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0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5篇
测绘学   13篇
大气科学   6篇
地球物理   7篇
地质学   2篇
海洋学   15篇
自然地理   59篇
  2024年   4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5篇
  196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冯健  赵楠 《地理学报》2016,71(10):1815-1832
采用参与式观察、问卷调查和访谈相结合的方法,以北京作为实证研究地区,探讨后现代地理语境下同性恋社会空间与社交网络的发展特点。北京同性恋场所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趋势,场所影响参与者的行为和心理,而人也对场所产生反作用,群体活动使物理空间具备性别特征,并转变为充满主观感觉的“地方”。同性恋社交网络表现出对互联网的依赖性和不稳定性特点,并与同性恋者的“日常生活”空间相脱离。社交空间的破碎化、参与者的不稳定性和政府管制的影响都促成了同性恋社交网络的不稳定性。后现代地理中打破语言中心主义、提倡多元化和权力关系反转等原理可用来诠释同性恋的社交空间,另外,同性恋空间的研究从亚文化或少数群体文化的层面诠释了社会—空间辩证法。本文还对西方文献中“同性恋聚居区”和“同性恋的城市本质”论断进行了中国的回应。  相似文献   
52.
基于家庭生命历程的北京郊区居民行为空间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柴宏博  冯健 《地理科学进展》2016,35(12):1506-1516
郊区居民行为空间研究是解读郊区空间的重要方面之一,当前的研究多基于汇总的个体数据,从家庭层面出发的微观研究较少。本文运用质性研究方法,选取居住在北京五环至六环之间的3个不同类型的家庭开展实证研究,旨在通过以家庭为单元的行为空间研究,丰富对郊区居民行为空间的理解。研究发现:家庭的生命历程与家庭成员的日常行为之间存在一定的辩证关系。生命历程中的重要生命事件,包括迁居、就业选择、家庭结构变化、家内成员的社会角色变化等,会通过改变地理背景、移动性和家庭内部的责任分工,影响每一个成员的惯常活动模式。家庭内部的资源分配和时间安排形成了家庭成员一段时间内相对固定的行为模式,但当部分因素改变时,家庭也会通过一定的协调机制来响应家庭成员所遇到的制约,以便家庭成员能够更好的完成日常生活所需的各类活动。  相似文献   
53.
对同构设备之间的RSSI系统偏差进行了研究。通过对室内外环境下同构设备RSSI采集试验的分析,说明了同构设备之间RSSI系统偏差的存在和大小。在此基础上,给出了指纹点均值修正同构设备之间RSSI系统偏差对Wi Fi定位影响的方法。试验表明,本文的RSSI系统偏差修正方法是可行的,能够改善和提高Wi Fi定位精度。  相似文献   
54.
刘玉  冯健  孙楠 《地理研究》2009,28(2):499-512
通过对北京海淀区城乡结合部的实地调查,探讨了快速城市化背景下城乡结合部的发展特征及其形成机制。发现:海淀区城乡结合部居民构成复杂且就业、收入不稳定,社会保障水平偏低的弱势群体集中;外来人口规模庞大且具有乡镇集聚指向特点,其生产、生活方式与状态对城乡结合部发展影响深远;土地产权复杂交错,土地征用和土地流转存在诸多矛盾;农村经济的长期影响和居民消费能力等制约了城乡结合部的产业发展层次,新兴产业区的高新技术产业、现代化服务业难以与当地传统、低端产业对接,辐射带动能力非常有限;基础设施总体欠账严重,其建设主体多元化、交叉化,投资能力存在差异。独特的地域特点、复杂的历史背景,以及制度、规划与政策的缺失是影响城乡结合部发展的主要因素,未来发展应注重体制、规划与决策的创新。  相似文献   
55.
利用我国9个电离层观测站第21和22太阳周大约20年的,f<,0>F<,2>月中值数据,分析太活动和地磁活动对电离层,0>F<,2>的影响.结果显示白天和夏季夜间f<,0>F<,2>和太黑子数R之间存在着明显非线性关系,并且随着纬度的降低逐增强.当回归分析加入地Ap指数时,多重回归模型与实测值误差进一步减小,说明同时考虑太阳活动和地磁活动的线性影能够更好地描述f<,0>F<,2>的变化.基于f<,0>F<,2>与太阳黑子数R及地磁指数P之间的非线性统计关系,利用Fourier级建立9个单站谱模型,并与国际参考电离层IRI行了比较,精度有一定提高.  相似文献   
56.
