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37篇
  免费   269篇
  国内免费   270篇
测绘学   138篇
大气科学   178篇
地球物理   212篇
地质学   857篇
海洋学   111篇
天文学   9篇
综合类   96篇
自然地理   175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52篇
  2022年   48篇
  2021年   72篇
  2020年   51篇
  2019年   56篇
  2018年   65篇
  2017年   38篇
  2016年   48篇
  2015年   61篇
  2014年   66篇
  2013年   60篇
  2012年   74篇
  2011年   106篇
  2010年   78篇
  2009年   69篇
  2008年   66篇
  2007年   64篇
  2006年   60篇
  2005年   78篇
  2004年   66篇
  2003年   48篇
  2002年   37篇
  2001年   30篇
  2000年   43篇
  1999年   24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30篇
  1996年   31篇
  1995年   31篇
  1994年   22篇
  1993年   17篇
  1992年   18篇
  1991年   26篇
  1990年   26篇
  1989年   21篇
  1988年   12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2篇
  1978年   2篇
  1962年   1篇
  1959年   3篇
  1958年   2篇
  1957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对中国东北地区小兴安岭与松嫩平原过渡带五大连池青石钻孔湖相沉积物进行了有机地球化学分析,检测出丰富的正构烷烃生物标志化合物.本文主要讨论了正构烷烃的分布及其单体碳同位素组成特征.正构烷烃具有前峰型和双峰型两种分布特征,表明其有机质为混合来源,包括低等菌藻类生物和陆生高等植物输入.正构烷烃的分布特征表明,自35.2ka B.P.以来,nC27/nC31和ACL指标共同记录了东北地区小兴安岭与松嫩平原过渡带的植被以草本为主.对C27、C29和C31长链正构烷烃进行了单体碳同位素测定,并利用二元模式估算了C3和C4植物相对生物量,结果表明,自35.2ka B.P.以来,研究区的植被以C3植物为主.期间在典型冷暖气候事件中,受温度变化的影响,C3/C4植物的相对生物量有明显的变化,在全新世大暖期(6.0ka B.P.),受温度升高影响,C3植物的生物量显著减少,C4植物的生物量则明显增加;而在两次典型冷气候事件(中全新世降温事件8.2ka B.P.和新仙女木事件12.9ka B.P.)时期,受温度降低影响,C3植物的生物量有增加的趋势,C4植物的生物量则相对呈减少的趋势;在末次冰盛期21.0ka B.P.时,受明显低温特征的影响,C3植物生物量高达80.0%,这可能是当时低温的气候特征抑制了C4植物的生长.研究结果对探索我国东北地区C3/C4植物分布格局,并为评估未来气候演化对该地区植被格局和农业生产的影响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2.
储层的微观孔隙结构不仅决定着油气的运移、聚集,而且影响着油水分布、油气采收率。通过物性分析、扫描电镜、铸体薄片、高压压汞等技术对长8储层微观孔隙结构特征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孔隙类型主要有剩余粒间孔、粒间溶孔、粒内溶孔、晶间孔,其中以前2种为主要有效孔隙。孔喉组合以小孔微喉为主,小孔微细喉型次之。根据毛细管压力曲线形态特征,结合排驱压力、孔喉分选性、进汞饱和度、中值压力等参数,将研究区储层分为三类。  相似文献   
53.
富惰质组煤成因机制是目前的研究热点,其有机地球化学特征对探究富惰质组煤的古沉积环境和演化过程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陕西省咸阳市胡家河4号煤为研究对象,运用有机化学抽提、族组分分离、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等方法,分析了富惰质组煤的有机地球化学特征。结果表明,胡家河4号煤的有机质丰度高,饱芳比较低;正构烷烃呈单峰型分布,中-高碳数占优势,具有轻微的奇碳优势;姥植比(4.67)较高,姥鲛烷丰度高;萜烷中藿烷具有明显优势,Ts/(Ts+Tm)值为0~0.133;规则甾烷中C_(29)C_(28)C_(27),呈反"L"型;芳烃中以萘、菲系、氧芴系列为主;1,2,5-三甲基萘含量较高,惹烯具有明显优势,二苯并呋喃含量高于芴;多环芳烃中苝的优势明显。以上特征表明,胡家河4号煤的有机质处于低热成熟阶段,其母质来源以陆生高等植物为主并有少量低等水生生物混入,形成于弱还原偏氧化的干燥陆相淡水泥炭沼泽环境。  相似文献   
54.
