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8篇
地球物理   4篇
地质学   37篇
自然地理   7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4篇
  1983年   1篇
  197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56 毫秒
41.
中国芒硝类矿产资源及硫酸钠产业状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宣之强 《盐湖研究》1994,2(3):60-64
中国芒硝类矿产矿类齐全、资源丰富,硫酸钠资源居世界首位.硫酸钠产业起步于五十年代,八十年代得到迅速发展.至今,硫酸钠生产能力已跃居世界前列.改革开放和科技进步将为中国硫酸钠工矿业带来新的机遇.  相似文献   
42.
<正> 面对我国钾资源紧缺的现状,对盐湖开发与利用的问题已日益引起有识之士的广泛关注。在1995年全国政协八届三次会议上,部分全国政协委员联名提交关于重视盐湖资源研究与开发的提案中,建议集中力量成立跨学科、跨部门的国家盐湖研究发展中心,使盐湖开发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国家在这方面的投入也逐渐增大,继1986年在青海察尔汗兴建的年产钾肥20万 t 工程(简称一期工程)投产,一个年产80万 t 钾肥的二期工程也  相似文献   
43.
该文根据相关研究资料,详细探讨了青海昆特位和马海盐湖区钾镁盐矿床固体矿的成因、物质成份、矿床的规模以及矿床的沉积特征,并且对两地区固体矿形成模式作了研究。  相似文献   
44.
中更新世以来,马海盐湖主要发育滨湖相、浅湖相和盐湖相沉积相类型。马海东部盐湖中心具有从东南部-中部-东部-东北部的迁移趋势,与盆地周缘构造运动导致的盆地次级洼地分异以及气候变化有关。结合研究区卤水储集特征分析,认为马海东部的中部区域为卤水资源的主要富集区,有利层位为小层Ⅲ,东部为次要潜力区,对应层位为小层Ⅱ。  相似文献   
45.
宣之强 《地球》2016,(4):108
正无机化肥制取原料多数来自非金属矿产,如磷肥多用磷块岩、钾肥多用可溶性钾盐岩中光卤石或钾石盐。中微量元素化肥原料应该采用何种非金属矿产?目前,多数矿产生产矿物肥实践中还没有制定成熟地质、矿物肥科学规范。半个多世纪以来,大量元素氮、磷、钾化肥长期使用,已使土壤生态或人类生存环境负面影响突显。此外,  相似文献   
46.
库车盆地铜成矿作用发生在新近纪,主要有砂岩型、泥岩型、灰岩型铜矿化。矿化主要分布于盆地南部的秋里塔格构造带和北部的克拉苏构造带,基本位于背斜核部偏两翼部位,沿近东西向的断裂带呈带状分布,发育在盐丘附近。主要的地表铜矿物为氯铜矿,是干旱气候条件下含盐盆地的产物。盆地古近系石盐、石膏样品电镜分析、石膏铜含量化学分析及新近系碎屑岩中铜含量变化分析结果表明:盐岩、膏岩,褐红色碎屑岩(粉砂岩、泥质粉砂岩、泥岩)为铜的矿源层,灰绿色粉砂岩、泥岩、灰白色(含砾)中粗砂岩为铜的含矿层。铜离子的运移载体主要为源自大气降水溶解石盐、石膏所形成的卤水,卤水淋滤褐红色碎屑岩中的铜并下渗到地下,在以构造挤压为主及盐构造卸负作用产生流体上涌的驱动力下沿断裂向地表运移,随着卤水温度压力降低,干旱气候条件下,在地表碎屑岩节理面、部分层理面上发育石盐、石膏及氯铜矿,形成地表砂岩型、泥岩型、灰岩型铜矿化。当含铜卤水经过被方解石交代的硬石膏带(氧化-还原化学障)时,遇到因TSR反应形成富含还原硫的卤水,铜会发生富集,可能形成地下铜矿体。  相似文献   
47.
刘成林  宣之强 《地球》2015,(1):96-99
<正>钾元素是生命之必需元素,是粮食及农作物生长的大量"营养素"之一。六十年前,中国还没有发现钾盐矿床。农民多用草木灰来补充农田对钾的需求。如今,中国钾肥年产量数百万吨,自给率达到50%。这些钾盐主要从盐湖卤水中提取,而己探明的盐湖钾盐储量有限,难以支撑中国农业可持续发展。世界上钾肥主要从古代固体钾盐矿石中制取,已查明地球古生代海相固  相似文献   
48.
中国处于地震多发区,地震预报、预防工作显得尤为重要,通过建立《地震监测预报法》,提高全民防震防灾意识,检测现有房物抗震等级,地震局系统提升地震预报预测职能和工作力度;设置预防及减灾、救灾的机关或常设机构等10项措施,加大地震预防预报能力,减少地震带来的损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