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21篇
大气科学   46篇
地球物理   4篇
地质学   9篇
自然地理   4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7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51.
利用实测资料对NCEP-1、ERA-40和20CR再分析降水资料在中国范围内均值、年际变化、相关性和长期趋势等方面进行比较评估。结果表明,平均而言ERA-40年降水量和实测值最为接近,而20CR和NCEP-1年降水量明显偏多,三者差值百分比分别为-1.3%,55.0%和36.9%;三种再分析降水偏差最大区均出现在西南地区,最大偏差值都在600 mm以上;年际变化上,ERA-40和NCEP-1自20世纪70年代中期开始年降水差值百分比出现一定波动性,而20CR在整个研究时段年降水差值百分比基本稳定;三套资料和实测资料的相关性具有明显的区域性特征,东部相关系数明显高于西部,值得一提的是ERA-40在大部地区的相关性好于其他两套资料;ERA-40和20CR则对大部分区域降水变化趋势的描述好于NCEP-1资料。  相似文献   
52.
崔妍  徐文慧  李庆祥  赵春雨  周晓宇  敖雪  余君 《气象》2019,45(2):240-250
本文采用惩罚最大T检验(PMT)方法,结合台站历史沿革信息,对东北地区129个气象站月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资料进行均一性检验和订正,并与已有均一化数据集(CHHT)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气温的非均一性在空间上普遍存在,最高温和最低温分别检测出断点74个和94个,资料拼接和迁站是造成非均一性的重要因素。均一性检验和订正提高了东北地区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的空间一致性,线性趋势空间分布更加合理,订正之后变化趋势略有增加,年平均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分别由0.1和0.22℃·(10 a)~(-1)增至0.17和0.33℃·(10a)~(-1),与CHHT相比,两套数据时间相关系数在0.9以上,对东北地区气候长期演变趋势基本一致,东北地区年平均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均呈显著升温趋势,采用PMT得到的年平均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变化趋势较CHHT分别偏高0.05和0.03℃·(10 a)~(-1),在线性趋势空间分布上PMT均一化检验订正结果较CHHT略有改善。  相似文献   
53.
利用多模式对中国气温序列中不连续点的检测   总被引:11,自引:4,他引:7  
发展了一种对元数据依赖程度较小的气候序列均一化思路,在缺乏元数据的基础上,采取3种不同的方法,对中国东南部地区年平均最高、最低气温序列进行了均一性检验;并对其中不连续的气温序列进行了订正.对比表明,订正后序列较订正前更为合理.在检验过程中发现,对于最低气温检验可以明显得出比最高气温更多的不连续点.为了进一步认识这个问题,对此进行了进一步分析,认为最低温度对变化更为敏感主要是由于其物理特征:最低温度一般出现在夜间,夜间大气较为稳定,因此一些变化(如仪器,迁站)可能引起明显的不连续现象,而最高气温往往出现在白天,因此大气混合比较充分,空间的均一性要明显强于最低温度.另外,热岛现象、台站密度等因素均是影响气温序列均一化的因素.  相似文献   
54.
北京地区强降水极端气候事件阈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北京地区1951~2008年逐日降水量资料,采用排序法、插值法、正态变换法、平方根变换法和立方根变换法等5种计算阈值的方法,对强降水极端气候事件阈值的确定问题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确定日降水量百分位阈值的方法,在5种计算阈值的方法中,平方根变换方法得到最好的效果。在阈值确定的样本中,可以使用30年滑动气候阶段的样本得到的阈值平均值,作为极端气候事件阈值。  相似文献   
55.
李庆祥  谷云秋 《岩矿测试》1992,11(3):256-259
探讨了硫铁矿石的稳定性和影响其稳定的诸因素。定量考察了硫铁矿石在存放过程中,由于空气中氧和水份的作用使低价硫逐渐被氧化为高价硫的过程。提出可用全硫(TS)作为硫铁矿石稳定性的监测项目。另外,对硫铁矿石标准物质研制中的样品采集、制备、均匀性,定值项目等问题也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56.
