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9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5篇
测绘学   6篇
地球物理   27篇
地质学   41篇
海洋学   4篇
综合类   4篇
自然地理   50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7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 毫秒
51.
海平面上升的生态损失评估——以深圳市蛇口半岛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受全球变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全球海平面上升威胁海岸带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各国政府和科学研究关注的焦点。在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本文对区域海平面上升的生态损失评估进行了初步探索。以深圳市蛇口半岛为研究区,预测研究区2100年相对海平面上升幅度,评估海平面上升对风暴潮、土地淹没的影响以及造成的生态价值损失。研究结果表明:(1)风暴潮加剧。2100年相对海平面上升1m,100年一遇最高潮位重现期减为小于10年一遇。海平面上升后50年一遇和100年一遇最高潮位分别为3m和3.3m,威胁沿岸工程设施安全;(2)淹没沿岸土地。研究区内4816.2ha土地受到淹没威胁,占研究区面积的16.6%,其中以建设用地和养殖水域为主,分别占淹没区面积的近60%和30%,面临巨额经济损失;(3)生态价值损失在不同重现期潮位下分别达到1966.55万元/a、4472.92万元/a和5052.83万元/a,地均价值损失分别占深圳市地均GDP(2000年计价)的0.8%,1.1%和1.2%,使深圳市地均GDP(2000年计价)存在约一个百分点的潜在损失。  相似文献   
52.
基于MFA的深圳市生态可持续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区域生态可持续发展的程度,运用物质流分析方法,对深圳市经济环境系统在1992-2007年期间的物质输入与物质输出的规模进行了动态分析,并将物质强度与物质效率与其他区域的相关研究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深圳是一个资源外部性依赖很强的地区,区域经济系统的物质输入在2004年出现拐点,物质输出与物质输入具有高相关性,区域物质消耗调控的关键应当从源头上控制物质投入规模;深圳市正处于城市发展的第3个阶段,物质输入强度逐步回落,物质输出强度缓慢上升,城市的发展逐步摆脱对物质的依赖性,但区域生态环境系统的压力依然很大;深圳市资源生产率和环境效率逐渐上升,技术的进步提高了物质的利用效率,区域社会经济系统发展的物质消耗成本和环境污染成本越来越小;深圳市经济系统与生态环境系统的相互作用分为两个阶段,目前区域生态系统正处于由相对可持续发展向绝对可持续发展的转型阶段.  相似文献   
53.
Based on the synchronous joint gravity and magnetic inversion of single interface by Pilkington and the need of revealing Cenozoic and crystalline basement thickness in the new round of oil-gas exploration, we propose a joint gravity and magnetic inversion methodfor two-layer models by concentrating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change of thicknessI and position of the middle layer and anomaly and discuss the effects of the key parameters. Model tests and application to field data show the validity of this method.  相似文献   
54.
东海陆架区中北部前第三系基底综合地球物理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从地震、钻井资料出发,结合周边地质特征,推断东海陆架区中北部存在中生界和古生界地层。结合地震资料,正演消除了海底和新生界密度不均匀在重力场上的影响,定量反演重、磁力异常并求取了重力基底和磁性基底。重力基底的特征在东西分带的大背景下表现出“靠陆侧南北分块,靠洋侧东西分带”的特点。西湖凹陷区的磁性基底与重力基底埋深大致相同,不一致地方可能是受岩体的影响。西湖凹陷以西地区,包括海礁凸起等单元,总体出现磁性基底埋深比重力基底埋深深2km左右,初步解释为古生界地层的反映。中生界地层厚度的分布也具有东西分带和南北分块特点。西湖凹陷西缘的中生界地层厚度大,其中带中生界虽然含有一定的火山岩或火山碎屑岩,但沉积岩更多,这对下一步的油气勘探有利。  相似文献   
55.
通过对数字地籍数据进行清理,以实例的方式详细列举了当前地籍数据质量的问题分类:空间关系不一致、面积不一致、图形与属性不一致。对探索地籍管理长效更新维护机制具有很好的针对性和现实性。  相似文献   
56.
