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篇
  免费   38篇
  国内免费   57篇
测绘学   1篇
大气科学   4篇
地球物理   39篇
地质学   77篇
海洋学   3篇
天文学   6篇
综合类   1篇
自然地理   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6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7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79年   1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王水炯  黄慧 《西北地质》2009,42(1):43-50
臼齿状构造(Molar—tooth structure)是一种主要发育在前寒武纪非叠层石碳酸盐岩中的沉积构造。由于形态多样且缺乏现代的类比物,国内外地质学家曾先后建立多种模式来解释其成因,这些模式大致可以归为两类:地震液化模式和生物成因模式。近年来,一种新的模式:气泡膨胀与迁移模式得到了地质学家的广泛引用。产在天津蓟县剖面高于庄组第三段非叠层石碳酸盐岩沉积序列上部的臼齿状构造,虽然可以应用气泡膨胀与迁移模式来解释其形成机制,但是,考虑到臼齿状构造可能是微生物席封闭沉积面所激发的气泡膨胀与迁移作用的产物,并且气泡可能是由于细粒沉积中微生物提供的有机质的裂解作用的结果,表明了臼齿状构造的形成间接地与微生物生命活动存在关联。因此,可以将臼齿状构造归为席底构造(第五类原生沉积构造)的一种类型。  相似文献   
52.
磁场重联中的电子加速机制的数值模拟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应用2.5维混合模拟方法研究Petschek模型磁场重联的基础上,考察了试验电子被加速的特征. 模拟结果表明,稳态的低频重联场能将少量试验电子加速到高能,电子的能谱为幂律谱,但总体分布函数未发生显著变化. 电子在整个加速过程中被束缚在低磁场的加速区内,由重联产生的感应电场Ey分量对其直接加速,根据加速时间和加速区域可以将这些电子分为两种情况:初始位于加速区和漂移到加速区被加速.  相似文献   
53.
根据选定的实测月降雨资料,利用径流渗流耦合理论,对滴水崖Ⅰ号滑坡进行了降雨入渗坡体渗流场数值计算。利用非饱和土强度理论,基于GLE通用条分法,分别利用天然状态强度参数和饱和状态强度参数计算了其安全系数,并对其稳定性进行了评价,为瞬态稳定性分析提供了基准。然后调用不同降雨时段的径流渗流计算结果对滑坡瞬态稳定性进行了计算和分析,研究了水分在坡体内的运移对滑坡稳定性的时间空间影响,同时分析了降雨入渗对坡体岩土渗透特性造成的影响和对坡面径流的影响。  相似文献   
54.
巴西圆盘试验问题与三维抗拉强度准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明伟  邓琴  李春光  王水林 《岩土力学》2008,29(Z1):545-549
巴西圆盘抗拉强度公式是基于弹性力学平面问题解析解,利用最大拉应力准则得到的,但结果与直接拉伸试验得到的强度有较大的差异。根据10种岩石(煤)的直接拉伸试验与弧形劈裂试验数据,分析了弧形加载面积对应圆心角对试样3维应力状态的影响规律,并采用三维抗拉强度准则来分析巴西试样,结果表明此准则更适合于巴西圆盘试验。  相似文献   
55.
分布式基坑监测信息管理与预警系统的研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吴振君  王浩  王水林  葛修润 《岩土力学》2008,29(9):2503-2507
针对基坑监测的信息化、集成化、共享化要求,开发了基于GIS的分布式基坑监测信息管理与预警系统。介绍了系统的结构框架,着重介绍了系统实现的功能。在GIS图形可视化技术基础上,系统地实现了区域内多个基坑地质勘察、设计、施工等资料及测点信息、监测仪器、监测数据、周边建筑物等相关资料的全面采集,并在此基础上实现了信息的存储、处理、分析、查询、预测、预警以及成果输出的自动化。系统采用C/S结构实现信息共享与多人协作,在网络环境下可高效运行,为基坑监测提供了一个功能强大的信息平台。  相似文献   
56.