根据全球气候系统和中国的最新观测资料,分析了2015/2016年ENSO循环过程,讨论了强厄尔尼诺过程对2015年全球温度和极端天气气候灾害的可能影响,重点研究了其对中国夏季和秋冬转换季节的降水异常的影响。指出自2015年春季开始,厄尔尼诺条件迅速发展,使得2015年厄尔尼诺成为有观测记录以来最强的三次厄尔尼诺之一,同时由于前期(2014年春季开始)赤道太平洋异常热状况的维持,这次厄尔尼诺也可以视为最长的厄尔尼诺过程。受到长期气候变化趋势和强厄尔尼诺等共同影响,2015年全球地表温度和中国陆面气温均创有观测以来的最高记录。强厄尔尼诺事件在2015年给全球许多地区带来了灾害性天气气候事件,也使得中国夏季华北地区,特别是河套地区、内蒙古中部和环渤海湾地区降水显著减少,并造成一些地区夏季严重干旱。在2015年11-12月厄尔尼诺峰值时期,受到西北太平洋对流层低层菲律宾反气旋性异常环流和中高纬度欧亚-太平洋遥相关型负位相异常环流的共同影响,中国东部出现偏南风异常,造成南方地区降水明显增多,而北方地区偏北风气流受到抑制,PM2.5浓度异常偏高,雾霾天气频繁发生。目前,这一事件快速减弱,但其对全球和中国气候的影响在未来几个月仍将持续。   相似文献   
57.
58.
近百年北半球陆面降水资料的插补及初步分析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采用EOFs展开方法插补延长了一个北半球陆面月降水资料,并讨论了该资料插补工作的合理性。利用该资料初步分析了近百年北半球陆面降水的基本特点。  相似文献   
59.
不同方法计算的气温平均值差异分析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1961~2002年699个国家基本(基准)站的时值气温观测资料,分析了我国不同方法计算的气温平均值的差异。结果表明:平均气温计算值由于受4次观测、3次观测不同的计算方法的影响,造成4次、3次观测记录平均值产生一定差异。其差异在空间分布中具有明显的特征,西部、北部地区3次平均值偏高;东南部地区3次平均值偏低。中西部地区4次、3次气温平均值的差异具有扩大的趋势,是由于最低气温的升高引起的。因此,在使用气温平均值时,要充分重视平均气温值的计算方法,避免误差。  相似文献   
60.
近半个世纪中国区域历史气温网格数据集的建立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11  
李庆祥  李伟 《气象学报》2007,65(2):293-300
气候序列长度不一致以及由此导致的空间抽样误差在气候变化检测研究中常常产生影响,因此往往需要把全球或者区域尺度气候数据转化为格点气候数据集。文中分别采用修改后的一级差分方法和普通Kriging方法,把中国大陆(共约728个站,不含港、澳、台地区)气象台站1951年1月—2004年12月经过质量控制和均一化的历史气温数据转化为2.5°×2.5°经纬度网格化数据集。对比分析表明:应用上述两种方法,(1)格点化带来的空间抽样误差较小;(2)格点化后的格点气温序列和站点序列相关程度很高;(3)不同的方法建立的格点数据集在序列的相关性、距平场的相似性描述方面均非常一致。二者的相关性和相似性也表明文中所建立的格点数据集是比较合理的。最后利用格点化后的气温数据集,分别采取距平平均方法和一级差分方法,对近54年中国气温变化趋势进行了更为准确的估计。不同的计算方法对中国区域气温增暖幅度的研究表明,整个中国区域内近50年气温表现出一致的增暖特点,其中以北方地区(西北、东北)气温增暖幅度最大,个别地区达到近0.6℃/(10a),而最低的长江中、上游地区,年均气温增暖幅度较小,还不到0.1℃/(10a),全国平均的年平均气温近54年来增暖速率约为0.23—0.25℃/(10a),这和其他专家得出的结论是基本一致的,而由于文中对数据集进行了较为系统的质量控制,使得估计结果更为精确、可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