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16篇
测绘学   2篇
地球物理   2篇
地质学   12篇
海洋学   33篇
综合类   8篇
自然地理   23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在2018年的海南三亚西岛珊瑚群落分布和水质环境因子调查中, 共记录到造礁石珊瑚68种, 多孔螅2种。基于珊瑚礁底质类型的非度量多维标度分析, 可将西岛站位划分为区域1(东-南侧)和区域2(西侧)。全岛活珊瑚覆盖率为13.6%, 区域1和区域2分别为4.2%和27.7%, 区域2珊瑚多样性高于区域1。区域1珊瑚礁处在显著退化状态, 而区域2相对健康, 但是优势种类单一。与历史资料对比分析, 东侧站位造礁石珊瑚覆盖率从2011年的近40%降至2018年不足4%, 退化显著, 而西侧站位珊瑚礁无明显退化; 丛生盔形珊瑚(Galaxea fascicularis)逐渐取代分枝状的鹿角珊瑚成为绝对优势种类; 珊瑚礁区浊度、溶解无机氮(dissolved inorganic nitrogen, DIN)和喇叭藻的δ15N均值分别为2.54NTU、9.63μmol·L-1和5.09‰, 均处在较高水平。相关性分析表明, 环境因子的空间变化并不能解释珊瑚群落的空间分布。因此, 推测人类活动引起的极端扰动事件可能是导致西岛珊瑚群落空间分布和东侧站位珊瑚近几年显著退化的主要原因, 如三亚河清淤在三亚湾随意倾倒引起的浑浊事件。应加强对三亚湾清淤和西岛人类活动的管控, 减轻颗粒物沉积和营养盐富集的影响, 促进西岛珊瑚礁逐渐恢复。  相似文献   
42.
在试验水池中,开展了波浪在岛礁地形上演化问题的研究。首先在实验水池中建立了西太平洋某岛礁地形的模型,然后采用改进的JONSWAP谱,由造波机产生不同周期、波高的随机波浪。试验中观察到了不同类型畸形波生成的过程及不同波面形态的畸形波。对偏度、峰度及水深与畸形波要素Hm/HsHm表示波列中的最大波高, Hs为有效波高)的关系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同时,对畸形波波高Hfr与偏度的关也进行了分析。通过对试验结果分析,发现峰度与畸形波要素i>Hm/Hs呈正相关, Hfr增大时相应的偏度也会呈现增大的趋势。此外,水深的变化剧烈时(如斜坡、海山位置)有助于畸形波的发生。  相似文献   
43.
Haliotis diversicolor Reeve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mollusks cultured in South China. Preliminary genetic linkage maps were constructed with amplified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 (AFLP) markers. A total of 2 596 AFLP markers were obtained from 28 primer combinations in two parents and 78 offsprings. Among them, 412 markers (15.9%) were polymorphic and segregated in the mapping family. Chi-square tests showed that 151 (84.4%) markers segregated according to the expected 1:1 Mendelian ratio (P<0.05) in the female parent, and 200 (85.8%) in the male parent. For the female map, 179 markers were used for linkage analysis and 90 markers were assigned to 17 linkage groups with an average interval length of 25.7 cm. For the male map, 233 markers were used and 94 were mapped into 18 linkage groups, with an average interval of 25.0 cm. The estimated genome length was 2 773.0 cm for the female and 2 817.1 cm for the male map. The observed length of the linkage map was 1 875.2 cm and 1 896.5 cm for the female and male maps, respectively. When doublets were considered, the map length increased to 2 152.8 cm for the female and 2 032.7 cm for the male map, corresponding to genome coverage of 77.6% and 72.2%, respectively.  相似文献   
44.
分析丽江地震台数字化水平摆倾斜仪在几次中强震前记录的前兆波,对其特征进行初步分析,并对其产生机理进行初步探讨。认为数字化水平摆倾斜仪的独特构造和观测点的位置,构成了丽江地震台能观测到中强地震前兆波的原因。提高对前兆波的认识,对未来的地震预测有着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5.
为探究企鹅珍珠贝贝壳内表面珍珠质层不同区域颜色差异形成的原因,选取9个生物矿化相关基因,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扩增技术对其在外套膜不同部位的表达水平进行测定,并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贝壳珍珠质层不同区域的内表面及纵断面的微观结构进行观察.结果 表明:有8个矿化基因在企鹅珍珠贝外套膜远端膜区和中央膜区的表达量具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46.
