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1篇
  免费   29篇
  国内免费   31篇
测绘学   15篇
大气科学   19篇
地球物理   3篇
地质学   52篇
海洋学   60篇
综合类   23篇
自然地理   9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5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4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大同地区暴雨的天气分型及其成因的初步分析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大同市所辖8个县气象站点自有气象记录以来的暴雨资料,应用天气学及气候学等原理,对大同地区暴雨的天气气候特征和形成机制进行了系统的分析与研究,得出了相关结论。  相似文献   
62.
本研究项目主要针对湄江河流域上游重点地域的防汛工作而开展,利用流域面雨量预报技术,结合水文关于流量、水位的洪涝预报模式,开发研制了湄江河流域洪涝监测预警系统,基于定性和定量的集成方法原理,探讨洪水流量、水位预测的综合分析方法,随时向湄江河防汛决策部门提供准确的、客观的、可靠的洪涝预警信息以及防汛决策所需的水文、气象服务信息,这对湄江河乃至全市相关县市提高气象预报决策服务效益、增强流域洪涝监测预警能力和更好地配合党政决策部门做好防灾减灾工作、提高我市可持续发展战略能力等都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63.
贵州一次强冰雹过程降雹单体的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遵义CINRAD-CD天气雷达回波资料及其生成产品,结合灾情实况对2005年贵州中西部一次强冰雹过程进行了诊断分析。分析表明这次过程具有超级单体风暴的降雹特征,其中持续15min以上的弱回波区、长丁状回波、>50dBz的回波主体形成钩状回波、主体回波具有前侧或后侧V形槽口中1个以上特征就可以发布降大雹的预警。2个体扫以上连续出现深厚的中气旋特征,即可判定对流风暴是超级单体风暴,因此利用风暴相对速度图能快速分析风暴单体是否是超级单体;HI产品对冰雹的预警具有指示作用,但算法参数值的本地化还需要做相关工作。  相似文献   
64.
Continuous data of aerosol optical thickness monitored using differential optical absorption spectroscopy (DOAS) are correlated with the concentration of ground-measured suspended particulate matter (SPM). A high correlation is found between the DOAS and the ground SPM data, making it possible to calculate the mass extinction efficiency of the aerosols in the atmosphere. It is found that the value of mean mass extinction efficiency (MEE) varies over a range of 2.6–13.7m2 g?1, with smaller and larger values occurring for size distributions dominated by coarse and fine particles, respectively.  相似文献   
65.
本文探讨通过遥感影象线性体统计分析预测古火山机构的方法及效果。首先,作者提出并详细讨论了一种新的统计变量——线性体空间分布中心对称度。然后,又根据研究区已知火山机构的典型局部构造为环状、放射状断裂系统而设计采用了一套线性体密度-中心对称度综合统计分析方法,并对区内火山岩地质研究取得初步成功。  相似文献   
66.
汕头近岸海域表层沉积物粒度特征及其输运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汕头近岸海域70个站位表层沉积物作了粒度分析和粒度参数计算,以探讨沉积物粒度分布特征。分析结果显示,研究区表层沉积物可划分为9种底质类型,以黏土质粉砂(YT)、砂质粉砂(ST)和砂-粉砂-黏土(S-T-Y)为主;砾、砂、粉砂和黏土的平均含量分别为1.4%,29.2%,51.0%,18.4%。平均粒径在0.12~7.30 之间变化,平均值为5.53 ;分选系数、偏态和峰态值的变化范围分别为0.50~2.94,-0.65~0.30和0.63~2.67,对应的平均值为1.82,-0.02和1.11。根据粒度分析结果,结合系统聚类方法和因子分析方法将研究区分为四类沉积区,分别代表不同的沉积环境,并应用GSTA模型分析了沉积物净输运趋势。结果显示,在汕头港水深<10 m的海区,径流来沙和海域来沙有在榕江入海口和近岸汇聚的趋势;水深>10 m的海区,沉积物呈现出明显的沿海岸线东北向输运的特征;在柘林湾,沉积物主要表现为弱的由海岸/海岛向海湾输运的特征。粒径趋势模型所揭示的这种沉积物输运格局与研究区的物源和水动力状况较好吻合,可为研究区港口建设和航道管理的决策提供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67.
