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11篇
地球物理   3篇
地质学   59篇
海洋学   3篇
综合类   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59 毫秒
41.
山东五号桩油田桩74块剩余油分布规律及挖潜措施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低渗透油田开发在中国石油工业中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应用岩心、测井等资料将山东五号桩油田桩74块远岸浊积扇划分为扇根、扇中、扇缘3个亚相,其中扇中亚相划分为辫状水道、水道间、水道侧缘、扇中前缘及叶状体5个微相类型;阐明了研究区特低渗透油藏内储层的层内、层间及平面非均质特征;系统总结了微构造的类型及组合模式。在沉积微相、储层非均质性及微构造研究的基础上,采用动态、静态结合的分析方法阐明了研究区特低渗透油藏的剩余油分布规律及控制因素,揭示了沉积微相、储层非均质、微构造及井网条件等因素对剩余油分布的控制作用。根据剩余油分布的研究结果,结合相关资料,指出了剩余油潜力区,有针对性地确定了剩余油的挖潜措施,为增加剩余可采储量和提高采收率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2.
43.
针对传统储层评价方法中人为主观性较强、计算过程复杂、结果分析不充分等问题,根据数据包络分析原理,探讨SBM-DEA模型在储层综合定量评价中的应用。实践表明,该模型在储层评价中具有以下优点:①能同时考虑多个正相关和负相关指标,无需事先给定评价标准及指标权重值,避免主观因素影响,具有较强客观性;②以线性规划为工具,无需进行指标无量纲化等数据预处理,有效简化评价过程;③评价结果介于0~1之间,除对评价单元进行排序、分类外,还可以提供评价非有效的原因及可改进信息。将其应用到苏里格气田苏X井区盒8下亚段低渗透气藏早期储层分类评价和刻画中,将研究区储层分为4类,其中Ⅰ,Ⅱ类为有利储层,总体评价结果与传统模糊综合评价结果具有较好对应关系,与气田生产实际及地质认识也基本吻合,并给出了评价实例非有效的主要差距及改进措施,表明该方法在实际应用中具有可信度及可行性,为实现类似高效、客观的储层评价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44.
王家岗地区沙四上亚段发育大量滩坝砂岩储层,逐渐成为勘探人员关注的重点。在对地震、录井、测井、分析测试等资料综合分析的基础上,结合模拟实验对王家岗油田沙四上亚段滩坝砂岩油气分布特征及成藏主控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滩坝相储层主要以砂泥薄互层状分布,油气分布具有较强的不均一性;研究区构造运动强烈,发育大量断层和裂缝,油气输导条件是控制该区滩坝砂岩油气成藏的重要因素;储层非均质性是造成油气不均一分布的另一个原因;模拟实验显示油气运移动力大小的变化会导致油气对非均质性砂体进行选择性充注,使得储层质量高的区域含油性好,储层质量差的区域含油性差或不含油,从而影响油气聚集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   
45.
塔里木油田碳酸盐岩储层埋藏深,地震资料主频低,走滑断裂断距小,断层地震反射特征不清楚,识别解释难度大.本文基于连续小波变换,提出一种识别深层-超深层碳酸盐岩走滑断裂方法.通过井震标定和地震正演模拟确定走滑断裂敏感频段,利用连续小波变换方法对断裂敏感频率进行筛选加权,突出断层地震反射特征,提高地震资料对次序级走滑断裂的识别能力.ZG8井区实际资料应用表明:经过本文方法处理后的地震数据与常规数据相比,剖面上走滑断裂的断点特征更清楚,平面上提取的相干属性对次序级断裂的刻画更可靠清晰,有利于本区块走滑断裂的综合解释研究以及断溶体的识别刻画.  相似文献   
46.
苏北盆地粘土矿物转化模式与古地温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以苏北盆地为例,系统研究了火成岩发育区粘土矿物组合特征及其控制因素;建立了粘土矿物转化模式;根据粘土矿物成岩演化特点,进行古地温分析。研究表明,苏北地区粘土矿物的分布主要受埋藏成岩作用、岩浆侵入、母质来源三种因素的影响,发育四种类型的粘土矿物组合和三种粘土矿物转化模式;火山碎屑岩母岩区和基性岩浆侵入区具有特殊的粘土矿物组合和成岩演化模式,前者以富含蒙皂石矿物为特点;后者出现高岭石与伊/蒙有序间层矿物共生组合,并具有不连续的演化序列;苏北盆地短有序I/S矿物出现于镜质组反射率 0.5 %~ 0.5 5 %的深度,伊/蒙间层矿物转变成伊利石在镜质组反射率 0.75 %~ 0.8%,可以用于热成熟度和古地温的估算;而蒙皂石消失的界面则不具有指标意义  相似文献   
47.
