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65篇
测绘学   1篇
大气科学   75篇
地球物理   2篇
地质学   12篇
海洋学   3篇
自然地理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41.
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明星  曾庆存 《大气科学》1986,10(2):212-219
本文综述自然界二氧化碳的循环;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源和汇,大气中二氧化碳的空间分布和时间变化;讨论人类活动对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影响,特别是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的变化趋势及其预测问题.  相似文献   
42.
华北山区大气气溶胶的化学成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0年春,用美国佛罗里达州立大学的两种采样仪取得了我国华北山区的气溶胶样品。用质子诱导x-射线发射法(PIXE)测定了这些气溶胶样品的化学成分及其浓度。本文给出了华北山区春季气溶胶化学元素组成的基本特征,并对各种化学元素的来源以及元素浓度与气象条件的关系进行了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43.
44.
王明星 《大气科学》1988,12(2):216-224
本文综述了O3研究的主要方面,包括平流层O3的光化学平衡,人为活动对平流层O3破坏的可能性及相应的理论和存在的问题,对流层O3的源和汇及人类活动使对流层O3增加的可能性及相应的理论问题。最后还讨论了O3的观测方法和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45.
森林排放非甲烷碳氢化合物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1995年6月至1996年4月,在广东肇庆鼎湖山自然保护区每两周采样一次,利用0.8 L不锈钢采样钢瓶采样和气相色谱法分析、研究森林排放的非甲烷碳氢化合物的浓度。结果表明,森林排放的异戊二烯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其浓度与温度有明显的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46.
王士新  左洪超  王明星  朱岩  左斌 《冰川冻土》2016,38(5):1273-1280
根据中国东部副高北缘雨带的气候平均位置季节移动情况,定义了雨带强度指数,并用回归分析证实此指数能够很好地描述初夏和盛夏雨带的强度.基于定义的雨带强度指数分析发现,初夏副热带西风对雨带强度影响显著,但盛夏无显著影响.进一步研究表明,初夏副热带西风的增强通过作用于雨带上空西高东低的气温场使得对流层中层暖平流增强,进而加速上升运动,从而增强雨带;而到盛夏,环流形势的季节变化导致暖平流在雨带强度变化中起到的作用减小,这减弱了副热带西风对雨带强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47.
半干旱草原温室气体排放/吸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0  
静态箱一气相色谱法对内蒙古半干旱草原连续两年的实验观测研究结果表明,内蒙古草原是大气CO2和N2O的排放源,而是CH4的汇.在植物生长不同季节,草原生态系统排放/吸收温室气体CO2,CH4和N2O的日变化形式各有不同,其中在植物生长旺季日变化形式最具特征.3种温室气体的季节排放/吸收高峰主要出现在土壤湿度较大的春融和降雨较为集中时期.所有草原植物生长季节CO2净排放日变化形式均为白天出现排放低值,夜间出现排放高值.较高的温度有利于CO2排放,地上生物量决定着光合吸收CO2量值的高低.影响半干旱草原吸收CH4和排放N2O日变化形式的关键是土壤含水量和供氧状况,日温变化则主要影响日变化强度.吸收CH4和排放N2O的季节变化与土壤湿度季节变化分别呈线性反、正相关,相关系数均在0.4~0.6之间.自由放牧使CO2、N2O和CH4交换速率日较差降低,同时使N2O和CH4年度排放/吸收量减少和CO2年度排放量增加.  相似文献   
48.
人类活动对气候影响的研究Ⅰ.温室气体和气溶胶   总被引:13,自引:5,他引:8  
近5年来中国在温室气体源和汇,碳循环,气溶胶以及对流层臭氧等方面都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作者着重介绍农田温室气体排放,碳循环模式,亚洲沙尘气溶胶,对流层臭氧前体物的来源以及大气有机化合物的浓度观测等方面的主要研究成果,特别是关于稻田甲烷排放和沙尘气溶胶的物理化学特性方面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49.
地面臭氧光化学过程规律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给出了1996年夏季在广东肇庆鼎湖山对光化辐射、地面O3、NO、NO2浓度的观测结果,对影响地面O3、NO、NO2的主要因子进行了分析。晴天,地面O3、NO、NO2浓度有明显的日变化;阴天,它们的日变化比较复杂。晴天和阴天,在lnQUVB/m和lnQvis/m(其中QUVB为紫外B辐射,Qvis为可见光辐射,m为大气质量)与地面O3、NO,NO2浓度、整层大气水汽含量(q1、q2、q3、q4)之间存在着很好的相关关系。利用得到的关系式计算了地面O3浓度,在紫外和可见光波段,计算值与观测值符合得都比较好。  相似文献   
50.
Vertical profiles of fine and coarse aerosol particles were determined by cascade impaetors at the meteorological tower in Beijing for three days and one night, July 18-23, 1980. Coarse mode aerosols showed a maximum concentration at 47 m when there was an inversion at about 140 m height, and a rather uniform distribution when there was no inversion. This may indicate a two-component origin of coarse particles at the tower site, one being surface dust and the other being tall stack emissions. Fine mode aerosols showed more complex vertical profiles. Median particle size distributions of most metals were bimodat, indicating distinct coarse particle dispersion and fine accumulation mode processes. A chemical thermodynamfc calculation indicates that fine mode Si can result from the reduction of silica to volatile SiO during coal combustion with limited air supply, a process which should release substantial amounts of carbon monoxide to the atmospher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