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篇
  免费   38篇
  国内免费   3篇
地球物理   67篇
地质学   6篇
海洋学   17篇
  2024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51.
永登地震剪切波分裂及电性各向异性的变化特征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依据永登地震前后小震三分量数字记录和中法合作松山电磁台的观测资料,基于EDA裂隙模型,从各向异性的角度,将地震剪切波(S波)分裂方法和大地电磁测深(MT)方法共同应用于地震孕育过程中前兆的各向异性特征的研究.结果表明,永登地震前,快S波偏振方向由北偏东逐渐转为北偏西,发震后又急转为北偏东,快、慢S波的时间延迟在震前也是急剧上升的.另外,MT电性主轴的计算表明,各频点的电性主轴方向基本一致,原与断层近于垂直的电性主轴(ρxy),从震前为北偏东17°左右逐渐转为北偏西15°并发震,震后恢复到北偏东.相应的视电阻率变化表明160~226秒周期的变化最大,其对应的深度与该次地震的震源深度相当.而震前平行于断层的电性主轴其视电阻率ρyx变化相对小些.这次地震的震源机制解表明其发震应力场的P轴是北偏西15°.结论是(1)从各向异性的方向特征看,不同方法得到的3个方向在总体上是一致的,时间演化过程是协调的,其机理就是应力所致的EDA裂隙定向排列.(2)不同频率电性主轴变化的一致性表明,震前应力所致裂隙定向排列而导致的各向异性在地壳一定范围内是广泛存在的.(3)视电阻率量值的变化也存在各向异性并有其自己的特点.视电阻率静态的各向异性特征是由台站所处构造条件决定的,但动态各向异性变化受地震应力场作用的影响;与P轴一致的电性主轴视电阻率ρxy变化最大;震前同一方向、不同频率视电阻率变化的差异表明其变化强度还取决于介质的分层性质.  相似文献   
52.
潮汕坳陷中生代沉积的折射波2D速度结构和密度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2006年秋,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在东沙隆起和潮汕(潮南)坳陷完成了OBS2006-3剖面。在整条剖面速度模型的基础上,采用2D层析成像方法,对潮汕(潮南)坳陷区7个站位的中生界折射震相进行了精细的反演成像。结果表明,坳陷内可分3个沉积层,前两层是新生代沉积,速度分别为2.2 km/s和3.6 km/s,厚度较小,不超过2 km。中生代沉积地层的速度从顶部的4.4 km/s向下逐渐增加到底部的5.4 km/s,厚度较大,最厚处为8 km左右。坳陷内速度是比较均匀地随深度增加的,成水平层状分布。重力反演表明,潮汕坳陷中生代沉积的平均密度为2.45 g/cm3,地壳密度为2.86 g/cm3,下地壳高速层密度为3.05 g/cm3,莫霍面下面的上地幔密度为3.32 g/cm3。  相似文献   
53.
南海中北部地壳深部结构探测新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2006年8~10月间.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使用德国SEDIS型三分量海底地震仪以气枪为震源在南海中北部开展了广角地震反射/折射勘测.这是我国大陆科研单位第一次自主开展长距离多剖面的海底地震仪人工地震探测。勘测线共三条。总长达1176.8km.工区最大水深4137m.共投放48台次,回收成功率95-8%。所获得的数据质量良好,深部信息丰富.可直观地分辨出照、Pn、PmP等震相,为南海中北部深部地壳结构、洋壳与陆壳分界和西北、西南次海盆的形成演化研究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相似文献   
54.
提取地震地电场异常的垂直极化方向投影法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阮爱国  赵和云 《地震学报》2000,22(2):171-175
以中法合作项目天祝地电台的观测资料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大地电场极化的线性特征,提出了一种分离正常背景变化与异常电信号的方法垂直极化方向投影法;讨论了不同时间间隔大地电场的极化现象,确定以一天间隔来进行极化方向回归统计.用该方法处理了1995年7月22日永登5.8级和1996年6月1日天祝西5.4级地震前后的大地电场观测资料,发现两次地震分别超前28天和37天出现了异常电信号.最后讨论了该方法的使用条件.   相似文献   
55.
IntroductionThe telluric field observation and study in ewthquake prediction are re-developed since lastdecade mainly due to following three reasons: @ Greek scientists claimed they have predictedvarious earthquakes with high successful rate by VAN approach in their ten years of observationsand researches, which has attracted attentions from various aspects in the world; @ The debate onVAN (Ruan, 1998; Uyeda, 1995) approach arid mechanism pllts forward many urgellt researchprojects which in…  相似文献   
56.
IntroductionThestudyingareaislocatedwithin32(~40(N,100(~108(E,consistingofseveralgeotectonicsubdivisions.Thisarea,locatedonthenortheasternmarginoftheuprisingregionoftheQinghai-Tibetanplateau,isaveryactiveregionofnewtectonicmovement.Moreover,afewoflargedeepfaultsdistributethere,mostofwhicharenotonlyboundaryfaultsofimportantgeotectonicdivisions,butalsoactivefaultscontrollingcontemporarystrongseismicactivities.AsshowninFigure1,manystrongearthquakeshaveoccurredinthisresearchareasuchassouthernTi…  相似文献   
57.
永登5.8级地震和天祝—古浪5.4级地震前S波分裂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CDSN台网兰州数字台的记录和中法合作建立的朗索数字台的记录,研究了1995年7月22日甘肃永登5.8级地震和1996年6月1日天祝-古浪5.4级地震前台剪切波分裂的特征。结果表明,在永登地震前大约1年的时间延迟和偏振方向很快恢复。因此,可以认为,此次地震前NW向,地震后剪切波分裂时间延迟和偏振方向很快恢复。因此,可以认为,此次地震前S波分裂方向的前兆特征是明显的。对于天祝-古浪5.4级地震,  相似文献   
58.
穿越东沙隆起和潮汕坳陷的OBS广角地震剖面   总被引:15,自引:9,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探明南海中北部陆缘深部地壳结构,使用2D射线追踪正演和反演方法,拟合了一条南海中北部陆缘的OBS广角地震剖面(OBS2006-3).该剖面穿越东沙隆起和潮汕坳陷,长319 km,NNW-SSE走向,共投放海底地震仪14台.速度结构模型表明:潮汕坳陷存在巨厚的中生代沉积,最大厚度达到8 km,速度从顶部的4.4 km...  相似文献   
59.
论述了地壳介质中存在的几类各向异性弹性本构关系,推导了应变能变换公式、EDA薄层各向异性弹性常数及非对称面上EDA构成的单斜对称弹性常数的计算公式,讨论了几种各向异性对称系统的特征方程,并给出了弹性波的角散表达式,最后选取合理的参数对波的角散现象进行了数值模拟。  相似文献   
60.
在过去的 1 0年中 ,印度发生了 5次大地震 ,最严重的是 2 0 0 1年 1月 2 6日普杰破坏性地震。这次地震特别提醒人们注意没有按抗御明显可能发生的大震来设计的建筑物所造成的危险性。这次地震还将公众的关注从印度一个预计会造成更严重破坏和生命损失的地区——喜马拉雅山脉弧形区 (图 1 ,略 )转移开来。一些证据表明 ,在喜马拉雅山脉大部分地区都有可能发生一次或多次大地震 ,威胁着这一地区的数百万人口。大量的地球物理证据表明 ,喜马拉雅山脉的南部作为印度基岩的顶表面 ,在喜马拉雅山脉下面折曲并滑动 (在大地震时是不稳定而倾斜的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