不同地质雷达测量参数对数据采集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14,自引:3,他引:11  
地质雷达探测技术的根本环节就是数据采集.通过结合工程实例来探讨不同的地质雷达测量参数对数据采集效果的影响,从而为以后的探测工作提供依据,提高探测质量.  相似文献   
57.
江苏省灌河流域污染特征及污染控制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田爱军  李冰  屈健  王水  高鸣 《湖泊科学》2012,24(4):535-540
基于2008年江苏省沿海地区灌河流域各城市污染源统计及调查数据,分析灌河流域主要污染物来源构成和污染特征,对污染物入河量进行计算及修正.结果表明:灌河的CODMn入河总量为36944.2 t/a,氨氮入河总量为4366.5 t/a,总氮和总磷入河总量分别为6507.4 t/a、444.6 t/a,各污染源均主要来源于农业污染.同时,针对灌河流域的污染特征,明确各类污染源的治理重点,提出了污染控制对策,为有效保护灌河水环境质量,支撑灌河口和灌河沿线的开发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8.
太湖不同湖区底泥悬浮沉降规律研究及内源释放量估算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胡开明  王水  逄勇 《湖泊科学》2014,26(2):191-199
太湖是一个大型浅水湖泊,湖湾、沿岸及湖心等区域受地形影响,湖流结构及水土界面水力要素均有显著差异.针对目前对不同湖区底泥再悬浮规律差异性研究的缺失,本研究选取了3个具有代表性的点采集太湖底泥,采用矩形水槽开展底泥再悬浮模拟实验,并结合太湖二维水量水质模型及太湖全年实测数据,建立了不同湖区底泥再悬浮通量与风速之间的定量关系;通过室内静沉降实验,得到了静沉降通量与风速的相关关系;最后将底泥再悬浮实验结果参数化应用于太湖二维水量水质模型中,并对底泥悬浮沉降过程进行分解和概化,估算太湖全年内源释放量.结果表明:太湖每日的内源释放量受风速影响显著,和风速变化趋势较为接近,太湖全年进入水体的净底泥量有47.81×104t,夏季最大,冬季次之;就营养物质释放量而言,COD约为2.06×104t、总氮约为1149.05 t、总磷约为564.35 t,其中秋季营养物质释放量最小,夏季最大.  相似文献   
59.
柯锦福  王水林 《岩土力学》2020,41(10):3473-3480
运用布尔碎片运算实现了简单的三维块体切割功能,形成覆盖整个求解域的六面体网格,再将六面体单元拆分生成48个四面体单元,从而生成四面体数学覆盖。运用布尔交运算将四面体单元与求解域求交集得到流形块体,再根据三维拓扑有向性原理和三维单纯形积分理论,形成了有向边、有向环、有向面和有向壳4种有向几何数据结构,用来构造生成封闭的有向三维流形单元。定义了有向流形单元的连通内面对和连通的有向流形单元的概念,利用有向流形单元的连通内面对搜索生成物理覆盖体系。概括总结了基于修正对称和反对称分解的三维数值流形元法的求解计算要点,在不考虑三维接触、三维裂纹尖端奇异场和三维裂纹扩展的假设下,模拟了三维节理面的有限塑性变形张拉过程,得到了比较合理的数值模拟结果,验证了前处理和计算求解算法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60.
本文利用试验粒子方法研究了在考虑等离子体湍动的情况下带电粒子在准垂直激波中的加速, 在计算中, 我们采用组合模型来拟合等离子体湍动. 计算结果表明, 在存在等离子体湍动的情况下, 粒子可横越背景磁场运动, 从而被激波反射的上游粒子在到达下游后可被等离子体湍动散射回到上游, 并再次被激波反射并加速, 这样的过程可重复很多次, 因而粒子可被加速到很高的能量. 我们还研究了激波角, 粒子的初始能量和等离子体湍动的强度, 以及相干长度和两种湍动组分强度比与加速粒子的能谱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