高分辨率卫星遥感影像在土地利用变化动态监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44,自引:27,他引:17  
20世纪80年代初以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土地利用结构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耕地资源数量减少,非农业用地大量增加。及时、精确掌握土地资源的数量、质量分布及其变化趋势,关系着土地资源的持续发展与规划。本文选择地貌类型多样、社会经济发达、土地利用变化较大的北京市昌平区,在RS、G IS支持下对土地利用变化进行动态监测、制图与动态变化分析典型试验。为了进行土地利用的动态变化分析,获取了昌平地区俄罗斯KOCMOC卫星1986年与1998年SPIN-2 2m分辨率的遥感影像数据,同时获取了法国SPOT-5卫星2004年2.5m分辨率遥感影像数据,以及相应的分辨率略低的多波段遥感影像数据。完成了1986年、1998年、2004三个年分的土地利用图的编制,并完成了1986-1998年、1998-2004年以及1986-2004年三个时期昌平区土地利用变化图及土地利用动态变化分析。  相似文献   
57.
公共自行车在促进交通可持续发展、方便居民出行等方面意义重大。本文以广东省惠州市惠城区和惠阳区、韶关市区公共自行车为研究对象,利用时间序列数据分析、层次聚类、地理可视化等方法探究出行模式,利用随机森林算法分析出行行为的影响因素及其重要性程度。研究发现,惠州市惠城区和韶关市的公共自行车出行行为有规律、成规模,站点呈现生活居住、工作就业等类型;惠州市惠城区自行车使用目的多元,包括通勤、短途办事、公交接驳等,韶关市中,通勤是主要出行目的。惠州市惠阳区受到骑行道路限制,公共自行车使用率低。本研究可以为提高公共自行车系统运营效率、引导慢行交通政策制定、评估城市用地布局提供参考和建议,也能为其他区域公共自行车的研究提供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58.
基于手机基站数据的城市交通流量模拟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吴健生  黄力  刘瑜  彭建  李卫锋  高松  康朝贵 《地理学报》2012,67(12):1657-1665
基于移动定位数据的城市内社会经济活动特征分析是人类移动性的重要研究内容,而交通流量更是这些特征的基本反映。为还原城市道路网络的使用情况并分析其分布特征,本文从产生交通流量的个体出发,对包含基站位置的手机话单数据进行系统抽样,利用蒙特卡洛方法产生个体的出行起止点,并结合当地道路交通网络求得最短路径,最后估算出一天内道路交通网络上的流量分布。通过分析发现:城市内大部分道路的流量小,使用率低,大部分交通流量集中在小部分主干道路;进一步统计分析可知,当地道路交通流量符合20/80规律,即大约20%的道路承担着80%的交通流量;而对不同类型的道路,流量分布也反映出其在城市道路网络中的地位和作用。此研究对于历史交通流量分布的重现、城市道路交通模式的研究以及基于此的道路网络规划情景模拟都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9.
MT-重力模拟退火联合反演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合理互补不同地球物理场的优势和特点,本文研究了MT与重力模拟退火联合反演的技术.在分析MT与重力联合反演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后,讨论并研究了主要技术难点及解决方法.重点解决了模型扰动、MT与重力界面不一致的处理、目标函数的加权联合问题,提出MT-重力模拟退火反演(MT-GSA)算法.在此基础上进行了理论模型试验和实际资料处理,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60.
吴健生  冯喆  高阳  彭建 《地理学报》2014,69(11):1673-1682
以快速城市化典型地区——深圳市为例,结合土地利用变化与生态质量评价模型对城市土地利用的数量控制和空间控制两类生态政策的生态效应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1) 在城市化发展过程中,由于城市用地扩张,城市生境面临破碎化增加、连通性降低、生境质量下降等生态风险,生态政策的实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上述生态风险。(2) 数量控制的生态政策可以提高土地利用的集约性,遏制景观破碎化和生境质量下降趋势和增强景观连通性,但可能造成城市开发强度上升,对城市用地周边生态环境产生影响。(3) 空间控制的生态政策可以维护生态用地格局,遏制景观破碎化和生境质量下降趋势,但在维护景观连通性方面作用有限。(4) 两种政策同时使用会产生协同效应,其效果优于单独使用两种政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