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5篇
测绘学   6篇
地球物理   32篇
地质学   10篇
海洋学   4篇
综合类   3篇
自然地理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4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目前,我国海洋区域地质调查以重磁为主,辅以二维地震,用单一的物探方法难以探测海区沉积盆地中的各个密度界面,本文充分发挥地震、重力和磁力资料的特点,进行优势互补,利用重震联合界面反演技术,对东海陆架盆地的三个密度界面,上新统底界面、中新统底界面和沉积基底进行反演,利用反演结果对研究区的构造区划进行重新认识.东海陆架盆地西部凹陷基本缺失渐新统,海礁凸起南北两块的分界处东西方向的长度较短,钱塘凹陷向东北方向延伸较长,东部西湖凹陷地层发育齐全,新生代沉积厚度大,沉降幅度大,底界面在11794米左右.说明利用重震联合密度界面反演及解释是一项可行的技术.  相似文献   
52.
分析了2005年7月25日林甸5.1级地震和2005年2月23日富裕3.7级地震前,林甸1井大地微电流、林甸04井的氦气和大庆地震台的地温异常变化。大地微电流在这2次地震前具有明显的异常变化,其异常幅度达正常背景值的10-20倍。氦气在林甸5.1级地震前具有明显前兆异常变化。  相似文献   
53.
对河南汤参1井的数字化氡与模拟水氡同期观测资料的对比结果表明:二相关性差;映震能力上数字化观测的地震前兆异常反映比模拟观测明显。  相似文献   
54.
我们研制出一种在大地震发生之前数秒钟能够对地震发生做出早期警报的系统。我们假定宽带P波波形的垂直位移是地震的远场震源时间函数。基于地震矩与震源持续时间的关系,当初始P波震相持续时间超过3 s时,我们就可以发布发生了一次震级大于6级地震的早期警报。我们已把这种算法应用于日本宽带观测台站记录到日本近期发生的大地震的宽带地震图。我们发现,真的可能在P波到达后3 s内判断震级超过6级的地震的发生。  相似文献   
55.
本文介绍了几种空间数据模型以及传统数据模型的不足,提出了面向对象的数据模型,并以公交数据建模为例说明了面向对象技术在GIS数据建模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56.
龙门钼矿床是太行山北段成矿带内近些年探明的一个大型钼矿床,钼矿体主要产于花岗斑岩、闪长岩和新太古代片麻岩中,以角砾岩型矿石为主.矿区内辉钼矿化主要类型为浸染状、薄膜状、细脉状,发育钾长石化、硅化、绢云母化、黄铁矿化蚀变,类似典型的斑岩型矿床的矿化和蚀变特征.文章对龙门钼矿床的闪长岩和花岗斑岩进行了LA-ICP-MS锆石U-Pb同位素测年,获得闪长岩的锆石谐和年龄为(138.1±0.6)Ma(MSWD=0.6,n=21),花岗斑岩的锆石谐和年龄为(137.0±0.7)Ma(MSWD=1.03,n=17),结合地质特征,显示花岗斑岩晚于闪长岩形成.对主要矿石类型中的辉钼矿进行了Re-Os同位素测年,获得辉钼矿的Re-Os等时线年龄为(136.5±1.5)Ma,与赋矿的花岗斑岩的侵位年龄相一致,二者应为同一岩浆-流体活动的产物.龙门钼矿床辉钼矿样品的w(Re)为13.1×10-6~59.3×10-6,表明其成矿物质来源于壳幔混源.龙门矿区及太行山北段成矿带内的隐爆角砾岩体是下一步找矿勘查的方向.  相似文献   
57.
针对石漠化区耕地变化研究存在时间、空间尺度有限的问题,本文以富源县为例,基于1990、2000、2010和2019年4期的Landsat遥感数据,应用多特征与随机森林相结合的分类方法提取耕地,运用耕地覆盖度、耕地类型转化、坡度分区统计分析了近30年(1990—2019年)耕地时空变化特征,并讨论了耕地变化的原因。结果表明,1990—2019年富源县耕地面积呈先增加(1990—2010年)后减少(2010—2019年)的态势;耕地面积主要来源和转化类型均以林地和草地为主,林地最多;主要分布在北部5个石漠化面积较少的乡镇,以缓坡区为主;耕地覆盖度呈现低-高-低的过程,陡坡区耕地变化率在不同时段差异明显。近30年富源县耕地变化是在石漠化独特的地理环境下,由人口、经济、政策、交通等因素共同作用而形成的。本文的结论可为评估石漠化区域生态安全和粮食安全提供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