dynamical structure of the mesoscale systems was very obvious. The convergence lines may relate closely to the terrain of Yunnan, China. (3) The computation of the water vapor budget reveals that the primary source of water vapor supply for heavy rainfall was in the Bay of Bengal. In this case, the water vapor could be transported into Yunnan even though the amount of water vapor was less than that in the lower troposphere in East and South China. In addition, the analysis for three-dimensional air parcel trajectories better revealed and described the source location and the transportation of water vapor to Yunna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