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7篇
  免费   119篇
  国内免费   113篇
测绘学   15篇
大气科学   125篇
地球物理   33篇
地质学   151篇
海洋学   39篇
天文学   3篇
综合类   29篇
自然地理   7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28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27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61.
辽北“辽河群”极为复杂,对其划分方案存在诸多分岐.实际上辽北“辽河群”除由不同时代地层组成以外,尚包含少量二叠纪的超基性岩、花岗质糜棱岩、闪长质糜棱岩.笔者在野外研究的基础上,对辽北“辽河群”进行解体,原则上不另建新的地层单位,“是谁归谁”,共划分了新元古代红透山岩组、中元古代三岔子群、新元古代西保安岩组和奥陶纪下二台群4个地层单位.  相似文献   
462.
辽宁北部地区地形分异的生态效应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辽北地区东部低山丘陵区存在植被垂直分异现象,中部平原区和西部沙质草甸草原区存在植被水平分异现象.对它们与生态系统的相互关系进行了研究.区域地形特征直接控制和影响着地方气候和小气候、风化和成土作用、水文地质作用、表生带地球化学过程等生态环境条件,进而控制和影响着植物群落和动物群落类型及其分布.即地形影响和决定生态环境条件,进而影响生物界(植物、动物、微生物和人类),地形与生物界具有相互影响和制约的密切关系.中小地形影响小气候,而小气候影响生物.  相似文献   
463.
辽东地区硼矿床成因探讨与硼矿远景区预测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辽东地区硼矿赋存于以"含硼岩系"而著称的辽河群里尔峪(岩)组中,表现出明显的地层岩性控矿性.在广泛搜集前人有关硼矿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丹东市1/25万区调,对本区硼矿成因进行了较深入的研究,认为本区硼矿是混合岩化成矿-构造再次富集的层控型矿床.进而对硼矿成矿远景区进行了预测,共划分A、B、C三级预测区,A级1处,B级3处,C级3处,为今后硼矿找寻、立项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464.
北极边界层物理过程的考察与研究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北极边界层物理过程的考察与研究是北极大气科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的北极边界层实地考察和研究始于上世纪 90年代 ,近 1 0余年来有较大的进展。本文从大气科学角度阐述了北极边界层物理过程考察与研究的意义 ,回顾了国内外北极边界层物理过程考察与研究的历史和现状 ,介绍了近年来我国北极边界层物理过程考察与研究的新进展 ,提出了北极边界层物理过程考察与研究的前沿问题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465.
围填海生态环境效应评价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围填海对海洋生态系统的影响,构建了包括生物效应、生态系统功能效应和环境效应三方面的围填海生态环境效应评价指标体系,初步提出了各指标评价标准的确定方法;建立了层次分析法与赋值综合评价法相结合的围填海生态环境效应综合评价模型,为客观评价围填海生态环境效应提供科学依据。应用该方法实例评价大连市庄河海域围填海生态环境效应,结果表明该海域围填海造成生态环境效应影响严重,应该严格控制该海域围填海工程。  相似文献   
466.
淮河流域暴雨洪水灾害严重,科学预估未来全球升温1.5℃和2.0℃下淮河流域极端降雨的变化特征对流域防洪减灾及应对气候变化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最新的第六次国际耦合模式比较计划(CMIP6)中22个全球气候模式数据,利用改进的可靠性集合方案与概率比法,采用6个极端降雨指标预估了全球升温1.5℃和2.0℃下淮河流域未来极端降雨的时空变化与风险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改进可靠性集合方案对淮河流域极端降雨的模拟性能要优于单一气候模式与算术平均集合方案;全球升温达到1.5℃与2.0℃阈值的平均时间段分别约为2017—2046年和2026—2055年;全球升温2.0℃下极端降雨指标增幅约为升温1.5℃下的1.4~2.6倍,其中流域北部地区为极端降雨增幅大值区;2种升温条件下极端降雨发生风险呈增加趋势,且额外增暖0.5℃将导致淮河流域极端降雨风险更高,如100 a重现期的极端降雨在升温1.5℃和2.0℃下将分别变为32年一遇和22年一遇,未来淮河流域极端降雨将会更加频繁。  相似文献   
467.
土地利用及其变化和林业(LULUCF)是重要的碳源和碳汇,探索建立高精度的LULUCF碳核算体系是推动土地低碳利用和精细管理的关键基础。本文以广东省为例,采用库—差别法,基于森林资源二类调查、土壤普查、土地利用等数据,在地块尺度上系统核算了因LULUCF产生的碳源和碳汇。研究表明,2018年广东省LULUCF碳汇为2967.3万t CO2a-1,其中生物量碳汇约占70%,土壤碳汇约占30%,提升土地植被盖度和加强林木经营是增加LULUCF碳汇最主要手段。相同地类不同地块的碳源或碳汇强度差异较大,林地、湿地、耕地、建设用地、草地等地类均可能出现跨碳源和碳汇类别的差异。土地利用“碳排放系数”为常数的碳核算方法难以满足“双碳”目标下土地利用的精细管理需要。本文提出的LULUCF碳核算综合了生物量及土壤碳库的变化,满足履行《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要求,在全国范围具有适用性,植被异速生长模型和土壤碳库年度变化分异图可支撑地块尺度土地利用碳源或碳汇多情景分析,其核算结果可为土地利用和自然资源管理的低碳增汇政策制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68.
中国旱涝史料的层次分析   总被引:23,自引:2,他引:2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林振山  卞维林  金龙  乐群 《气象学报》1999,57(1):112-120
文中用子波变换的方法对中国近500年旱涝等级资料进行了分析,发现在不同气候层次上,旱涝变化的特征有所差异,高层次上的旱(涝)期常由若干个低层次的偏旱(涝)期组成;各层次上气候系统的动力行为也表现出不同的特征,要对气候的变化趋势作预测必须在具体层次上而言才有意义。不同层次间突变点的变化往往表现为层次升高时部分奇异点(突变点)退化为平常点,而层次降低时,又会发生平常点进化为奇异点的现象。此外,还发现中国总体上说偏涝期长于偏旱期,但不同地区又有所不同;中国南北方的旱涝演替存在一定的位相差。  相似文献   
469.
地下水动力条件变化是导致临沂市城区岩溶塌陷的诱因和动因,通过分析岩溶区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建立了临沂市城区岩溶地下水流数值模型,预测了2007年6月至2019年6月地下水水位时空变化过程。从流场拟合情况看,所建模型拟合效果良好,客观反映了地下水系统演化规律,可以用于岩溶塌陷预警预报,为岩溶塌陷地质灾害防治提供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