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8篇
大气科学   44篇
地球物理   3篇
地质学   8篇
海洋学   5篇
综合类   5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41.
42.
以某顶管工程为背景,采用朗肯被动土压力理论对后背土体的承载能力进行了分析;根据弹塑性模型建立起后背结构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对后背结构与土体在顶力作用下的变形与受力过程进行分析,并同朗肯理论结果进行比较;对影响后背结构的变形各因素进行了分析;对后背结构顶力合力点的变形进行了实测,并同理论预测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初步探讨了形成差异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43.
为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基本农田保护工作,全国进行基本农田划定和数据库建设工作,德州市作为山东省基本农田数据库建设试点之一,通过实践总结出基本农田数据库建设工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以期为即将全面开展的基本农田数据库建设工作提供更多参考经验和解决方案,为推进全省基本农田数据库建设工作增加新的助力。  相似文献   
44.
山东省降雹天气系统特征场分析   总被引:7,自引:5,他引:2  
在分析 1 986~ 1 998年 4~ 6月山东省每次降雹过程的天气系统的基础上 ,将降雹天气系统分为 4类 ,计算了每类降雹系统的平均环流场和风场等及与主要冰雹落区的关系 ,为冰雹客观预报和防雹减灾提供了一定的环流背景和依据  相似文献   
45.
南极海冰变异对华南后汛期旱涝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爱华  蒋伯仁  吴恒强  覃武 《气象》1998,24(7):14-19
应用逐月南极海冰北界资料和南半球海平面气压场资料,研究了南极海冰变异对华南后汛期旱涝的显著影响作用和可能机理,认为:南极总海冰、威德尔海海冰冰长期和罗斯海海冰最大面积的变异对后汛期的作用最为显著。9月罗斯海海冰最大面积变化与次年7~9月西太平洋副高关系密切,副高在海冰与后汛期关系中起重要纽带作用。后汛期旱涝可能是南极海冰变异产生的全球短期气候效应的结果之一  相似文献   
46.
华南前汛期降水与南极海冰变化的关系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利用1973 ̄1989年南极海冰北界资料和1972 ̄1981年南半球气旋资料,分析南极海冰变异对华南前汛期降水的影响。结果表明,两者之间存在密切关系,当南极海冰面积趋于增大时,华南前汛期的雨水变趋增加,反之亦然。2 ̄3月份威尔克斯地方向地海冰北界位置与同年华南前汛期雨量密切相关。而9月份罗斯海方向(180°)海冰北界的伸缩对次年华南前汛期降水量有明显指示性。南半球低纬(0 ̄30°S)的气旋活动在南  相似文献   
47.
综述了煤中氮的赋存状态与氮含量的分布特征方面的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认为,煤中的氮几乎全部以有机物的形式存在,其赋存状态主要有4种类型:吡咯型氮(N-5)、吡啶型氮(N-6)、季氮(N-Q)和氮氧化物(N-X),且这四种含氮官能团的分配比例受煤阶和煤热解程度的影响。煤中氮的质量分数一般在0.5%~2.5%,其变化与煤级、成煤期、沉积环境、原始成煤植物、煤岩组成及岩浆侵入等因素有关。目前有关影响氮含量变化因素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探讨氮的含量与煤级的关系上,并认为氮的含量随煤级升高而增大,但在煤化作用后期迅速降低。有关氮的研究可丰富煤的元素地球化学研究,并为煤的环境污染治理提供更多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8.
国内外气象学者的研究指出,中层气旋是低纬地区的一种重要扰动,是发生在对流层中层的重要天气系统之一,其本质属于热带或副热带扰动.在对生成于阿拉伯海和南海的中层气旋的研究中,发现它们常常给影响区带来剧烈天气、产生大量降水.本文根据中央气象台绘制的1976—1986年4—9月的历史天气图,分析了生成于10—30°N,100—130°E区域内的中层气旋的气候特征,以便进一步研究它们对地处低纬、位于华南西部的广西天气的影响。  相似文献   
49.
我区地处云贵高原东南侧边缘山地,地理位置在23—25°N,106—109°E范围内。由于位于高原东南侧,因此高原上的天气系统对我地区天气影响极大。以前汛期为例,造成我区大雨暴雨天气的影响系统除锋面、切变线外,还与自高原东移的高空槽、低涡直接有关。尤与孟加拉湾低槽维持有关。由于高原、孟加拉湾及其沿岸纪录稀少,加上地区台图次,图面范围及通讯接收条件所限,往往对高原及孟加拉湾地区天气系统的演变难以掌握。自1976年6月份,有了卫星云图之后,我们感到高原上明显的或不明显的天气系统,均可在云图上反映出来。这对短期天气预报,尤其是短期大雨暴雨预报提供了较好地分析预报信息。本文以近四年来前汛期红外云图资料,总结分析了我区大雨暴雨天气出现前的云图特征,找出了云区警戒区及云团特征,以为今后的大雨暴雨预报提供信息。  相似文献   
50.
一、基本思路: 1、预报实例反馈学习:在知识库建成后,通过历史个例回代,可统计出该知识库的历史检验质量,内容为各知识部件(相当于规则)的准、空、漏频数,把它们列成一表,供业务运行时调用,可让预报员了解各个知识部件的历史质量。在业务运行过程时,每次预报经实况检验后,可得出“准”或“空”或“漏”,将此频数加进原准、空、漏表中,即意味着把业务使用质量反馈进知识库原质量中去。经过一段时间的业务使用,有的知识部件质量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