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3篇
  免费   53篇
  国内免费   62篇
测绘学   38篇
大气科学   56篇
地球物理   28篇
地质学   226篇
海洋学   57篇
天文学   3篇
综合类   45篇
自然地理   25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24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9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19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3篇
  1978年   2篇
  1974年   1篇
  1973年   1篇
  1965年   1篇
  1961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7 毫秒
51.
本文介绍了高红移射电星系近年来的研究进展。新的天文观测手段和技术方法的发展,导致了一批高红移射电星系的发现。多波段的联合研究,揭示了出高红移射电星系光学/红外辐射与射电结构之间的成协现象。开发这些亮而远的射电星系研究有助于我们了解早期的演2化及星系活动的内在原因。  相似文献   
52.
研究土壤粒径分形特征,可为地区土壤质量评价提供科学依据.利用分形理论分析了黄河北岸兰州段荒漠-草原过渡带土壤粒径分形特征.(1)区域土壤颗粒主要为粉粒和极细砂粒,随荒漠化加重和土壤深度增加,土壤粗粒化,质地均匀性降低,粒径分布(PSD)频率曲线异质程度增大;(2)荒漠化加重和土壤深度增加降低了单重分形维数Dv和多重分形谱参数D1、D1/D0、D2、△α、△f;(3)Dv、D1、D2、D1/D0、△α和△f同黏粒、粉粒呈正相关,同砂粒呈负相关;黏粒、粉粒、Dv、D1、D2、D1/D0、△α和△f与荒漠化减弱程度呈正相关,砂粒与其呈负相关.土壤分形维数能反映区域土壤结构和变化,可为地区生态治理与巩固提升提供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53.
研究目的】甲玛矿床是西藏冈底斯成矿带最重要的斑岩成矿系统之一,具有斑岩、矽卡岩、角岩、脉状金矿四位一体矿体结构,形成了丰富的矿物种类和多样的金属矿化。其中,磁黄铁矿作为重要的金属矿物之一,其矿物地球化学特征以及与金矿化的耦合关系一直不明确。【研究方法】此次,以甲玛斑岩成矿系统外围和远端的不同产状的磁黄铁矿为研究对象,基于详细的野外地质调查和镜下鉴定,通过激光剥蚀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分析方法(LAICP-MS)对不同产状的磁黄铁矿开展测点分析和扫描分析,详细揭示其地球化学特征。【研究结果】结果显示,甲玛矿床磁黄铁矿主要富集Co、Ni、Cu、Zn、Ge、Se,弱富集Pb、Bi、Sb、Te、Ag、As,而Mo、Cd、In、Sn、Ba、W、Au、Tl、Th、U等元素含量较低。其中,矽卡岩中的磁黄铁矿具有较高的Co/Ni比值,能有效揭示其岩浆热液成因,而角岩中磁黄铁矿可能继承了一定的沉积特征。【结论】甲玛矿区磁黄铁矿的Cu、Zn、Pb含量变化特征与矿床空间矿化规律一致。矽卡岩中的块状磁黄铁矿与金矿化关系密切,金主要呈他形、不规则的独立金矿物产于磁黄铁矿的孔隙和粒间。同时,金的富集和沉淀可能与富铋的熔体有关。创新点:磁黄铁矿是甲玛超大型斑岩成矿系统中典型的金属矿物之一,其微区原位分析清晰揭示其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和矿物成因,同时,证实矽卡岩中磁黄铁矿的高品位金与成矿流体中的富铋熔体有关。  相似文献   
54.
桂林郑钼钨多金属矿床位于江南钨矿带北部,其矿石矿物以富钼白钨矿为主。研究显示,该矿床富钼白钨矿中富集稀土元素。为探究其富集机制,文章对不同世代的富钼白钨矿进行原位LA-ICP-MS微量分析和面扫描分析。结果显示,富钼白钨矿的总稀土元素含量(∑REE)在28.59×10-6~4863.82×10-6之间,均值为789.21×10-6n=122),从第一世代(Sch-Ⅰ)28.59×10-6~1059.18×10-6(平均值为203.19×10-6,n=55)→第二世代(Sch-Ⅱ)533.54×10-6~2536.51×10-6(平均值=928.79×10-6,n=30)→第三世代(Sch-Ⅲ)117.21×10-6~4863.82×10-6(平均值=1547.13×10-6;n=37)逐渐增高。从Sch-Ⅰ→Sch-Ⅱ→Sch-Ⅲ,轻重稀土元素比值(LREE/HREE)13.99~143.90(平均值=53.53)→22.38~70.08(平均值=33.74)→7.44~69.86(平均值=27.54)逐渐降低。桂林郑富钼白钨矿形成于高氧逸度、富F的岩浆热液系统,REE主要以Ca2++Mo6+=REE3++(1-x) Mo5++xNb5+(0≤x≤1)为主导方式进入富钼白钨矿中。成矿流体中Cl降低、F增高、氧逸度降低等是REE进入富钼白钨矿的有利条件。通过对江南钨矿带代表性矽卡岩型矿床综合对比分析显示,富钼白钨矿床相比贫钼白钨矿床具有更高的REE,说明桂林郑矿床富钼白钨矿在后续开采中具有稀土元素的综合利用前景。  相似文献   
55.