为了探讨海洋表层沉积物的孢粉分布与可能陆源地区植被、气候以及孢粉传播机制的关系,为南海古环境研究提供可靠的基础,采用野外取样、室内实验、计算孢粉百分比和孢粉浓度等方法,对广东沿海及海南岛东南部(108°34′12″—120°E,17°—23°43′12″N,水深为37—3370m)40个表层沉积物样品进行孢粉分析,揭示表层孢粉在整个广东沿海及海南岛东南部的分布和传播规律,尤其关注以往未涉及的广东沿岸海域的孢粉分布情况。研究发现草本花粉如禾本科Poaceae、蒿属Artemisia、藜科Chenopodiaceae、十字花科Brassiceae除在广东沿海近岸带含量较高外,一般都低,可能与沿岸热带亚热带草地分布以及水稻、甘蔗、蔬菜种植有关,推测是以冬季表层环流为动力由北向南传播的。松属Pinus花粉百分比高(20%)且传播较远,以珠江口和东沙群岛附近的样点最高,向西南逐渐降低,说明松属花粉是以冬季风为主要动力传播的。近海区域表层沉积的芒箕孢子含量很高(60%),可能与剧烈的人类活动干扰有关。而热带、亚热带阔叶林花粉(如栲属和栎属)的数量却远远低于其在陆地植被中的数量。广东沿岸的栲属Castanopsis、栎属Quercus、三缝孢Trilete-spore等花粉主要来源于海南岛和广东沿岸,可能是随河流及南海北部表层环流输送的。单缝孢及水生植物莎草科Cyperaceae的百分含量以靠近珠江口的样点较高,可能与河流的注入有关。  相似文献   
68.
为明确各环境因子对盐生杜氏藻生长的影响是否存在交互作用及其影响的程度,采用3因素2水平正交试验方法,以7天批次培养获得的比生长速率为评价指标,研究了盐度(A)、光照强度(B)、温度(C)及两因素交互作用A×BA×CB×C对细胞增殖速率的影响,并测定了各条件下光合放氧速率、呼吸耗氧速率、叶绿素荧光及色素含量等以阐释作用机制。结果表明:温度是影响藻细胞增殖的最显著因素,其次是盐度与光照,交互作用B×C、A×C对绿色盐藻细胞生长有一定作用,但影响程度不如单一因子。确定利于盐藻细胞增殖的最优条件为:温度30℃、盐度110、光照强度120 μmol·m-2·s-1,而利于类胡萝卜素积累的条件则需将盐度提升至160。温度、光照通过影响光合放氧速率,而盐度通过影响呼吸耗氧速率调控藻细胞生长。  相似文献   
69.
刘建国  孙其诚  金峰  辛海丽 《岩土力学》2009,30(Z1):121-128
颗粒物质是大量固体颗粒体系的集合体,其特性区别于普通固体和液体等物质的性质,颗粒物质基础力学问题的研究20年来一直是科学的前沿,从分析多尺度结构和相关物理机制的角度研究颗粒物质可能取得突破。首先介绍了微观尺度--亦即单颗粒尺度颗粒间接触力的检测方法,包括高精度电子天平称重法、显色灵敏复写纸压痕方法、光弹实验方法、荧光共聚焦显微镜法和磁共振弹性成像法等,根据检测过程中是否对颗粒带来影响划分为接触式检测和非接触式检测两大类,并对这些方法的工作原理、检测结果和优缺点进行了评述。我们指出接触式测量对颗粒体系带来了或多或少的干扰,特别是由于力链对局部力的变化反应极为敏感,轻微的变化足以使得力链结构发生很大变化,开展无干扰的光测实验是必然的发展趋势,而现阶段开展二维光弹性实验是很有意义的。最后介绍了作者正在进行的颗粒物质光弹力学实验的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70.
Clay minerals of surface sediments in the South China Sea (SCS) are analyzed with X-ray diffraction, and their transport is explored with a grain size trend analysis (GSTA) model. Results show that clay mineral types in various sedimentary environments have different sediment sources and transport routes. Sediments in the northern SCS (north of 20°N) between the southwest of Taiwan Island and the outer mouth of the Pearl River have high contents of illite and chlorite, which are derived mainly from sediments on Taiwan Island and/or the Yangtze River. Sediments from the Pearl River are characterized by high kaolinite and low smectite content, and most are distributed in the area between the mouth of the Pearl River and northeast of Hainan Island and transported vertically from the continental shelf to the slope. Characterized by high illite content, sediments from Kalimantan Island are transported toward the Nansha Trough. Sediments from Luzon Island are related with volcanic materials, and are transported westwards according to smectite distribution. On the Sunda Shelf, sediments from the Mekong River are transported southeast in the north while sediments from the Indonesian islands are transported northward in the south. Ascertaining surface sediment sources and their transport routes will not only improve understanding of modern transportation and depositional processes, but also aid paleoenvironmental and paleoclimatic analysis of the SC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