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6篇
  免费   27篇
  国内免费   56篇
测绘学   7篇
地球物理   53篇
地质学   129篇
综合类   8篇
自然地理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7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2018年9月4日新疆伽师发生MS5.5地震,震中处于塔里木地块西北缘,位于1997~1998年伽师强震群震区内。此次伽师地震前发生了MS4.7前震,截至9月30日最大余震震级为MS4.6(ML5.0),初步判定为前-主-余型地震序列。序列精定位结果显示,余震沿近NE向展布,主震震源深度与1997~1998年伽师强震主震基本一致,发震断层陡立。本文从区域的构造环境、地震震源机制解和余震分布特征等方面分析认为,地震发生在伽师隐伏断裂东南端部,为1997~1998年伽师强震群震区的一次新的构造活动。序列参数、视应力等计算结果显示,伽师MS5.5地震的预测最大余震震级与最大余震震级MS4.6接近,表明序列最大余震已经发生。  相似文献   
42.
介绍2020年1月18日新疆伽师M S5.4和1月19日M S6.4两次地震的基本参数、震源机制解、精定位等资料,分析伽师M S6.4地震序列类型、序列衰减特征和余震序列各项数字地震学资料,并就该序列与历史地震序列进行对比,提出震后趋势判定意见。分析认为,该序列为前—主—余型,余震序列衰减较为迅速。  相似文献   
43.
钾长石在碱性流体蚀变过程中会形成层状铝硅酸盐等矿物,前人对其反应机制和反应产物进行了研究,但缺乏微观尺度尤其是纳米尺度的探讨。因此,作者对钾长石在极端碱性条件下(190℃,24h,初始p H=12.4)的蚀变机制及其蚀变产物层状硅酸盐托贝莫来石的显微结构开展了纳米尺度的研究。X射线粉末衍射、扫描电子显微镜、能量色散光谱等观测结果显示,钾长石在碱性条件下水热蚀变所得到的产物主要为托贝莫来石、水钙铝榴石和方解石。高分辨率的透射电镜结果表明,在钾长石与次生矿物相的界面形成了纳米级的多孔非晶质层,且在空间上表现出结构的不连续性。界面溶解-再沉淀(CIDR)机制很好地解释了钾长石与次生矿物相界面的空间不连续性和非晶质层的形成。对蚀变产物中纤维状的托贝莫来石晶体进行显微结构表征,结果表明托贝莫来石的孔隙直径为0~160nm,平均孔径约为40nm;其构成的纳米孔隙和通道有利于增加周围流体中离子和气体的溶解度,并可能会影响局部化学平衡。这为层状铝硅酸盐作为自然界以及工业吸附材料和催化剂的更广泛应用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44.
吉林省海沟石英脉型金矿床流体包裹体特征及地质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沟金矿床地处夹皮沟-海沟成矿带东南端,为典型的石英脉型金矿。该矿床产于海西期花岗杂岩体中,由多条含金石英脉组成。成矿过程可分为4个阶段:Ⅰ. 钾长石-石英脉阶段;II. 乳白色石英-(少)黄铁矿-(少)金阶段;III. 多金属硫化物-石英-金阶段;IV. 碳酸盐-石英-黄铁矿阶段。流体包裹体研究表明,海沟金矿各阶段流体包裹体存在一定差异,早期成矿阶段(第Ⅱ阶段)以H2O-NaCl包裹体(Ⅰ类)为主,偶见含子晶包裹体(Ⅳ类);主成矿阶段(第Ⅲ阶段)以CO2-H2O-NaCl包裹体(II类)为主,并含有少量纯CO2包裹体(III类);成矿后阶段(第Ⅳ阶段)以H2O-NaCl包裹体(Ⅰ类)为主。早期成矿阶段、主成矿阶段、成矿后阶段均一温度范围分别为227~497℃、189~427℃、130~267℃,对应盐度分别为0.53%~10.23% NaCleqv、0.35%~9.23% NaCleqv、0.18%~3.27% NaCleqv。早期成矿阶段和主成矿阶段包裹体均一温度、盐度相对较高,成矿后阶段包裹体均一温度、盐度明显降低;在空间上,主成矿阶段矿床深部包裹体的盐度较矿床浅部偏高。拉曼和气相色谱结果显示,包裹体气相成分以H2O、CO2、N2、CH4、C2H6为主,并含有少量H2S,成矿流体为低盐度的H2O-CO2-NaCl±CH4流体;包裹体液相离子成分主要为Na+、K+、Ca2+、Cl-,个别包裹体中含有少量Mg2+、F-离子。主成矿阶段不同类型、不同相比包裹体均一温度相近,显示不混溶特征。流体减压引起的不混溶作用可能是海沟金矿金沉淀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45.
空间地理信息作为国家信息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承担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地貌数据作为空间数据的组成部分,其数据采集及更新十分重要。机载Lidar问世以来受到测绘行业广泛重视,其应用不断扩展。该文以地貌数据的快速更新为研究目的,深入分析了地貌更新流程以及机载Lidar数据成果,并在此之上提出基于机载Lidar数据的地貌快速更新方案,研究其具体步骤以及核心技术,同时采用CAD二次开发实现地貌更新数据预处理,大幅提高地貌更新效率。  相似文献   
46.
47.
