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21篇
测绘学   17篇
大气科学   39篇
地球物理   3篇
地质学   31篇
海洋学   7篇
综合类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196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针对永久散射体技术和短基线集法所需SAR数据较多的问题,采用时间序列干涉图叠加法监测区域地表沉降,提出利用结构函数作为判断因子提取出受大气扰动较小的干涉图用于叠加分析,以确保大气延迟误差对地表沉降监测结果影响的最小化。利用13景ASAR数据,研究了江苏省盐城市在2003-12~2009-05期间的地面沉降趋势。  相似文献   
62.
应用中国《台风年鉴》资料、欧洲中心40年月平均再分析资料和NOAA的逐月海温资料,研究了西北太平洋(5°—30°N,110°E—180°)风速垂直切变异常对热带气旋(TC)活动年际变化的影响。研究发现,西北太平洋所有TC、风暴以上级别的TC(TSTY,即达到热带风暴级别及以上的所有TC)和所有台风(WTY,包括台风、强台风和超强台风)年频数与西北太平洋风速垂直切变都显著负相关。西北太平洋风速垂直切变大小对生成源地在南海(5°—30°N,110°—120°E)TC和西北太平洋西部海域(5°—30°N,120°—150°E)TC的影响较小,而对西北太平洋东部海域(5°—30°N,150°E—180°)生成的TC影响最大:即西北太平洋风速垂直切变负异常年,有利于西北太平洋东部海域TC生成发展,使得负异常年较正异常年TC频数偏多和源地平均位置偏东;并且风速垂直切变的变化对TC频数和生成源地影响的显著性,随着TC强度的增加而增加。对TSTY生成环境场的进一步分析表明,西北太平洋风速垂直切变偏小年,季风槽偏强位置偏东,它的东端位于宽阔的太平洋洋面,与弱风速垂直切变区相配合,暖的海温加上低层强烈的正涡度和强烈辐合,且相应的高层有强的气流辐散区,这些环境场都有利于TSTY在主要源地尤其是西北太平洋东部海域生成,这是风速垂直切变偏小年TSTY偏多和生成源地偏东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63.
黄建平  何敏  阎虹如 《大气科学》2010,34(3):548-558
液态云水路径 (liquid water path, LWP) 和可降水量 (precipitable water vapor, PWV) 是描述天气和气候的两个重要物理量。目前, 针对液态云水路径和可降水量的直接观测较少, 特别是在我国干旱半干旱黄土高原地区, 至今没有获得系统的观测值。本文利用兰州大学半干旱气候与环境监测站 (SACOL) 近两年的微波辐射仪观测资料, 分析了黄土高原半干旱区液态云水路径和可降水量的变化特征。首先引入Liljegren et al.(2001) 的反演方法并加以改进, 计算得到适合黄土高原地区的反演参数, 利用改进后的反演方法计算近两年的液态云水路径和可降水量。分析结果显示, 与TP/WVP-3000型12通道微波辐射计的直接输出结果相比, 本文反演结果与实际情况更加吻合。在SACOL代表的黄土高原地区, 95%的云水路径值都在150 g/m2以下, 95%的可降水量值都在3 cm以下。由于SACOL的降水受亚洲季风的影响, 液态云水路径日均值冬季最小, 秋季最大, 其日变化规律显示半干旱区液态云水路径大体上呈双峰分布, 峰值主要出现在日出和日落时分。卫星反演资料的年变化趋势与地基反演结果比较吻合。因此, 运用卫星反演的液态云水路径来分析我国西北地区的空中云水资源是一种比较可信的手段。  相似文献   
64.
何敏  李宁  高焕焕  刘乃飞 《冰川冻土》2016,38(4):1044-1051
带相变瞬态传热问题是寒区工程多场耦合问题求解的关键.在剖析常规有限元法在求解带相变瞬态温度场问题的不足的基础上,结合冻土冻融温度变化的特点,提出采用扩展有限元法求解冻土工程带相变瞬态传热问题的新方法,以四边形单元为例推导了冻土工程温度场的求解格式,详细剖析了瞬态传热过程中移动界面水平集函数的构造、单元刚度矩阵的形成及高斯积分的求解.据此编写了相应的扩展有限元程序,通过经典Stefan问题全面验证了程序的正确性与合理性.  相似文献   
65.
