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9篇
测绘学   1篇
大气科学   3篇
地球物理   19篇
地质学   32篇
海洋学   2篇
综合类   6篇
自然地理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7年   5篇
  2004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51.
为研究不同水位上升速度对黑藻生长的影响,本研究采用吊盆悬挂方式模拟不同水位上升速度,将栽种黑藻的吊盆以不同的速度(10、30、50和70 cm/5 d)往下降,分别记为T1、T2、T3、T4实验组.实验共进行80 d.结果表明:不同水位上升速度对黑藻株高影响极显著,各组株高排序为T3组>T2组>T1组>T4组.T2、T3组株高与稳定组差异不显著;T3组株高生长速率达3.7 cm/d;而T4组在实验第49 d完全死亡.水位上升对黑藻分枝数影响显著,分枝数随水位上升速度增大呈递减趋势,且明显少于稳定组.不同水位上升组茎节数、叶片数和节间距均差异显著.随着水位上升速度增加,黑藻茎节数先增后减,叶片数变少,而节间距不断延长;与稳定组相比,茎节数和叶片数减少,而节间距显著延长.水位上升速率增加,黑藻生物量呈递减趋势且差异极显著,水位上升降低了黑藻生物量.黑藻有较强的应对水位上升的能力,其通过改变植株形态,以最大限度地获取光照;但在适应水位上升过程中消耗了一部分光合作用形成的物质,从而使生物量下降.黑藻对水位上升有一定的耐受范围.当水位上升达到70 cm/5 d时,黑藻因无法适应低光照胁迫而死亡.  相似文献   
52.
越冬浮游植物光合作用活性的原位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对太湖北岸贡湖和梅梁湾湖滨带(水-陆交错区)观测场中的主要水生植物群落的种类组成、生物量进行了测定,定量分析了其生长型和群落特征的季节变化,比较分析了上述两个湖滨带观测场的水质变化情况,并且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影响湖滨带沉水植物生长的关键因素.结果表明:(1)贡湖观测场的荇菜(Nymphoides peltatum) 马来眼子菜(Potamogeton malaianus)群落由3种浮叶植物和3种沉水植物构成,共5种水生植物生长型.而梅梁湾观测场的菹草群落为单优群落,只有一种沉水植物菹草(Potamogeton crispus),其生长型为大眼子菜型.以上两个湖滨带观测场水生植物群落特征与人为活动的干扰(如水质污染、人工堤岸建设等)密切相关;(2)以上两湖湾的主要污染指标为氮、磷营养物,均已达到富营养水平,但贡湖观测场的水质(除透明度外)明显好于梅梁湾观测场;(3)透明度、水深和风浪可能是影响贡湖和梅梁湾湖滨带沉水植物种群数量、分布和格局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53.
秋季聚积蓝藻打捞对蓝藻生长及水质影响的原位实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巢湖西北半湖近岸设置3组小型围隔模拟秋季湖岸带蓝藻聚积,并用单片鳃式过滤器原位打捞蓝藻,研究秋季打捞对蓝藻生长的影响及其对营养盐、藻源性有机物的控制效应.初始围隔水体叶绿素a浓度为309.5±3.7μg/L,总氮和总磷浓度分别为3.32±0.14和0.30±0.04 mg/L.蓝藻衰亡分解释放的藻源性有机物为水体溶解性有机物的主要来源,荧光有机物以类蛋白物质为主.经过打捞,浮游植物生物量削减了41.7%,解除了蓝藻生长"密度制约",24 h细胞分裂频率及原位生长速率均增大,说明打捞在短期内增强蓝藻细胞生长活力,减缓藻源性有机物的释放.与秋季蓝藻衰亡趋势一致,实验周期内围隔中叶绿素a浓度逐渐降低,秋季打捞不会造成蓝藻水华再次暴发.打捞通过削减蓝藻生物量,使水体初级生产力、氮、磷、高锰酸盐指数得到显著控制;而且打捞还可以控制藻源性有机物的释放,使藻源性大分子有机物更易降解为小分子有机物.因此,在秋季对湖岸带聚积蓝藻进行物理打捞,不仅可以控制蓝藻生物量,还可以有效控制营养盐和有机物的释放,降低生态风险.  相似文献   
54.
为研究崇明岛河网浮游植物和无机、有机氮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相互关系,于2014年1、4、7和10月在崇明岛河网内选取界河、堡镇港、八滧港3条河道9个采样点采集浮游植物和表层水样,并选取崇西水闸作为对照点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河网内浮游植物以绿藻和硅藻为主,其中水闸和堡镇港夏季裸藻生物量所占比例超过50%.八滧港总溶解性氮(TDN)的主要组分是溶解性无机氮,而水闸、界河和堡镇港溶解性有机氮(DON)在TDN中的比例在夏、秋季低于冬、春季,农田土壤释放可能是DON的重要来源.水温、溶解氧和化学需氧量是影响铵态氮浓度变化的重要环境因素.此外,通过冗余分析发现,铵态氮影响绿藻和裸藻分布,尿素影响甲藻分布.  相似文献   
55.