北京市居民购物行为空间结构演变   总被引:27,自引:5,他引:22  
冯健  陈秀欣  兰宗敏 《地理学报》2007,62(10):1083-1096
从消费者行为活动切入是研究城市商业空间结构的重要视角。在问卷调查的基础上, 分析10 年来基于认知距离的北京市居民购物行为空间结构的演变特征及其影响机制。结果表明: 北京市居民购物的平均出行距离整体上有缩短趋势; 居民不同类型商品购物出行空间结构的演变和购物地点的演变都呈现出不同的特点; 10 年来北京近郊区居民购物出行空间的等级有明显下降趋势, 中心城区居民则变化不大。上述演变特征均反映出北京商业发展的离心化和多中心化趋势: 居住地附近的低等级商品购物行为逐渐增多, 区域性购物中心、大型超市以及家电卖场对高等级商品购物产生巨大吸引力。影响北京市居民购物行为空间结构演变的因素可以归结为宏观环境变化和购物供给方变化(外生因素) 以及购物需求方变化(内生因 素) 3 个方面, 它们互相影响、互相作用并形成综合性机制模式, 有效推动了北京市居民购物行为空间结构的演变。  相似文献   
57.
数字技术与大数据正改变着城市社会与日常生活的诸多方面,成为人文地理学以及其他社会科学研究新的增长点。为了探讨数字数据背景下城市社会地理的最新国际热点,论文从爱尔兰梅努斯大学社会科学研究所地理学教授Rob Kitchin关于数字生活与数据驱动的智慧城市主义研究出发,梳理其主要贡献并借以西方视角为城市社会地理学寻求启示和中国化方向。首先,对社会地理学前沿代表人物Rob Kitchin的学术生命历程、研究内容及其与时代发展的关系进行路径分析和网络分析。其次,阐述他在数字生活与智慧城市上的学术观点、理论方法和实践应用。尤其是,解读慢速计算思想并探索智慧城市生活的前沿话题,包括数据认识论、工具算法的人本化以及城市技术与社会生活的互动等内容。最后,总结并批判地指出数据融合、数据共享开发、数字鸿沟与包容等亟待讨论的问题,提出人文地理学、城市社会地理学与城市规划的发展见解以及同期研究的中国路径。  相似文献   
58.
书法文化的区域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由回顾地理视角下书法艺术研究的历史入手, 辩析了区域层面上的书法内涵和书法文化概念, 为开展系统的书法文化区域研究奠定了基础。然后由对中国以往书法文化区域研究的评价引出作者所构建的书法文化区域研究的理论框架: 空间维包括 3 个方面的内容, 即书法文化的地域空间研究; 书法文化空间相互作用研究; 异质性空间的书法文化研究。时间维着重不同时段书法文化的比较研究, 书法文化的演变态势研究; 实践维则强调从文化景观的角度来研究书法文化并拓展其应用领域。最后又对书法文化区域研究理论展开了实证分析, 尝试用这一理论把世界的书法划分为 5 大区域, 即汉文字圈书法文化区, 阿拉伯文字圈书法文化区, 拉丁文字圈书法文化区, 斯拉夫文字圈书法文化区, 印度文字圈书法文化区。  相似文献   
59.
在分析中国第二住宅发展的动力机制的基础上,系统地研究中国第二住宅发展的特征、与国外的差异及其成因,探讨了第二住宅发展所引发的一系列社会经济效应,并展望其规划特征,以求对城郊规划、乡村规划及发展战略的制定、城乡土地利用协调方案的研制等工作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60.
中国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研究进展与展望   总被引:29,自引:4,他引:25  
在介绍中国城市内部空间结构概念与研究过程的基础上,从人口与城市内部空间结构、城市内部的经济空间结构、城市内部的社会空间结构以及郊区化研究4个方面,回顾了中国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研究的最新进展。文章最后分析了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研究的中西差距,并指出:第五次人口普查为新时期中国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机遇;伴随着中国经济成功转型,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研究重点正在转变;中国城市郊区化理论与城市内部空间重构理论等需要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