利用D-InSAR技术监测盐城地区地表形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Envisat获取的盐城地区2004年1月-2009年5月的6景SAR数据,通过合成孔径雷达差分干涉测量技术处理,得到了2004年1月-2005年1月、2005年6月-2005年11月和2008年12月-2009年5月盐城市地表形变场.研究结果表明,盐城主城区在2004年1月到2005年1月之间整体沉降量相对较小,仅存在一个平均沉降量为-5mm左右的沉降小漏斗,不存在较大的沉降漏斗;在2005年6月到2005年11月之间沉降中心有所转移,出现了两个新的区域性沉降区域,最大沉降量可达-39.4mm;2008年12月到2009年5月之间,盐城主城区区域性沉降区域的范围有所减小,但出现了新的沉降漏斗,平均沉降量可达-12mm.沉降量的加大与盐城市地下水的过度开采有关.  相似文献   
66.
�����������ŷָ�߶ȼ���ģ��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ж????????????????????????????????????顣????????????????????????????????????  相似文献   
67.
《应用气象学报》2005,16(Z1):48-55
利用奇异值分解 (SVD)方法分析和讨论了夏季 85 0hPa和 2 0 0hPa高低层纬向风距平差与我国夏季降水异常的关系 ,发现澳大利亚东北部高低层纬向风切变与长江中下游地区降水有较好的反相关 ,并定义了澳大利亚季风指数。 9个澳大利亚冬季风 (南半球 )指数低值年与 7个高值年我国夏季降水的平均差值图表明 ,显著的降水差异出现在长江中下游 ,低值年有利于长江中下游地区降水偏多 ;澳大利亚冬季风指数与夏季北半球 5 0 0hPa高度场的相关图在东亚至西太平洋的相关分布呈现出“ - -”结构 ,在我国长江以南的中低纬和贝加尔湖的高纬地区是负相关区 ,正相关在我国北方至日本的中纬地区。  相似文献   
68.
提要:南海北部及珠江口盆地渐新统-中新统界面(约23.8Ma)代表一个重大地质事件:在南海乃至东亚地区出现了一次大规模的构造运动,本文定名为“白云运动”。研究证实,白云凹陷23.8Ma以前为浅海陆架沉积,但随着南海扩张脊向南跃迁使得23.8Ma以来白云凹陷深部地幔上隆产生强烈的热沉降,陆架坡折带由23.8Ma以前位于白云凹陷南侧突变式地跳跃到凹陷的北侧;白云凹陷也由渐新世晚期的浅海陆架环境转为陆坡深水环境。沉积物地球化学的研究揭示,该构造事件也是本区沉积物源突变的主控因素,造成珠江三角洲和珠江深水扇系统在23.8Ma界面发生明显突变。32~23.8Ma的珠江流域范围可能以华南花岗岩地区为主,之后受喜马拉雅隆升的影响,珠江流域范围向西扩展,沉积物中明显存在着来自喜马拉雅东翼的物质。23.8Ma渐新统-中新统重大构造事件从根本上影响和改变了珠江流域的格局、南海北部沉积物的组成、沉积作用、海平面变化和油气成藏特点。  相似文献   
69.
白云深水崎岖海底区时深转换方法探讨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深水已经成为世界范围内油气勘探开发的热点领域.南海北部深水区石油地质条件优越,勘探潜力巨大.但由于陆坡区水深急剧变深,峡谷纵横,水道复杂,形成了海底非常崎岖的地形地貌,这种崎岖海底严重影响了其下覆地层的地震成像,并造成了构造形态的严重崎变,时间构造图无法反映构造的真实形态.本文提出了两种消除崎岖海底影响的方法.叠前深度偏移技术是解决复杂地质问题,实现复杂构造准确偏移成像的有效途径;移动平均时深转换方法直接对时间构造图进行转换,方法简单实用.实际应用表明,两种方法相互验证,是目前最佳方案,可以达到目前勘探精度的要求.  相似文献   
70.
Relationships between large-scale zonal wind anomalies and annual frequency of NW Pacific tropical cyclones and possible mechanisms are investigated with the methods of correlation and composition.It is indicated that when △ U200-△U850 >0 in the eastern tropical Pacific and △ U200- △U850 <0 in western tropical Pacific, the Walker cell is stronger in the Pacific tropical region and the annual frequency of NW Pacific tropical cyclone are above normal. In the years with zonal wind anomalies, the circulation of high and low troposphere and the vertical motions in the troposphere have significant characteristics. In the time scale of short-range climate prediction, zonal wind anomalies in high and low troposphere are useful as a preliminary signal of the annual frequency prediction of NW Pacific tropical cyclon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