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2篇
测绘学   1篇
地球物理   66篇
地质学   8篇
综合类   2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海原大地震对古浪大地震的静应力触发研究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1920年12月26日宁夏海原大地震(Ms=8.5)地震地表破裂带几何学和位移、震源机制和近代地震活动资料,提出海原大地震震源分段走滑破裂的初步位错模型,计算了在1927年5月23日甘肃古浪大地震(Ms=8.0)逆冲发震断层(NW44°,倾向S,倾角50°和滑动角60°)的滑动方向上,加载的Coulomb静应力变化△CFS为0.009 MPa.古浪大地震可能是被海原大地震触发,提前14a发生的事件.  相似文献   
42.
刘杰  刘桂萍  李丽  张国民 《地震》1999,19(3):230-238
基于大陆地震活动的特点和已建立的由弹簧-滑块-阻尼器组成的平面网络非线性动力学模型研究结果,根据细胞自动机的原理,提出了对这类模型的一种简化模型-细胞自动机模型。其演化规则是根据大陆地震活动特点和从上述非线性模型中总结出来的,介质参数采用分维分布设定。将新建的模型应用于30×40单元组成的较大系统中,探讨了该模型显示的一些地震活动特点。  相似文献   
43.
1973年炉霍大地震(Ms=7.6)最大余震(Ms=6.3)的库仑破裂应力触发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刘桂萍  傅征祥 《中国地震》2002,18(2):175-182
1973年2月6日在四川省炉霍发生Ms7.6大地震,震后在震中周围出现丰富的余震,其最大余震(Ms6.3)发生在鲜水河断裂和玉树-甘孜断裂之间的正断层活动区内。本文根据震源机制解,地表破裂,同震位错分布,地震地质构造等资料,建立炉霍走大地震破裂的弹性位错模型,计算该大地震在周围正断层滑动方向上引起的库仑破裂应力变化(△CFS),结果表明,最大余震发生在库仑破裂应力增加(△CFS>0)的地区,△CFS=4.5MPa,因此认为,最大余震可能是由主震引起的库仑破裂应力变化触发的。  相似文献   
44.
Introduction It is well known that China locates in the southeastern part of Eurasian Plate, which subjects to the action of westward subducting of Pacific Plate and Philippine Sea Plate, and northward col- lision of Indian Plate. So China is a country with strong seismicity. There are two kinds of earth-quake activities in China. In the Chinese mainland most of the earthquakes belong to the intraplate ones, and in Taiwan of China belong to interplate ones. According to the statistics 9…  相似文献   
45.
46.
德克·雅各布·多恩博斯(Kurk Jakob Doornbos)1943年4月1日出生于荷兰格罗宁根。1993年4月27日在一次自行车事故后的当天死于奥斯陆。德克1965年毕业于格罗宁根大学,1974年以优异的成绩获得乌得勒支大学地球物理学博士学位。他在乌得勒支大学任高级讲师直到1980年,此后他转到挪威切勒NORSAR(挪威  相似文献   
47.
从遥感数据看板内地震的地表破裂拉蒙塔格等1989年12月15日加拿大魁北克省北部的昂加瓦半岛上的一次M_s6.3地震造成了北美洲东部的第一个地表破裂(Adamsetal.,1991)。对遥感数据和航磁总场进行了综合分析以加深我们对地震区域地质环境的理...  相似文献   
48.
地震信息交换的自动化克拉多尔弗在研究所里,你是否经常收到你要求提供的数据?是否有时不得不等待好长时间才能得到对要求提供的数据的答复?是否曾经怀疑过计算机自动震中定位的质量?如果你对其中任何一个问题回答“是”,就可能对瑞士地震服务机构(SED)为解决这...  相似文献   
49.
本文利用LA-ICP-MS磷灰石裂变径迹(FT)和U-Pb双定年技术,结合锆石原位U-Pb测年结果,对出露于东天山南部雅满苏-彩霞山地区的侵入岩样品进行了系统分析。结果显示,这些样品形成于357-309Ma和-252Ma,裂变径迹年龄变化于304-118Ma。根据裂变径迹年龄和径迹长度分布对其进行热史反演,得到晚石炭世-早二叠世(320-280Ma)、中-晚三叠世(240-210Ma)和早白垩世(120-100Ma)三个主要冷却时期。综合分析认为,研究区的石炭纪和三叠纪侵入体在晚石炭世-早二叠世、中-晚三叠世和早白垩世期间经历过构造隆升。其中,晚石炭世-早二叠世的抬升是由康古尔洋闭合后区域进入碰撞造山阶段导致,中-晚三叠世的抬升主要与古特提斯洋闭合后松潘-甘孜地体、羌塘地体先后与亚欧板块南缘的碰撞增生有关,早白垩世的抬升事件主要受到班公湖-怒江洋俯冲闭合以及拉萨地体与羌塘地体的碰撞增生影响。此外,东天山不同部位经历了显著的差异性隆升,这一现象与区内各构造单元的非均匀性、分块性及其地质演化历史的差异性密切相关,同时还受到外部驱动力以及早期先存断裂构造活化的制约。  相似文献   
50.
利用重复地震观测地壳介质变化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利用天然重复地震观测地壳介质速度随时间的变化, 其精度主要受地震定位精度、 重复地震位置不一致以及震相读取误差等影响, 这限制了其在实际中的应用。 文中提出利用射线追踪方法对重复地震进行位置归一处理, 并且采用波形互相关技术消除震相读取误差影响, 从而达到提高精度的目的。 根据上述方法原理, 利用大姚地区重复地震观测该地区地壳介质随时间的变化。 结果表明, 该方法能够有效地提高测量的精度, 并且显示在2003年大姚6.2级、 6.1级地震前出现了短期的地壳介质速度明显升高的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