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7篇
  免费   23篇
  国内免费   33篇
测绘学   27篇
大气科学   2篇
地球物理   24篇
地质学   90篇
海洋学   30篇
综合类   1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2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21 毫秒
41.
王建强  周道银 《云南地质》2007,26(2):207-212
云南1990年至今推广应用V型槽防治泥石流灾害,对多条泥石流工程防治实践与试验研究的总结,介绍云南泥石流的特点、V型排导槽防治泥石流原来以及V型槽技术治理泥石流灾害的优点。  相似文献   
42.
组合基础隔震结构双向地震反应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采用双向耦合恢复力模型模拟组合隔震系统中隔震支座的双向耦合效应,对组合基础隔震结构进行了单向和双向地震反应对比分析,分析表明在水平双向地震作用下结构各层的加速度反应较小,隔震层的层间位移较大,而上部结构的层间位移较小,并且在水平双向地震作用下,支座的最大位移明显大于单向地震作用时支座的最大位移,因而应考虑水平双向地震作用对组合基础隔震结构地震反应和隔震支座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43.
鄂尔多斯盆地东北部砂岩漂白现象与天然气逸散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漂白砂岩是证明油气是否曾经存在及其逸散规模的重要证据,对其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鄂尔多斯盆地东北部漂白现象主要分布在中生代地层中.通过对延安组漂白砂岩的岩石学特征、主量元素、稀土元素及微量元素分析研究以及与邻近砂岩的对比,初步确定该区漂白砂岩形成于酸性还原环境.岩石学特征主要表现为以自生高岭石胶结为主,含铁矿物边部颜色较中心浅;主量分析结果证实漂白砂岩的Al2O3含量较高,Fe3 /Fe2 比值较低,其总铁含量明显低于白色微红砂岩;稀土元素分析结果显示,漂白砂岩ΣREE较其他砂岩低,且显示Eu亏损和Ce相对富集;微量元素结果显示漂白砂岩Co含量相对较高,Sr相对亏损,Zr和Hf相对较富,与绿色蚀变砂岩值接近,略低于砂岩矿石.同时,盆地北部油砂样品地球化学特征表明,油砂是盆地中部气田石炭—二叠系的较高成熟度的煤成气逸散到地表形成的.砂岩中碳酸盐胶结物C,O同位素值较轻,分别为-11.729‰~-10.210‰和-14.104‰~-12.481‰,指示碳酸盐成因与有机质有关.综合研究表明,鄂尔多斯盆地北东部中生界砂岩漂白现象指示了天然气的逸散作用,其为上古生界天然气还原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44.
东海陆架盆地为我国近海最大的中—新生界叠合含油气盆地之一,并且有着良好的油气勘探前景。为进一步分析盆地中—新生界油气前景,基于10余年来针对东海陆架盆地中生界开展的地球物理勘探成果,综合最新中—新生界研究进展,通过总结分析中—新生代地层发育特点、残留展布特征及盆地结构,理顺中—新生代盆地构造演化过程,进而探讨中—新生界油气成藏地质条件与油气勘探前景。盆内新生界已取得油气突破前提下,基隆凹陷可作为新生界油气进一步突破的重要远景区,同时东部坳陷内的西湖凹陷深盆气藏具有良好的地质条件,可作为油气勘探重点目标区。盆地南部的闽江凹陷与基隆凹陷南侧则为东海陆架盆地未来取得中生界油气勘探突破的有利构造单元。  相似文献   
45.
元认知是指学习者对自身认知过程的知识和意识,是关于认知的认知.基于元认知策略的学习方法就是为了更好地培养学习者自主学习能力.本文将元认知策略学习方法应用于高职园林测量技术课堂任务型有效课堂教学设计,突出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强调课堂有效性教学,教学过程实现了学习者从"要我学"变成"我要学"的课堂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46.
从中生代大沉积盆地的一部分到现今南北向巨型山系且不同时代地质体平面上共存是吕梁山差异隆升、剥蚀的结果。为研究吕梁山隆升过程,在山体北、中、南地貌及地层突变部位进行了详细野外调查和基于磷灰石裂变径迹的热年代学研究。区域剥蚀厚度差异及"径迹年龄-高程"关系都表明地壳均衡隆升并非吕梁山隆升主导机制,受控于逆冲断裂的东-西向差异剥蚀及裂变径迹退火的空间变化规律共同证实南北向断裂的双向逆冲才是吕梁山差异隆升的动因。依据山体不同部位的裂变径迹年龄,可将吕梁山新生代隆升过程细分为(58±3)Ma、(40±3)Ma、(30±3)Ma、(23±3)Ma和(10±3)Ma五个阶段:吕梁山新生代隆升起始于(58±3)Ma;此后,宁武断裂于(40±3)Ma启动,开启了差异隆升的序幕并奠定了吕梁山北段东部之主体格局;西部晋西挠褶带与吕梁断隆的差异剥蚀形成时间各不相同,北部不晚于(30±3)Ma,中段主要为(23±3)Ma,南段于(10±3)Ma得到进一步加强并形成明显的地势差。  相似文献   
47.
南黄海盆地北部坳陷海底沉积物酸解烃甲烷和酸解烃乙烷异常分布显示相同的特征,在西部存在1个高异常区,东部存在1个低异常区。酸解烃类气体的C1/(C2+C3)—δ13C1相关图显示酸解烃类气体属于热成因类型。烃类气体的C1—C2交会图和C1/(C2+C3)—C2/(C3+C4)交会图指示异常区的深部油气属性属于"油气并存"区和"干气"区,其中西部异常区以"油气并存"为主,东部异常区以"干气"为主。  相似文献   
48.
南黄海盆地发育于前南华纪变质基底之上,是一个大型叠合盆地,经历了多期成盆和多期构造改造,形成了海相盆地和中新生代断陷盆地叠合改造型残留盆地。盆地演化历经南华纪—早、中三叠世海相地层发育期、晚白垩世—古近纪箕状断陷发育期和新近纪—第四纪坳陷发育期,为一典型地台—断陷—坳陷多层结构的复合型盆地。通过对地震资料解释、区域地质构造特征分析,综合烃源条件和后期保存条件,探讨了南黄海盆地油气远景。  相似文献   
49.
松辽盆地基底内部石炭—二叠系生烃潜力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松深地震剖面和钻井资料显示:松辽盆地北部基底及其周边地区石炭—二叠系分布广、厚度大,主要分布于西部断陷区、中央断隆区和东南断隆区,林甸地区厚度达7 km;三肇地区及肇东地区厚度达到6 km,东北隆起区厚度达5 km。基底石炭—二叠系有机质类型一般为Ⅱ2—Ⅲ型,总有机碳含量高,热演化程度不均一。通过TTI-Ro法恢复了松辽盆地北部基底石炭—二叠系上覆地层沉积之前的热演化程度,有机质成熟度有明显变化,盆地东部有利于二次生烃。另外,松辽盆地石炭—二叠系具有二次生烃的热演化条件。石炭—二叠系油气远景主要受石炭—二叠系发育情况、二次埋藏前及二次埋藏过程中的热演化程度控制,松辽盆地北部石炭—二叠系存在3个有利的油气远景区:西部断陷区的林甸地区、东北隆起区的绥化断陷区、东南断陷区徐家围子断陷区。  相似文献   
50.
聊考断裂活动性综合分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了解聊考断裂带地质背景、历史地震状况、地质构造状况等资料的基础上,进行区域布格重力异常和鲁西地区航磁异常的研究分析,并将结果与浅层地震调查探测、土壤氡汞气联合测试结果对比分析,得出构造带隐伏断裂的存在并具有活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