为提高瘤背石磺(Onchidium struma)在胚胎发育和幼虫发育过程中受精卵的孵化速率和幼虫的存活率, 本试验模拟滩涂生态环境对瘤背石磺亲贝进行人工养殖, 并促使其交配产卵。将采集的瘤背石磺新鲜卵块置于盐度18, 水温25~26 ℃的水体中进行孵化。比较3 种不同孵化方式对孵化速率的影响, 并研究不同孔径(1.0~1.5 mm)海绵附着基和不同培育密度对幼虫存活率的影响, 同时结合幼虫在各水层中分布的变化规律, 探索瘤背石磺胚胎发育和幼虫发育过程的关键技术。结果显示, 采用3 种方式(“喷淋”、“露空”和“梯笼”)孵化, 受精卵至出膜面盘幼虫期所需时间分别为8、6 和9 d; 大孔径(1.2~1.5 mm)海绵组对幼虫的附着效果较好, 存活率显著高于小孔径(1.0~1.2 mm)海绵组(P<0.05),且两者均显著高于未添加附着基组(P<0.05); 存活率与不同培育密度的二次多项式回归分析显示, 瘤背石磺幼虫培育密度为55~61 个/mL 时存活率较高。上述结果表明, “露空”孵化方式能显著缩短瘤背石磺孵化所需时间; 在生产过程中, 幼虫培育密度以55~61 个/mL 为宜, 面盘幼虫期投放大孔径海绵作为幼虫附着基能显著提高幼虫存活率且能明显缩短胚胎发育和幼虫发育所需时间。  相似文献   
47.
莫桑比克非鲫卵壳膜形成的电镜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爱民 《海洋与湖沼》1994,25(4):385-389
于1986年9-12月对取自湖北省水产研究所实验鱼网箱中的莫桑比克非鲫,运用透射电镜观察卵子发生中印壳膜的形成过程。结果表明,随着卵母细胞的生长,在卵母细胞和颗粒细胞之间先后出现3层结构,即Z1,Z2和Z3;初步确定:Z1可能由颗粒细胞分泌形成,z2和z3由印母细胞分泌形成,最终z1,z2和Z3融为一体成为卵壳膜。对印亮膜的结构特征及其与特殊的生殖习性——衔卵孵化的关系的分析认为,衔卵孵化导致卵壳膜的厚度降低。  相似文献   
48.
马氏珠母贝DNA快速一步法(ROSE)提取及ISSR-PCR应用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以马氏珠母贝(Pinctada martensii)为材料,采用一步法(ROSE)提取DNA,并将提取的DNA应用于ISSR扩增。结果表明:ROSE法提取DNA比常用的SDS法简易,快捷,无污染物产生,节省费用99%,DNA提取效率相当。ROSE法和常用的SDS法提取的DNA分别用于ISSR分析.可以获得一致性很好的扩增效果。因此,ROSE法提取DNA是一种适合于海洋贝类大规模提取DNA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49.
兰州秦王川灌区水资源配置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水资源是干旱区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通过对秦王川区内、区际科学、合理配置水资源措施和手段的分析,以达到使水资源流向合理、流量优化,最大发挥其价值的目的,从而为确保秦王川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50.
三亚蜈支洲岛热带海洋牧场渔业资源现状及季节变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蜈支洲岛海洋牧场为海南省首个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为评估蜈支洲岛海洋牧场的资源养护效果,进而为下一步海洋牧场的渔业资源科学管理提供依据。采用渔业资源水声学调查方法,对蜈支洲海洋牧场近岛人工鱼礁区及海棠湾湾区的渔业资源现状及其季节变动进行了研究。2019年4月、8月、12月进行了3次调查,结果显示:4月近岛人工鱼礁区域共捕获游泳生物63种,平均资源量密度为63.71 t/km2,8月、12月海棠湾湾区共捕获游泳生物68种和120种,平均资源量密度分别为8.29 t/km2和7.21 t/km2。4-12月物种多样性指数(H'')均值分别为3.532、3.478、4.414。三次调查中,鱼类优势种中多齿蛇鲻(Saurida tumbil)、短鳄齿鱼(Champsodon snyderi)、宽条鹦天竺鯛(Ostorhinchus fasciatus)均出现2次,其余种类均只出现一次。4-12月重要经济生物占总资源量的比重依次为72.46%、64.74%、57.59%。综上所述,蜈支洲岛海洋牧场近岛人工礁区及海棠湾湾区渔业资源丰富、物种多样性高,尤其是海洋牧场建设对于渔业资源的聚集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仍存在重要经济鱼类少,个体较小等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