济阳坳陷邵家地区沙四段勘探目标多、油气分布不均一且对油气成藏规律认识程度较低,给油气勘探工作带来较大困难。为了能够直观地认识油气成藏差异特征,并可以快速方便地为油气勘探决策部署提供有效指导意见,对研究区沙四段开展成藏差异性定量评价研究。在立足于已有勘探成果的基础上,按照含油气系统区带圈闭分层次对其油气成藏差异性特征进行系统剖析,并充分利用改进的区带与圈闭评价方法以及借助于统计挖掘等数学手段进行定量表征评价。结果表明:总体上研究区沙四段油气成藏差异明显,油源、储层及运聚条件是影响油气成藏差异性的主要因素;北部断阶带成藏条件优越,仍是主要的滚动勘探区,评价出的1类圈闭可作为优选的钻探目标;南部缓坡带成藏条件变化较大,通过加大勘探则有望成为油气资源接替区;西部断裂带成藏条件总体较差,勘探风险较高,局部可作为油气潜力区。开展的成藏差异性定量评价可以有效降低油气勘探成本,深化油气成藏认识,对类似地区的油气效益勘探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8.
在西湖凹陷花港组低渗储层背景下,优质储层的发育伴随绿泥石和硅质胶结的同时富集,这与绿泥石抑制硅质胶结的观点存在矛盾.综合利用X衍射、铸体薄片、包裹体测试和扫描电镜及能谱分析等资料,以绿泥石分类及其成因分析为基础,通过对比不同粒度储层绿泥石和硅质胶结分布规律,结合地层条件和储层质量演化,分析绿泥石对硅质胶结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绿泥石发育孔隙衬里和孔隙充填两种产状,孔隙衬里绿泥石由早期黏土薄膜重结晶或直接由孔隙流体结晶而成,孔隙充填绿泥石受控于火山碎屑和长石溶蚀;绿泥石和硅质胶结均在物性较好的粗粒储层中富集;浅埋低地温阶段,孔隙衬里绿泥石有效抑制硅质胶结,仅在绿泥石不连续或颗粒破裂处发育孤立柱状石英晶体,深埋高地温阶段,难以有效抑制硅质胶结,多发育石英加大边;粗粒储层比细粒和砂质砾岩及泥砾岩储层孔隙发育,为石英加大边提供必要的生长空间,导致绿泥石相对含量更高的粗粒储层中硅质胶结也更发育.   相似文献   
49.
从柴达木盆地涩北二号气田砂泥薄互层滩坝相高孔-中低渗细粒储层特征出发,以气层产能为评价目标,在分析其内涵的基础上,选取孔隙度、渗透率、含气饱和度、有效厚度和泥质体积分数5个地质参数,厘清各参数的影响方式,并建立层次结构模型;以单砂体为基本单元,将消除生产压差影响的"视无阻流量"作为比较参数,采用相关分析结合层次分析法确定参数权重;结合现场生产实际从产能角度将气层分为3类。结果表明:气层分布特征与实际气井产能趋势吻合较好,气层产能分布不但受控于含气丰度、储层条件及原始地层压力,同时也受隔层质量及构造位置的影响。纵向上,由深至浅各气层组的气层数量逐渐增多,但高产能级别气层比例逐渐降低;气层组内部普遍具有气层下少上多,气层产能级别下高上低的特征。平面上,高产能级别气层较多分布在构造高部位即含气面中央部位,向构造边部逐渐过渡为低产能级别气层。通过评价气层产能潜力,可全面了解气层产能分布状况,便于优化调整部署方案。  相似文献   
50.
储层非均质性研究是油藏描述的重要内容,传统的表征参数是基于少量离散观测值(井点)的统计。文章根据地质建模成果并结合地质规律,对曙光油田杜229区块兴隆台油组储层非均质性进行的研究表明:兴隆台油组层间非均质性严重,属不均匀型。兴I—兴V组储层为近源扇三角洲沉积,平面上由于河道摆动频繁,相变快,层与层之间渗透率差异性大;其中分流河口坝砂体非均质性最弱,分流间薄层砂微相最强。兴VI组为水下重力流沉积,岩性变化大,层间渗透率差异明显,非均质性更强。兴VI组辫状水道相非均质性最弱,水道间薄层砂微相非均质性最严重。隔夹层分布受沉积相带控制,在冲积扇分流河道内、边滩及心滩内等部位较发育,纵向上,隔夹层分布不均一,上部各油层组之间夹层分布相对稳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