56.
21世纪高校GIS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的研究   总被引:20,自引:3,他引:17  
地理信息系统专业是一个新办专业,就目前而言,从教学计划、教学大纲、课程设置、教材的系统建设等方面都还存在问题。主要从GIS本科的培养目标计划、课程体系建设、实践教学及教与学的关系等方面阐述了思想,以与大家探讨如何建设一个规范、成熟的地理信息系统专业。  相似文献   
57.
东海岛不在东海,而在南海之滨的湛江市,它虽然名气不大,却是祖国的第五岛。尤其是当专家们将目光指向东海岛,计划在此建立一个投资1200亿的千万吨钢铁基地后,东海岛更成为海内外投资的热点。优越环境形似马鞍状的东海岛位于湛江港外的雷州湾与广州湾之间,即北纬20°55′~21°05′,东经110°11′~110°31′.面积286平方千米,东西长30千米,南北宽12千米.仅次于台湾、海南、崇明等岛,为我国第五  相似文献   
58.
坑头金矿位于贵州黔东南金矿带,前人对该金矿带石英脉型金矿进行了广泛研究,认为深部可能有蚀变岩型金矿存在,但都未证实。近期经综合研究,在坑头金矿施工钻孔发现坑头金矿的深部存在蚀变岩型矿体,含金量最高达6. 65 g/t。蚀变岩型金矿矿石中金的赋存状态以裂隙金为主,主要载金矿物为毒砂。硅化蚀变及断层与金矿化关系密切,金矿体位于硅化蚀变发育的构造破碎带中。目前,黔东南金矿的开采目标多为300 m以浅的石英脉型金矿体,因此该发现对黔东南地区金矿深部勘查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9.
陕西岐山二郎沟蓟县系剖面位于华北克拉通南缘,发育一套浅海相碳酸盐岩,自下而上出露龙家园组和巡检司组。两个岩组共采集、测试了碳、氧同位素样品184件,结果显示δ13 C值落在-1.747‰~1.144‰之间,总体上较稳定,平均值为-0.523‰;δ~(18)O值整体在-8.662‰~-2.540‰之间,大部分落在-5.5‰至-3‰,平均值为-4.469‰,低幅高频振荡。碳同位素旋回性较明显,可以进一步划分出4个旋回。碳、氧同位素曲线与燕山地区蓟县系已有研究结果相似性较高,其中,巡检司组近顶部出现的约为2‰的负偏事件,可大致对应于蓟县剖面雾迷山组顶部至洪水庄组的负偏事件。碳同位素的升降趋势及藻类数量(叠层石)丰度变化表明当时海平面在不断变化。此外,二郎沟剖面研究结果还与俄罗斯南乌拉尔阿孜瓦尔组以及加拿大霍恩比湾群的碳、氧同位素曲线也颇为相近,符合全球中元古代碳同位素组成特别稳定的特征,是对全球统一的古海洋背景的响应。  相似文献   
60.
The extremely low temperature, high humidity and limited power supply pose considerable challenges when using spectrometers within the Arctic sea ice. The feasibility of using a miniature low-power near-infrared spectrometer module to measure solar radiation in Arctic sea ice environments was investigated in this study.Temperature and integration time dependences of the spectrometer module were examined over the entire target operating range of –50℃ to 30℃, well below the specified operating range of this spectrometer. Using these observations, a dark output prediction model was developed to represent dark output as a function of temperature and integration time. Temperature-induced biases in the saturation output and linear operating range of the spectrometer were also determined. Temperature and integration time dependences of the signal output were evaluated. Two signal output correction models were developed and compared, to convert the signal output at any temperature within the operating temperature range and integration time to that measured at the reference temperature and integration time. The overall performance of the spectrometer was evaluated by integrating it into a refined fiber optic spectrometry system and measuring solar irradiance distribution in the ice cover with thickness of 1.85 m in the Arctic during the 9th Chinese National Arctic Research Expedition. The general shape of the measured solar irradiance above the snow surface agreed well with that measured by other commercial oceanographic spectroradiometers. The measured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sea ice were generally comparable to those of similar ice measured using other instruments. This approach provides a general framework for assessing the feasibility of using spectrometers for applications in cold environment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