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18篇
测绘学   9篇
地球物理   6篇
地质学   77篇
海洋学   2篇
综合类   1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6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5篇
  1991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49 毫秒
51.
本文介绍了天文大地网与空间大地网联合平差工程试验区的数据处理,对垂直角粗差探测,尺度和方位系统误差参数估计,各类观测数据权的确定进行了深放研究,文章最后给出了几点结论。  相似文献   
52.
准噶尔盆地陆梁地区断裂-不整合面输导体系与油气运聚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断裂是准噶尔盆地陆梁隆起油气远距离从源(盆1井西凹陷)到藏(陆梁油田)的主要通道,其中基东断裂作为油源断裂起了关键性的作用。不整合面也是该区油气顺利从源到藏的必要条件,不整合面分布的非均质性是造成该区油气分布差异性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断裂与不整合面形成的断裂-不整合面输导体系是一个高效的输导网络,是油气顺利运聚、成藏的重要条件:二叠系顶面的不整合面与深部断裂组成的输导体系是沟通盆1井西凹陷二叠系油源向上部侏罗系运移的主要通道,而白垩系底面的区域不整合面与中浅层正断层组成的输导体系是头屯河组和呼图壁河组油气成藏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53.
东营凹陷流体超压封存箱与油气运聚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陈中红  查明 《沉积学报》2006,24(4):607-615
东营凹陷古近系由于压实不均衡和生烃作用导致超压的广泛发育,这些发育程度不同的超压体系可以构成不同级别的超压封存箱系统,控制着油气的运移和聚集。东营凹陷超压封存箱中的地质地球化学特征显示封存箱可以划分为三部分:箱缘成岩地带(封隔层),对油气起着封闭作用;烃类的有利释放带,其中超压得到一定程度释放,烃类较大程度上排出,可以称为排烃的高峰带;烃类滞留带,该带中超压未能得到很好释放,烃类也多滞留于其中,为排烃的不利地带。幕式排放是超压封存箱排液的一种重要排液方式,存在“压力幕”和“构造幕”两类方式。“构造幕”的机制是外部构造活动的破坏,其排烃方式主要是沿着断裂面及构造裂缝运移;“压力幕”的机制是超压体系内部“剩余”能量的积累和释放,其排烃方式主要是沿着压裂形成的微裂缝排放。在发生幕式排烃作用的超压体系内,排烃效率、烃指数分别较上下层段明显增大和减小。幕式排烃具有的高能量、快运移的特征,使得其在油气勘探中具有重要的意义。东营凹陷可以划分为浅层的常压开放性流体动力学系统和中部的超压封存箱流体动力学系统两类流体动力学系统(排除深层滞留系统),分别对应常压开放性它源油气成藏动力学及超压封存箱型自源油气成藏动力学两类不同成藏机制。  相似文献   
54.
单砂体高部位油水倒置分布的成因机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张小莉  查明  王鹏 《沉积学报》2006,24(1):148-152
成藏地质条件的复杂多变控制了油水分布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尤其是在低渗透油藏中。断层圈闭油藏和岩性油藏中存在一种类似的油水倒置分布样式,即由单砂体高部位向低部位,依次为水层、含油水层、油水同层、油层、油水同层、含油水层、水层。通过分析两种油藏类型中低渗透砂体储层高部位油水倒置的控制因素,探讨了油水倒置的两种成因机制。分析结果表明,断层圈闭为主的油藏中,造成油水倒置的主要原因是断层封闭性的历史性差异,其次是储集层物性和渗透率级差;而上倾尖灭砂体岩性油藏中,造成油水倒置的主要因素是储集层物性及其变化,尤其是储层层内非均质性。同时,分析结果进一步表明,油水倒置系统中,存在低电阻率油层。  相似文献   
55.
惠民凹陷临邑洼陷岩性油藏控制因素分析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张小莉  查明 《沉积学报》2006,24(2):289-293
临邑洼陷古近系和新近系断裂发育,沉积相和沉积体系频繁变化,为岩性油藏的形成提供了良好条件。古近系岩性油藏主要包括砂岩透镜体油藏、砂体上倾尖灭油藏和砂体被断层切穿的岩性油藏三种类型。砂岩透镜体油藏主要分布于深凹陷带及斜坡上的三角洲前缘相带,砂体上倾尖灭油藏主要分布于斜坡带,砂体被断层切穿的油藏一般位于断裂相对发育的构造带附近。临邑洼陷具备丰富的油源条件、不整合与断层的沟通或侧向遮挡,有效的直接盖层等优越条件。因此,三角洲前缘砂体、滑塌浊积岩砂体、湖相砂体的分布,成为控制岩性油藏形成的主控因素。上述主要因素控制下,在不同构造部位和沉积相带,油藏类型有规律地变化。  相似文献   
56.
