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篇
  免费   54篇
地球物理   85篇
地质学   1篇
  2022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6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井下地电阻率观测中地表电流干扰影响计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把地电阻率台站地下介质简化为水平三层均匀介质模型,以点电流模拟地表干扰电流,针对对称四极观测装置,计算了在不同电性结构中的不同深度观测时,地表电流干扰源对对称四极装置地电阻率观测的影响,计算得到:地表干扰源对电阻率观测的影响取决于电性结构的类型和层参数、供电电极和测量电极的埋深以及避开干扰源的距离.本文研究结果对实施井下电阻率观测中台址电性结构的选择、电极埋深、干扰源避让距离等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52.
在点电源水平两层均匀介质模型下计算了在不同地电断面中观测时地表干扰电流源对观测的影响。得到:地表干扰电流源对地电阻率观测电势差的影响取决于地电断面类型和参数、供电电极和测量电极的埋深以及避开干扰源的距离。本文研究结果对实施井下电阻率观测中台址电性结构选择、电极埋深、干扰源避让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53.
利用希尔伯特-黄变换方法对2013年芦山MS7.0地震前甘肃省平凉台、四川省成都台和云南省元谋台地电场观测资料进了分析研究。为增强对研究结果的说服力,还对平凉、成都和元谋地电场观测台站在正常时段变化情况,与地震发生前夕的处理结果进行了对比,对成都地电场观测台站在芦山MS7.0和汶川MS8.0地震前的变化情况也进行了对比分析,并得出:1希尔伯特-黄变换方法能够对地电场观测资料进行有效处理,处理结果简单直观;2在芦山地震前1~2个月地电场时频图出现能量增强现象,出现变化的周期范围约为90~1400h,能量最小变化幅度有3个数量级,最大变化幅度达到6个数量级;3通过上述三个地电场观测结果的对比,以及成都地电场观测结果的类比方式,大大提高了分析研究结果的可信度。在讨论部分,对地电场观测中能够观测到震前异常变化的可能性,从实验和数值模拟两个方面进行了相关论述。  相似文献   
54.
位于甘川交界地区的武都地震台在2003-2008年5月4次中强地震前前兆资料出现了明显异常变化.主要表现为:武都应变的南北向张应力在2001-2005年间持续增强,2007年转折后4个测向都表现为受压,且快速增强,在高压应力持续7个月后发生汶川8.0级大震;地电阻率显示了长趋势变化的加速、转折和1年尺度上升、下降等异常,各向异性度S'年变化率在有震年(异常年)是无震年(正常年)的两倍;自然电场在临震前变化具有相似性、重复性、同步性.  相似文献   
55.
嘉峪关地电场观测资料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了大地电场变化的基本要素,对嘉峪关地电场观测资料的质量进行了评价和分析,得到:嘉峪关台地电场观测基本反映了地电场的真实变化,特别对大地电场变化的记录准确.并研究了嘉峪关台附近及周围发生的4次中强地震前地电场、大地电场短临前兆现象,认为震前都显示了一定的短临异常.  相似文献   
56.
现有的地震地电阻率观测系统需要较大的环境保护区(2——5km2).随着各地的经济发展,地电观测的环境受到越来越大的影响,造成部分台站连续多年的地电前兆观测受到严重的干扰.为了减小观测环境保护区范围,有效地抑制来自地面的观测环境改变及城市地铁、轻轨运行时漏电产生的干扰,提出了将三侧向石油电测井技术移植到地震地电阻率前兆监测领域,以提高地电前兆观测的抗干扰能力和前兆信息的监测能力.电测井有限元数值模型的计算结果表明,该方法可有效测量出地层的电阻率变化,对来自地表的干扰有较强抑制能力.分析还表明,该方法可有效抑制来自轻轨、地铁的漏电干扰.   相似文献   
57.
低频电磁波在汶川强余震时的同震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电磁扰动观测是开展地震监测预报的一种新方法,在汶川Ms8.O地震余震中,陇南汉王架设ELF观测到了电磁同震现象,通过汉王地震台强震资料对照发现,磁场分量与地震波到达同步,但电场分量反映不够明显.  相似文献   
58.
几次大震前的地面和空间电磁场变化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应用非线性谱估计方法(MEM方法)、电/磁场脉冲能量统计方法,处理了四川汶川MS8.0 (2008)、新疆于田MS7.3 (2008)和青海玉树MS7.1 (2010) 地震及强余震附近的地面电/磁场和Demeter卫星电离层磁场观测数据,研究了地震电/磁场变化,得到:在震中附近及周围出现了震前地电/地磁场极低频成...  相似文献   
59.
强震地下水动态中短临异常空间特征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了中国大陆部分强震、中强震(统称“强震”)地下水动态(水位、流量)观测结果,得到:地下水动态短临异常和一年尺度的中短期异常(以下称“中短临异常”)的空间分布及无异常测点分布,主要与强震发震机制以及震源周围的主要活断层(深大活动性断裂、强活动性断层)有关,异常空间分布符合“异常-震源地点-发震机制-主要活断层”相互之间的特定关系.最后,对地下水动态中短临异常空间分布与发震机制和主要活断层之间关系的机理作了讨论,阐述了研究结果的意义.  相似文献   
60.
强震地下水动态中短临异常空间特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杜学彬  刘耀炜 《地震学报》1997,19(4):426-433
研究了中国大陆部分强震、中强震(统称强震)地下水动态(水位、流量)观测结果,得到:地下水动态短临异常和一年尺度的中短期异常(以下称中短临异常)的空间分布及无异常测点分布,主要与强震发震机制以及震源周围的主要活断层(深大活动性断裂、强活动性断层)有关,异常空间分布符合异常-震源地点-发震机制-主要活断层相互之间的特定关系.最后,对地下水动态中短临异常空间分布与发震机制和主要活断层之间关系的机理作了讨论,阐述了研究结果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