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0篇
  免费   29篇
  国内免费   39篇
测绘学   12篇
大气科学   8篇
地球物理   60篇
地质学   100篇
海洋学   21篇
综合类   2篇
自然地理   1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7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3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48 毫秒
61.
香港地区(包括香港、九龙和新界)是华南大陆莲花山构造带的南延部分,区内的主要断裂和褶皱以北东走向占优势。中生代的燕山运动形成了约占面积90%的各类花岗岩和火成岩。新构造运动期间,香港地区表现为间歇性的升降运动,发育有多级侵蚀面。第三系吉澳组地层中,发育有走向分别为82°和310°的共轭断裂,这是香港地区最新的活动断层。香港的地震观测记录始于1921年。现有四个地震台装有短周期地震仪,还有三处设有强震仪。1979年香港地方台网建立以来,只记录到三次有感地震,震级都是1.5级。1918年南澳地震、1962年河源地震和1969年阳江地震在香港的影响烈度分别为六一七度、五度和五度。从现有的资料和研究程度来看,还不能断言香港及其邻区是否属于地震危险区,而从地质构造背景分析,香港地区仍然不能算是地壳活动的相对稳定区,特别是新构造运动期间较大幅度的频繁的地壳升降所包含的不稳定因素,值得作为进一步监测地震活动的依据。  相似文献   
62.
华南沿海活动断块的构造地貌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按各类动态标志,继承性与新生性,统一性与特殊性和区域构造应力作用方式等原则,将华南沿海划分为若干断块构造区(一级),亚区(二级)和小区(三级)。论述了它们的构造地貌特征并利用14C数据估算了各断块区晚更新世晚期以来相对运动的幅度和速率,发现各项数据都有从东、西向中部变小的趋势。这一特点与台、澎、泉、汕强震区和雷琼地震区所起的“屏护”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63.
高密度电法在岩溶地质调查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灰岩分布区岩溶发育易引发地面塌陷,是地质灾害及路、桥、建筑物等工程设施的主要隐患.高密度电法是近些年引入的物探方法,广泛应用于灾害地质调查及工程勘察中.在灰岩分布区应用高密度电法勘察第四系土洞、灰岩岩溶、断裂发育等,能取得较好的地质效果.  相似文献   
64.
物探方法在地质灾害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文章介绍了物探方法在地质灾害调查不同阶段工作中的任务与适用原则;阐明了目前在地质灾害领域使用较多的物探方法及其应用前提和效能;通过列举部分物探方法在地质灾害调查中的应用实例与效果,说明了物探是当前地质工作中的一项现代化勘查技术,也是地质灾害防治系统工程的一部分,在地质灾害调查领域可以发挥其重要作用。它的特点是快速、全面、准确、省时、经济,尤其是在较敏感的地区,可以做到无损检测,为地质灾害防治施工工程提供科学依据。因此,只要遵循物探工作的应用原则与规律,就能取得较好的探测效果,更好地为社会经济发展服务。  相似文献   
65.
冰蚀湖中的沉积物不仅记录了湖泊演化及气候变化的历史,还间接地反映冰川发育过程。年保玉则山(果洛山)下的希门错是在冰川强烈退缩后形成的一个典型冰蚀湖。从地域分布上讲,该区冰川发育遗迹分为4个部分,即上希门错以上、上希门错和希门错之间、希门错出口附近和希门错以北6~10km处。前人依据冰碛物的暴露年龄和上覆黄土的热释光年代将上述4组冰碛物划分为4次冰进,包括形成于MIS3阶段的尼格曲冰期、形成于末次盛冰期的希门错冰期、以上希门错和希门错之间的冰碛物作为标志的末次冰消期和形成于全新世的新冰期。通过对采自希门错长达12.8m的岩芯研究发现,希门错自约38kaB.P.以来有连续的湖泊沉积,这一地质证据说明在湖泊存在的这段时间内,冰川规模都没有超过现在湖泊所在位置。希门错冰期的形成时代应该至少老于湖泊沉积物底界的年龄,即大于38kaB.P.,而并非末次冰盛期的产物;尼格曲冰期的形成时代则应该更老。文章还初步分析了湖泊沉积物与冰碛物测年结果代表的不同意义和差别及其造成不一致的原因,认为冰碛物的暴露年代和热释光年代均可能代表了冰川退缩后的年代,而不能代表冰川的形成和发育年龄,冰川存在的时间要比通过冰碛物所测的年代更老。进一步深入研究青藏高原典型冰蚀湖的形成时代、演化过程不仅有利于对湖泊气候环境记录的全面认识,也将为冰川形成与演化历史、特别是冰川形成年代和其他测年资料的科学解释提供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66.
