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篇
  免费   26篇
  国内免费   43篇
测绘学   1篇
大气科学   96篇
地球物理   1篇
海洋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近海热带气旋强度突变的垂直结构特征分析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应用1949~2003年共55年的《台风年鉴》和《热带气旋年鉴》资料以及NCEP/NCAR再分析资料, 给出热带气旋强度突变标准, 对中国近海突然增强和突然减弱的两组热带气旋进行合成分析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 近海热带气旋强度变化与南亚高压、 副热带高压的强度变化呈反相变化关系; 环境风垂直切变小于5 m/s是南海近海热带气旋突然增强的必要条件, 热带气旋强度突变对环境风垂直切变变化的响应时间为18~36 h; 热带气旋中心附近存在数值在 -6~6 m/s之间纬向分布的环境风垂直切变密集带, 在热带气旋突然增强时刻, 中心附近环境风垂直切变经向梯度最大; 风垂直切变在热带气旋突然增强过程中逐渐减弱, 而在热带气旋突然减弱过程中逐渐增强; 热带气旋中心附近是高低层相对涡度垂直切变的强负值区, 在热带气旋突然增强过程中相对涡度垂直切变逐渐减小, 在突然增强时刻最小。  相似文献   
62.
改进的湿Q矢量分析方法及梅雨锋暴雨形成机制   总被引:8,自引:12,他引:8  
利用实测暴雨资料,结合改进的MM4(MMM4)模式模拟输出的加密资料,分别利用改进的湿Q矢量(记为Q*)及改进的湿Q矢量分解(Partitioning),诊断分析了1991年7月5日20:00~6日20:00一次典型的江淮梅雨锋暴雨过程。结果表明,600hPaQ*矢量散度辐合区对同时刻地面降水的强度、落区及不均匀性有很好的指示作用。在整个梅雨锋暴雨过程中,Q*矢量散度辐散、辐合在垂直方向上是相间分布的,它所激发的次级环流可能是诱发梅雨锋暴雨产生的重要因素。进一步研究表明,改进的湿Q矢量分解比“总”Q*矢量更具有诊断意义,可将梅雨锋暴雨的垂直运动场进行有意义的尺度分离,更有利于梅雨锋暴雨的潜在物理机制的评估。在梅雨锋暴雨的不同阶段,对于垂直运动场而言,不同尺度的Q*矢量散度辐合场的强迫作用不同,有主、次之分。基于上述诊断分析结果,本文进而提出梅雨锋暴雨形成的可能物理机制,并给出其概念模式:由于初始大气中大尺度的水汽及垂直运动场的空间分布不均匀,从而造成了大尺度Q*矢量散度辐合,激发出次级环流,进而引发了中尺度Q*矢量散度辐合场的产生,最终产生次级环流,直接导致梅雨锋暴雨的发生。  相似文献   
63.
教案编写是气象教育培训工作的重要部分,也是教育培训人员的岗位必备素质。针对气象继续教育这种高科技、高层次行业继续教育,提出了教案在教学活动组织、教师能力培养中的重要作用,并论述了教案的基本要素和一般结构,总结了教案编写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64.
梅雨期一次黄淮气旋发展的干侵入特征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利用水汽图像、等熵气流、θse等物理量,对2003年梅雨期的一次黄淮气旋发展过程进行了分析,试图揭示干侵入在黄淮气旋发展中的作用。分析结果表明:与干侵入相联系的水汽图像暗区的移动、发展变化与黄淮气旋的发展、加强、减弱对应关系较好。水汽图像暗区前部依气旋的发展加强、维持、减弱而主要出现在黄淮气旋西侧、南侧和东侧。分析垂直环流表明,干侵入来自对流层中上层,与水汽图像暗区有较好的对应关系,在气旋发展强盛期下沉气流区自西向东、自南向北推进。高空动量下传促使地面气旋发展,从而使中、低层大气变得非常干燥。335K等熵面上的流场特征、等熵面陡峭处与水汽图像暗区的对应关系较好。θse的垂直剖面能反映干侵入特征。等熵面在垂直方向的折叠可使对流层中下层出现潜在对流不稳定区。θse=335K位温舌能较好地反映天气系统的三维结构和干侵入特征。自高层向下传递、加强的位涡变化能反映干侵入的动力特征。  相似文献   
65.