高纯碳酸锶清洁生产国内外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高纯碳酸锶是一种高附加价值的重要锶化合物,由于它具有独特的物理化学性能,因而被广泛应用于电子、化工、材料等领域。但高纯碳酸锶的生产仍存在环境污染严重、产品质量难以稳定控制、生产成本高等问题。综述了国内外高纯碳酸锶清洁生产工艺研究与应用进展,详细介绍了天青石碳还原法、天青石复分解法、粗碳酸锶酸溶碱析法、粗碳酸锶焙烧分解法、硝酸锶法、氯化锶法等高纯碳酸锶主要生产工艺的研究与应用进展,评述了各生产工艺产生的污染物的净化处理方法与技术改进,剖析了各工艺的优点和存在的问题。结合我国目前高纯碳酸锶的生产现状及与国外生产技术存在的差距,并对我国高纯碳酸锶生产技术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48.
碾子沟钼矿床是内蒙古西拉沐伦钼多金属成矿带中石英脉型钼矿床的典型代表,矿体以石英大脉形式产于燕山期中粗粒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内,受断裂构造控制。流体包裹体研究发现包裹体均为气液两相,按照相比不同,可进一步分为WL型(5%~20%)和WV型(20%~50%)。Ⅰ阶段流体为低温(89.3~245.2℃)、中低盐度(2.07%~17.96%NaCleqv)流体;Ⅱ阶段流体具有中低温(134.4~458.8℃,峰值170℃~240℃)、中低盐度(0.53%~19.92%NaCleqv)特征;Ⅲ阶段流体为低温(134.9~202.4℃)、中低盐度(4.96%~14.97%NaCleqv)流体。流体成分均以H2O为主(96.1mol%),含少量挥发份CO2、N2、CH4、C2H6、Ar、H2S,阳离子以Na+为主,阴离子以SO42-、Cl-为主,属NaCl-H2O体系。各阶段成矿热液氢、氧同位素特征为:δ18OH2O介于-5.75‰~-1.90‰、δD介于-128.821‰~-109.234‰,说明成矿流体是岩浆热液与古大气降水混合而成。开放的断裂体系为流体混合创造了条件,流体的混合作用是造成碾子沟辉钼矿沉淀成矿的主要原因。这与斑岩型钼矿床的高盐度流体以及以沸腾为主的矿石沉淀机制具有显著区别。  相似文献   
49.
鸡冠山斑岩钼矿床是华北克拉通北缘少为人知的中生代西拉沐伦钼矿带中最大的钼矿床之一。它与鸡冠山次火山杂岩有关,杂岩体受NW向、NE向及NEE向三组断裂控制。锆石SHRIMP U-Pb定年表明,发育钼矿化的矿区内最晚的花岗斑岩侵位于245±2.7Ma。这表明,鸡冠山钼矿化发生在印支期。结合已有资料分析,认为华北克拉通北缘曾在印支期发生重要的岩浆-成矿事件。  相似文献   
50.
内蒙古克什克腾旗小东沟斑岩型钼矿床成岩成矿机制探讨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覃锋  刘建明  曾庆栋  罗照华 《岩石学报》2009,25(12):3357-3368
本文选取内蒙古克什克腾旗的小东沟斑岩型钼矿区作为研究区,它位于西拉沐伦钼矿带的西南部.对小东沟岩体进行了主微量元素、SHRIMP锆石U-Pb定年等地球化学方面的研究;对岩体中的钾长石和含矿矿物辉钼矿进行了普通铅同位素分析.小东沟岩体具有高硅富钾、REE含量低、Zr含量高、无负铕异常、高ε_(Nd)(t)、低Sr_i等特点,指示岩浆起源于加厚新生下地壳的熔融,同时具有高温、快速熔融、快速析离逃离源区的特点;小东沟岩体的SHRIMP锆石U-Pb定年结果为142±2Ma,对应140Ma左右主应力场由南北向转为东西向的构造体制大转折时期,这个时期大兴安岭处于伸展的构造环境下,底侵作用发育,地幔物质可以添加到下地壳熔融形成的岩浆中;对岩体钾长石和辉钼矿进行的普通铅同位素分析显示前者具有从造山带-地幔过渡的特征,后者则显示有地幔特征,说明成岩、成矿物质来自两个不同的源区,下地壳的岩浆和地幔含矿流体发生了混合.通过以上的分析,结合水-岩浆物理反应的实验结果,本文提出小东沟斑岩型钼矿床的成矿模式:大兴安岭地区在早白垩世伸展的构造背景下,地幔含矿流体加入受底侵作用加热的下地壳中使之熔融形成岩浆,随后更多的地幔含矿流体进入岩浆房,促使其迅速析离逃逸出源区,二者一起上升侵位.在岩浆温度较高时,地幔舍矿流体和岩浆大致以较稳定的液态不混溶的状态共存;当岩浆和流体侵位到较浅深度时,压力下降,温度降低,晶体增多,流体-岩浆体系变得不稳定,岩浆被流体分割成许多很小的岩浆团.流体中H~+、K~+和各种成矿元素的存在使之必然会和岩浆或冷却后形成的岩石发生蚀变反应,并晶出成矿矿物,形成现在我们看到的具有浸染状矿化现象的小东沟斑岩型钼矿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