On the basis of the analyses of TOC, CaCO3, δ13Corg, δ18O, and δ13C of the shell bar section in the Qaidam basin, and compared with grain size data, the environmental change history of the high water level of paleolake Qarhan was reconstructed and it could be divided into five stages. From 39.7 to 35.8 kaBP was the development period of high paleolake level. From 35.8 to 33.6 kaBP and 33.6 to 27.2 kaBP, TOC and CaCO3 contents and δ18O values were high, whereas, δ13Corg values and median size content were low, reflecting a warm-humid climate and high lake level. During 27.2-22.3 kaBP and 22.3-17.5 kaBP, both temperature and the lake level were lower than those in the previous stages, but the climate was still warmer and more humid than that of today. The lake level decreased between 32.4 and 32.2 kaBP, 30.4 and 29.8 kaBP, and 28.4 and 27.2 kaBP. Generally, the climate was warm and humid in Qaidam basin and the high lake level sustained between 39.7 and 17.5 kaBP. The lake retreated abruptly at 17.5 kaBP, with a very strong increase in evaporation, which resulted in salt formation and the extinction of Corbicula.  相似文献   
67.
Using seismic shear phases from 47 Tonga-Fiji and its adjacent region events recorded by the CENC and IRIS, and from 26 northeast Asia and north Pacific events recorded by IRIS, we studied the shear wave anisotropy in D" region beneath the western Pacific utilizing the ScS-S differential travel time method and obtained the splitting time values between the radial and transverse components of each ScS wave corresponding to each core-mantle boundary (CMB) reflection point. We found that most shear waves involved horizontally polarized shear wave components traveling faster than vertically polarized shear wave components through the D" region. The splitting time values of ScS wave range from ?0.91 s to 3.21 s with an average value of 1.1 s. The strength of anisotropy varies from ?0.45% to 1.56% with an average value of 0.52%. The observations and analyses show that in the D" region beneath the western Pacific the lateral flow is expected to be dominant and the vertical transverse isotropy may be the main anisotropic structure. This structure feature may be explained by the shape preferred orientation of the CMB chemical reaction products or partial melt and the lattice preferred orientation of the lower mantle materials caused by the lateral flow at lowermost mantle.  相似文献   
68.
利用瑞雷波的频散特性、传播速度与岩土物理力学性质的相关特性,检测了格林科尔(南昌)科技园一期工程强夯地基质量,发现的多处低速异常区,其地基土承载力指标未达到设计要求。经钻探取样、轻便触探及土工测试,证实了该方法技术的有效性,其检测结果为地基加固处理提供了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69.
张虎生  张炎孙 《江西地质》2000,14(3):203-207
本文在简单介绍地质雷达与高密度电法的工作原理及被查堤坝的地球物理参数特征的基础上,对湖口县双钟圩堤综合物探调查资料作了详细的分析解释,说明了综合物探方法在探查堤防工程隐患的实用效果;从探测结果与坝基的工程地质条件出发,着重阐明了该堤滑塌的地质原因与诱因;同时提出了对该堤的处理方法和目前正在带病运行的堤坝进行检测方法和必要性。  相似文献   
70.
断块型三角洲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珠江三角洲主要由西江、北江三角洲和东江三角洲组成,习惯以西江羚羊峡以下,北江芦苞以下,东江石龙以下的珠江平原作为三角洲的范围,总面积约1万平方公里。 关于三角洲的形成和发展,前人做过不少工作;由于各自的研究重点不同,对三角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