2003年淮河流域异常降水期间副热带高压的特征   总被引:17,自引:8,他引:17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NCEP资料以及NOAA卫星观测的OLR场资料,分析了2003年6-7月淮河流域暴雨期间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异常特征,结果表明西太副高相对偏北并且相对稳定;西太副高活动呈现出南北移动和东西进退的特征,但是东西进退明显于南北移动;副高脊线从低层到高层向北倾斜,并且在副高脊线附近的低层以下沉运动为主,在其上层以上升运动为主;中高纬度阻塞高压双阻型的建立、强劲而稳定少动的中纬度西风急流以及热带异常活跃的对流,均有利于副热带高压的相对稳定;淮河流域异常的持续降水,加强了对流潜热的释放,有利于副高的加强西伸。  相似文献   
66.
利用NCEP/NCAR 1 000~10 hPa 2.5 (×2.5 (的再分析资料,分析了与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简称西太副高)东西进退相关系的热带对流层上空东风带扰动(简称EV)的结构和演变特征.结果表明:西太副高与其南侧的东风带扰动存在同时西进的过程,当西太副高南、北两侧的东、西风带上的扰动在相向运动中抵达同一经度上时,西太副高出现异常东退.热带对流层上空东风带扰动为中高层天气系统,它从对流层中层伸展到50 hPa高度附近,在200 hPa上表现得最为明显,在热力场上表现出"上暖强下冷弱"的垂直分布特征;在西太副高东退时,东风带扰动东西侧的辐散效应和垂直运动的性质发生了显著变化,东风带扰动中心附近的垂直速度场出现从上升运动到向下下沉运动转化的过程.  相似文献   
67.
2016年江淮地区梅汛期首场持续性暴雨的持续原因初探   总被引:2,自引:4,他引:2  
利用NCEP/NCAR的再分析资料和逐6 h降水实况观测资料,对2016年6月30日—7月6日江淮地区首场持续性暴雨的持续原因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此次持续性暴雨的主雨带位于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简称西太副高,下同)的西北侧、中低层江淮切变线的南侧,高空急流入口区的右侧,低空急流轴的左前侧;高空强辐散与低空强辐合长时间维持为暴雨的持续提供了有利的动力条件,西风槽前和西太副高外围两个水汽通道为此次暴雨过程提供了充分的水汽,其周期性辐合为暴雨的持续提供了有利的水汽条件;江淮流域上空大气上干冷、下暖湿状态的重复形成,为暴雨的持续提供了足够的能量;江淮切变线附近中尺度低涡的新生、发展和维持为暴雨的持续提供了持续的辐合抬升条件;锋生的周期性增强对降水强度的预报具有一定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68.
通过分析1995~2011年间中国学者在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简称CAJD)收录期刊上发表的气象服务效益评估的论文,了解我国气象服务效益评估领域科研状况。通过对气象服务效益评估论文数量、期刊来源、作者分布、关键词及基金等分布情况进行文献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在CAJD数据库收录气象服务效益评估的论文达110篇,作者合著率74.5%,合作度2.6,关键词中词频最高的是"经济效益",涉及各类基金项目资助40项。同时发现,尽管中国气象服务效益评估研究发展迅速,但核心作者群有待加强,研究内容集中在评估实践方面,缺少在评估理论和技术上有所创新的论文。  相似文献   
69.
青藏高原(简称高原)气溶胶主要来自周边地区的输送,近年来,随着人为污染加剧和气候条件变化,高原及周边地区气溶胶的特性和气候效应越来越受关注.而高原降水一直是高原气象与气候学的重点,气溶胶对高原降水的影响正逐渐成为研究热点.本文总结了高原气溶胶及其对降水影响的相关研究成果,从气溶胶特性观测(站点和卫星观测)研究、"气溶胶...  相似文献   
70.
为了研究冷涡与辽宁龙卷的关系,揭示冷涡背景下辽宁龙卷发生的特征,利用1951—2020年辽宁省龙卷观测和灾情数据以及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ERA5大气再分析资料,收集整理冷涡背景下辽宁龙卷个例,对比冷涡背景下EF2—4级(EF2+)和EF0—1级(EF1?)龙卷物理量参数的差异.结果表明:(1)冷涡背景下辽宁龙卷主要出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