太湖越冬蓝藻空间分布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为确定2007-2008年冬季蓝藻在太湖各个湖区的分布及其变化规律,在冬季逐月对太湖主要湖区14个位点采集底泥和水样,应用荧光分析法测定样品中藻蓝素含量,以确定冬季太湖各个湖区的藻蓝素分布状况,比较冬季太湖各个湖区水体和底泥中蓝藻的分布差异.实验结果说明与夏季情况不同,相对于西南太湖水域,2007-2008年冬季北太湖水体和底泥中的蓝藻含量均较低,而西南湖区部分区域12月仍出现了蓝藻的聚集,底泥表面的藻蓝素含量也较高,说明调查期间,冬季越冬蓝藻主要分布于西太湖和南太湖.  相似文献   
56.
贺勤  吴晓东 《水科学进展》1991,2(4):232-237
本文对内蒙古中、西部干旱、半干旱及沙漠地区51个气象台站近30年暴雨气候资料进行了统计。分析了暴雨的时空分布特征;给出了暴雨强度极值;讨论了环流、天气尺度系统及地形对区域性暴雨形成和分布的影响。  相似文献   
57.
安徽淮北砂姜黑土的培肥是综合治理的基础与重点。应着重采取三条综合措施:农林牧结合,增加有机肥源;用地与养地结合,推广秸秆还田;有机肥与无机肥结合,合理施用化肥。  相似文献   
58.
长江口潮间带九段沙浅滩潮水沟形态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吴晓东  高抒 《海洋学报》2012,34(6):126-132
潮水沟演化是潮滩滩面对环境动力和生物过程的适应,分析潮水沟的形态特征有助于反推解读滩面的响应机制。借助于滩面水位高程计算模型和参数统计分析,提出九段沙上沙滩面潮水沟存在集中和分散两种发育模式。与分散模式相比,集中模式的水动力条件更强,潮沟数量更少,等级更高,规模更大。在研究区内,单支潮水沟的汇水形式彼此不同,但两种模式的总体汇水形式相近,潮水沟均以显著线性关系随汇水面积增大而扩展,最后两侧滩面产生同等的沟化程度。  相似文献   
59.
研究2005-2008年广东省湛江市英罗湾高桥3个红树林区(红坎、两头流、西村)虾类群落的变化特征,并分析虾类群落组成与水质指标(盐度,pH)和沉积物指标(pH、可溶性盐、有机质、黏土、粉砂、砂砾)的相关性。结果表明:3个区域捕获虾类13596尾,属3科5属9种,刀额新对虾是高桥虾类的优势种;虾类种类年际变化较大,年间相似度平均为70.4,区域间相似度平均为60.6;红坎虾类多样性较丰富,两头流虾类的优势种明显,各年优势度指数均达0.95以上;3个区域的主要生态因子年间差异不显著(P>0.05);红坎3个采样点的底质性状较复杂,其沉积物特性差异显著(P<0.05),两头流和西村的底质性状较为单一,其沉积物特性均差异不显著(P>0.05)。群落变化特征和沉积物性状有显著相关关系,表明高桥虾类的渔获量受人为因素影响,多样性和分布受环境影响。  相似文献   
60.
为了研究马衔山多年冻土区和非多年冻土区土壤微生物碳氮、土壤酶活性的差异,选取多年冻土区、季节冻土区和交界区为对象,分析了0~30 cm土层微生物碳氮和转化酶、脲酶、中性磷酸酶、淀粉酶、过氧化氢酶、多酚氧化酶酶活性不同季节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全氮、总有机碳、微生物量碳氮与多数土壤酶之间呈显著相关关系。在不同区域,土壤微生物碳氮均在0~10 cm含量最高,10~20 cm次之,20~30 cm最低。土壤微生物碳氮在生长季表现为含量逐渐增加,但是多年冻土区与季节冻土区差异不大。土壤酶活性在深度方面表现与微生物碳氮含量变化一致。土壤酶并无的季节变化规律。在多年冻土区,转化酶、多酚氧化酶和磷酸酶活性明显高于非多年冻土区。本研究表明,尽管多年冻土区的植被和土壤总有机碳明显高于非多年冻土区,其土壤微生物碳氮含量相当,且一些土壤酶活性也相当。说明非多年冻土区土壤的生物地球化学相对强度较大。因此,多年冻土退化后可能会导致生态系统的退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