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1篇
测绘学   28篇
大气科学   2篇
地球物理   17篇
地质学   3篇
海洋学   5篇
综合类   3篇
自然地理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71 毫秒
51.
以国家地震局科技监测司副司长孙其政为团长的中国数字地震台网考察团,一行10人,于1989年10月13日,赴泰国进行了为期8天的地震考察。在此期间,我们对不久前在泰缅边界发生的6.4级破坏性地震现场进行了考察,以及位于泰国西北部距曼谷近300公里的2个水库大坝和电站。两国地震工作者就如何利用强震仪监测库区水位变化,如何研究强地面运动对水坝的影响等多项内容进行了讨论;两国台站的工  相似文献   
52.
在大多数地震面波的研究中,观测到的群走时被解释为全部由波沿传播路径产生的时延迟,并且认为震源效应非常小而可忽略不计。这与观测的震相时间不同。因为对震源相进行校正一般认为是必须做的。一个重要的但尚未解决的问题是宽频带面波研究中对震源群走时(SGT)的忽略如休影响测量的群速度曲线和利用观测数据进行层析成像的精度,本文考虑SGT对基阶瑞利波群速度测量的范围,并论述其对周期(10-200s)震源机制和震源  相似文献   
53.
采用了高精度影像匹配技术获取控制点的平面坐标和高程值,利用了空间后方交会法直接计算出航空像片的外方位元素,缩短了摄影测量处理流程周期。  相似文献   
54.
针对中国散裂中子源(CSNS)隧道内装置区永久点采用常规GPS三脚架观测模式中对中整平和仪器高量取精度差等问题,提出了一种高精度的仪器对中和超大仪器高的测量方案。该方案设计可微调的屋顶支架、目标半球垂准镜,实现了仪器的稳固安置和精确对中;改造GPS天线头支架适于放置目标球,以便采用激光跟踪仪获取高精度的超大仪器高;最后通过激光跟踪仪对隧道内6个装置区永久点重复两次测量,并与钢尺测量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该方案可实现高30 m内仪器0.5 mm的对中精度和0.2 mm的量高精度,避免了卷尺测量尺长受拉伸影响的缺点,有效解决了CSNS装置永久点的精密对中和超大仪器高的获取,也为同类点位的对中和仪器高测量提供了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55.
Souri.  A 梁静 《世界地震译丛》1999,(2):88-88,F003
地球固体内核,一个半径为1220km(地球液体核的1/3)的铁合金球体,吸引着许多科学家在许多领域探索了至少10年。地球内核的一个显著特性是各向异性:地震波沿平行于地球旋转轴方向的传播比沿垂直于地球旋转轴方向的传播快。这种3%  相似文献   
56.
报告了利用泡沫橡胶模拟浅部软弱层对走滑破裂引起的强地面运动影响的结果。走滑地震引起强地面运动的计算机模拟,有时与对断层浅部滑动特性的某些任意假设有关(如:断层面上部2km处的滑动固定为0)。断层滑动反演研究表明,走滑断层浅部的高频辐射通常低于断层深部。在多数情况下,(1)断层区上部几公里的断层可能较弱,不能维持地震高动能释放期间所要求的高水平的剪应力;(2)断层滑动可能具有不同的本构关系,例如,滑动强化。本文的目标是显示利用浅部软弱层进行物理模拟的结果,为假设断层浅部滑动引起长上升时间和高频脉冲降低提供物理基础。软弱区利用在泡沫橡胶模型中插入几英寸宽的软塑性层来模拟。软弱层长时间作用的强度比模型剩余部分低一个量级。瞬时速度强化的作用估计是动力滑动事件中滑动时的3倍。显示了沿走滑断层2km深的软弱区确实能降低浅部滑动的高频能量辐射,这种效果可以由在长得多的上升时间滑动突发时增加一较小幅值的短上升时间脉冲来描述。对15cm的软弱区,平均脉冲幅值降低了约4/10。对于20cm情形,降低了约2/10,30cm时降低了约1/10。根据这些结果可以看出,软弱层越厚,短上升时间加速度脉冲通过软弱层到达表层就越困难。软弱层速度强化特性进一步降低滑动运动和增长上升时间。在模拟研究中,如果已知断层浅部是软弱层或未储存大的剪应力,这些结果支持走滑断层浅部的高频辐射减少的结论。  相似文献   
57.
为了使课程更加贴近生产需要,学生掌握的操作技能更快形成生产力,在分析遥感影像三维重建专项训练课程的特点、教学现状和存在主要问题的基础上,提出训用一体的项目化弹性教学模式,将教学过程纳入到一线作业单位的生产环节中,以作业单位下达的任务为牵引,对教学内容进行项目化、弹性化设计,并将实践成果提交到作业单位进行评价和考核,同时供作业单位任务使用,形成生产闭环。教学实践表明,该教学模式可以有效提升学生参与积极性,促进学生实践成果质量的提升,具有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58.
机载激光雷达(LiDAR)系统可以快速获取高精度的地面点云数据,可以快速生成数字高程模型(DEM)。但是基于原始水体点云数据直接构建DEM效果较差,针对这个问题,论文提出了一种双线河水体点云填充方法,对缺失的河道内点云数据进行填充,并设计开发了河流优化填充模块,实现了双线河水体具有上下游特征的DEM构建效果。  相似文献   
59.
本文研究了春季北大西洋海温异常与中国东部极端低温事件频次年际变化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北大西洋三极型海温异常模态(NATSST)在20世纪80年代末后可以显著影响中国东部极端低温事件频次第一主导模态的变化,但在80年代末之前却不能。进一步的机制分析表明,这两者关系之所以发生年代际变化,可能与NATSST激发的遥相关波列在20世纪80年代末前后期不同有关。在1960~1987年,NATSST激发的遥相关波列从北大西洋向中亚南部地区传播,路径偏南,对东亚地区大气环流的影响较弱,从而不能显著影响中国东部地区极端低温事件的变化。但在1992~2019年,NATSST能够激发南、北两支遥相关波列到达东亚。其中,北支波列与北大西洋涛动(NAO)有关,该波列从北大西洋出发沿欧亚中高纬向东传播,可以在蒙古地区造成异常气旋/反气旋性环流;南支波列从北大西洋出发沿欧亚中低纬向东传播,可以在中国中南部造成异常气旋/反气旋性环流。上述气旋/反气旋性环流有利/不利于中高纬冷空气南下,同时改变中国东部地区地表热通量,从而造成有利/不利于极端低温事件发生的气候背景条件,使得中国东部地区极端低温事件频次增加/减少。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