西西伯利亚盆地是一个富含油气的中生代—新生代大型裂谷盆地,盆地的优质烃源岩和储层均发育于侏罗纪—白垩纪裂后拗陷阶段,这与典型裂谷盆地油气富集于裂谷层系的特点具有明显差异。基于系统的岩相古地理编图、成藏要素与成藏组合分析,划分了盆地拗陷阶段的成藏组合,探讨了各成藏组合的油气分布规律,指明了未来需要重点关注的勘探方向。研究表明:侏罗纪—早白垩世巴雷姆期,盆地经历了一次持续时间长、分布范围广的海侵—海退沉积旋回,控制了盆地最主要烃源岩和下部多套成藏组合的发育;早白垩世巴雷姆期末—晚白垩世,转变为短周期、多期次海侵—海退沉积旋回,控制了上部多套成藏组合的发育。侏罗系—白垩系纵向上可以划分为7套成藏组合,已发现的油气主要富集于下白垩统贝里阿斯阶—巴雷姆阶成藏组合和下白垩统阿普特阶上段—上白垩统塞诺曼阶成藏组合。盆地北部陆架阿普特阶上段—塞诺曼阶成藏组合中的波库尔组大型构造圈闭,南部陆上的侏罗系成藏组合中的秋明组与瓦休甘组的岩性圈闭,将是未来最重要的两大有利勘探领域。  相似文献   
55.
在回顾《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创刊62年历程的基础上,基于信息计量学方法,借助中国知网、创刊50周年光盘版及近10年全文电子数据,统计得到1957—2018年全部文献并分析了部分指标特征。该刊总文献量及学术论文量分别为6 901篇和5 834篇,其数量变化均具有前期波动较大、近年比较平稳的特征;作者及机构分布统计结果显示二者具有较高的一致性,即高发文量作者所在机构也是高发文量机构;资助来源统计结果显示基金论文比从1994年的18%增至近年的90%以上,2017年达到了95%;论文资助项目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地勘项目、教育部资助项目为主,省市资助项目也较多。根据期刊发展历程,将其划分为奠基、停滞和发展三个阶段,并重点分析了奠基阶段和发展阶段文献研究的内容,结果表明文献反映了各个阶段水工环地质事业发展的重要内容和方向,说明期刊一直紧密结合国民经济建设,体现了理论联系实际的办刊宗旨。  相似文献   
56.
首先对济南城市防汛GIS系统进行了总体设计,给出了系统的数据库设计,并重点介绍积水模拟模型的输入输出设计,然后对组件技术、积水模拟模型等系统实现的关键技术进行了阐述,最后介绍了济南城市防汛GIS的特色功能模块。系统运行良好,为济南的城市防汛提供了科学决策的依据。  相似文献   
57.
针对目前数据更新的研究落后于数据生产的现状以及广大用户对城市公开版电子地图的现势性的迫切需要,在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了网络环境下城市公开版电子地图数据更新的方法,并分析了数据更新周期的决定因子及其方式和周期,最后用实例加以证明。  相似文献   
58.
城市出租汽车是居民出行的重要方式之一,地理流空间理论为发掘人群出行特征,优化车辆运营效率提供了新视角。本文利用厦门市出租汽车轨迹数据,采用地理流空间分析理论,对人群出行的整体随机性质进行了分析,基于流相似性度量识别并分析了丛集、汇聚、发散和社区4种典型模式及混合模式的空间分布特征,对比了基于巡游车和网约车2种车辆的人群出行模式。结果表明流空间理论能够系统性发现人群出行典型模式及混合模式,主要体现在:(1)基于2类车辆的人群出行流在空间中呈现出显著的非随机特征;(2)巡游车和网约车的典型模式在空间分布上有明显差别,网约车的有关模式分布范围更广,在厦门岛外各区中心及岛内东部软件园等区域附近较为突出,且网约车由于其订单由用户需求驱动,更容易发现潜在的高出行需求区域,同时出行结构更容易形成社区模式,而巡游车主要分布在传统岛内知名城市地标附近;(3)同一区域内巡游车和网约车出行混合模式普遍存在,约占典型模式的四分之一左右,而且不同类型车辆的主要混合模式存在差异,综合考虑混合模式能够提高城市公共设施规划的精确性和科学性。本文结果可以为车辆调度优化和城市交通规划提供支持,也表明地理流空间理论能够更有...  相似文献   
59.
介绍和评述了三种计算部分熔融的方法,即批式熔融模式法(CR法)、源岩比值法(SR法)和热动力溶融反演法(DMI法),这三种计算均无须假设源岩的丰度。  相似文献   
60.
基于安徽省沿淮地区10个国家气象站1960-2019年观测资料、灾情资料和7种地方连阴雨监测指标,在评估7种地方指标适用性的基础上,采用加权综合指数法和线性趋势法,构建了沿淮地区秋季连阴雨综合指数,分析了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江苏指标对沿淮地区连阴雨监测的适用性最好,连阴雨综合指数由连阴雨总日数、连阴雨总降水量线性组成,权重分别为0.8和0.2。按照综合指数,将连阴雨强度分成重度、中度、轻度3级,分级结果与灾情实况较吻合,重度连阴雨和中度连阴雨TS评分分别为100%、88.9%。秋季连阴雨在20世纪70年代到80年代前期及近10年发生频率高、强度大,尤其是2016年和2017年的连阴雨,强度居历史前2位。沿淮地区连阴雨年数东部和西部的多于中部的,重度连阴雨阜南的最多,五河的最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