不整合分类研究进展与新型分类方案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总结了前人对不整合类型的划分工作和不整合形态特点,在此基础之上,根据不整合的成因机制和不整合形态的主控因素,提出了新型不整合分类方案,将不整合分为七个大类,包括削截不整合、褶曲不整合、底辟不整合、震积不整合、古岩溶不整合、超覆不整合和假整合,并进一步细分为13个亚类。新型的不整合分类考虑了震积作用研究等最新的地质学进展,吸收了许多有益成果,扩充了不整合类型,更加关注盆地的自身特点,通过剔除重复类型等方法,使不整合分类方案更加完备,具有较高的科学性和实用性。文中还以国内外有关油田为例分析了不整合类型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57.
陈中红  查明 《地质科学》2008,43(1):50-64
东营凹陷的超压分布于沙河街组三段中-下亚段大套泥岩和沙四段灰色膏盐岩段中,常压—低压系统发育于上部层段,包括沙二段上亚段、东营组、馆陶组、明化镇组和更新统,形成二元结构。这些发育程度不同的超压体系可以构成不同级别的超压封存箱系统,控制着油气的运移和聚集。超压封存箱的形成是一个地球化学自组织过程,与系统内的流体对流运动及成岩作用密切相关。超压体系构成了准封闭的超压封存箱型自源油气成藏动力学系统,同时也可以通过幕式排放为浅层的新近系及古近系的沙三段上亚段至东营组常压开放性它源油气成藏动力学系统提供油源及成藏动力。超压不但是油气运聚的主要动力,而且在其产生与演化的过程中能形成微裂缝型油气运聚隐蔽输导体系,是形成岩性等隐蔽油气藏的重要条件。超压和断裂形成陆相断陷湖盆断—压双控流体流动机制。断裂是超压体系卸压的重要渠道,也是幕式排放的主要途径;与断裂沟通的砂岩体及构造背斜等是有利的勘探目标,超压泥岩体周围的透镜状砂体是隐蔽油气藏的潜在目标。  相似文献   
58.
东营凹陷古近系中深层湖盆演化中的无机元素响应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陈中红  查明  金强 《沉积学报》2008,26(6):925-932
查明无机元素分布与水深、盐度等沉积环境以及湖盆演化过程的关系,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分析对东营凹陷郝科1科探井古近系深层微量元素含量进行了测试、分析,所涉及的研究层位是该凹陷的主要烃源岩层段(沙河街组三亚段、沙河街组四亚段、孔店组),分析结果表明:在水体浅、蒸发作用强烈的孔店组—沙四下亚段强氧化性滨浅湖环境里,钙、锶含量和Ca/Mg、Sr/Ba、Sr/Ca参数值具低值响应,铁、铝、钡、钒含量和(Fe+Al)/(Ca+Mg)参数值具高值响应;在沙四中亚段膏岩、盐岩等普遍发育的盐湖环境中,钠、锶含量和Sr/Ba、Fe/Mn、Sr/Ca均出现高值响应,锰、钡、钒含量和V/Ni、(Fe+Al)/(Ca+Mg)出现低值响应;在还原性的沙四上亚段半咸化深湖环境中,钾、钠、铁含量和Fe/Mn值具低值响应,钙、锰含量具高值响应;在沙四中亚段膏盐与泥岩共生体系中元素分布离散性明显,呈现波动性特征;Sr/Ba、Sr/Ca在盐湖环境中出现显著的高值响应,被证实可以作为良好的水体盐度指标参数,Fe/Mn、(Fe+Al)/(Ca+Mg)随水体加深逐渐增大,是良好的水体深浅指标参数。元素分布受沉积环境、岩性特征等多种地质因素的影响,在利用元素含量分布及特征元素比值来判断某单个地质因素的变化时,应该应用多种参数,进行综合判断。  相似文献   
59.
柴达木盆地北缘煤系天然气资源十分丰富阁闭面积大、保存条件较好,具备形成大中型气田的有利条件.其成藏机制复杂,具一定勘探风险.天然气成藏受烃源、圈闭、运聚和保存等条件控制,其中最重要的是各成藏条件的良好配置和沟通,生、储层烃源断层的发育,及异常高压等.结合柴北缘油气地质条件,综合考虑成藏机理和主控因素,建立了天然气成藏模式.今后柴北缘天然气勘探方向应以下侏罗统生气中心及邻近圈闭为主.  相似文献   
60.
根据生、储、盖的基本特征,埕北断坡区主要划分为下部组合(中生界及其以下地层储、盖组合)、中部组合(沙河街组及东营组储、盖组合)和上部组合(馆陶组及明化镇组储、盖组合)等3类油气成藏组合,以及由这3类油气成藏组合派生的下部-中部和中部-上部油气成藏组合。各个油气成藏组合具有不同的油气成藏特征。由于构造运动的影响,埕北断坡区由北向南地层、沉积产生差异,生、储、盖的发育也出现差异:导致下部及下部-中部油气成藏组合主要分布在邻近凹陷的地区,即第一、第二台阶区;中部油气成藏组合主要分布在第二、第三台阶区;而上部及中部-上部油气成藏组合则主要分布在第三台阶区、南部斜坡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