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1篇
地球物理   47篇
地质学   2篇
综合类   1篇
  2018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42.
龙首山北缘断裂带是潮水盆地与龙首山地的地貌分界线,展布于龙首山隆起的北麓。前期曾在龙首山北缘断裂带东段的白家嘴、中段包代河、西段斜坡山开挖了三个探槽,均揭露出多期古地震。本文通过三个探槽古地震事件的对比分析认为,龙首山北缘断裂带第1次古地震(11 ka)到最后1次古地震(1.6 ka)间隔9.4 ka,约1万年时间里有6次古地震发生。如果取算术平均(9.4 ka/6=1.57 ka),则每隔1 500年左右,龙首山北缘断裂带就有一次强地震事件,即古地震平均重复间隔约1.57 ka。这和其它各大断裂带得出的古地震优势重现周期(1~2 ka)并不矛盾。①5 ka年以前龙首山北缘断裂带仅有2次古地震事件,重复间隔5.3 ka,明显偏长,可能有古地震的遗漏问题;②5 ka年以后该断裂地震活动明显丛集,最短间隔0.7 ka,最长间隔1.5 ka,平均重复间隔约0.8 ka。无论是最短、最长或平均重复间隔,均与山丹-张掖地区历史地震的最长重复间隔0.79 ka接近。  相似文献   
43.
青海东部活断层与现代构造应力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44.
天水地震区综合地球物理剖面的建立与壳幔结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人工地震、重力、大地电磁和地热资料,在天水地震区建立了二个综合地球物理剖面.对这两个剖面进行了分析,研究了该地区的壳幔结构.结果表明,沿西秦岭北缘断裂带,地壳变薄,低速层、低密层和低阻层同步出现,同时在断裂带附近形成了宽几十到上百公里的相变过渡带,其影响深度可达上地幔.  相似文献   
45.
中国西部强震构造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董治平 《内陆地震》1991,5(3):258-266
以地震破裂带,极震区长轴及发震断裂等为基础资料,统计了中国西部的强震构造。结果表明,其走向和长度均服从正态分布,并存在线性相关关系。为此,建立了构造走向与长度之间的回归方程。分析了破裂带与地震构造类型、发霉构造与区域应力场之间的关系,讨论了北西向发震构造在中国西部占主导地位的原因。  相似文献   
46.
8级地震分布图显示,空间域存在500km以上的间距性、空性及沿大构造带的有序迁移现象,迁移时间为1,4,7年.由此判断,未来1~7年8级左右地震有可能沿东昆仑山构造带、阿尔金构造带,与这两个构造带相交遇的构造带及交汇区跳迁发生(董志平,2003).  相似文献   
47.
1954年山丹地震破裂带初步考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1954年山丹地震遗留至今的破裂带主要有 2条 :包代河至黑山头为主破裂带 ,长约 16km ;独峰顶至坡拉麻顶为次级破裂带 ,断续分布长约 10km .2条破裂带走向均为NW ,近于平行 ,二者相距约 6km ,分别由地震断层、崩塌和地裂缝等构成 .(1)地震断层 :分布于包代河口至大峡河以东海拔 2 0 0 0m左右的山麓地带 ,长度大于 2km ,走向N50°W .地表破裂与先存断层重合 .在剖面上可见花岗岩与白垩系砂砾岩呈断层接触 .该断层水平和垂直位移均很显著 ,最大垂直位移 1.2m ,多数小于 1m ,在地貌上显示为反坡向陡坎 ;最大水平位移 3.5~ 4m ,…  相似文献   
48.
2012年5月3日18时19分,甘肃省酒泉市金塔县、内蒙阿拉善盟额济纳旗交界发生Ns5.4地震,微观震中:40.6°N,98 6°E,震源深度8(11)km.宏观震中位于老君庙一带,距酒泉市以北95 km,距金塔县城72 km.地震有感范围达酒泉市、嘉峪关市、张掖市及高台县等地区.  相似文献   
49.
祁连山构造带地震迁移活动研究表明,存在不同震级层次的地震迁移现象:①大震顺构造带迁移由东而西震级衰减;②中强地震沿构造带东、中、西段交替发生;③横构造带地震跳迁会影响顺构造带地震的有序迁移;④祁连山中东段—东段存在发生破坏性地震的背景。  相似文献   
50.
一般认为,中强地震的孕育主要受区域应力场的控制,因而现代构造应力场的研究就成为探讨地震成因、预测地震危险区、实现地震预报的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