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0篇
  免费   29篇
  国内免费   32篇
测绘学   15篇
大气科学   19篇
地球物理   3篇
地质学   52篇
海洋学   60篇
综合类   23篇
自然地理   9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5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4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37 毫秒
41.
全新世以来渤海湾沉积物的粒度特征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渤海湾泥质区M9-2与M9-4站柱状沉积物的粒度分析结果表明,沉积物粒度组成在垂直分布上有较明显的变化规律,早全新世期间部分站位(如M9-2)沉积物较粗,另一部分站位(如M9-4)沉积物则较细,与现代黄河物质粒度近似;中全新世的沉积物粒度组成变化较大,但呈减小的趋势,向类似于黄河物质粒度特征发展,说明黄河物质对渤海湾影响作用的加强;到了晚全新世,黄河物质对渤海湾的影响则明显占据着主导地位,故沉积物粒度特征与现代黄河物质类似。上述的渤海湾沉积物粒度特征不仅反映出水动力条件的变化(与海平面变化相联系),更说明了研究区物质来源的变化,尤其是明显反映出黄河物质对渤海湾阶段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42.
微藻是水产养殖动物终生或特定发育阶段的饵料(或饵料的饵料)作为重要基础之一,很大程度上支撑着水产养殖产业。目前,在水产育苗过程中,由于生物污染和气候等原因,时常出现饵料微藻数量不足现象,人们不得不选用人工饲料代替,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水产养殖业发展。同时,微藻饵料质量的优劣也直接影响着水产动物孵化率、成活率及生长率等,也决定着水产养殖的成败。因此选择生长快、颗粒大小适宜并富含营养物质的饵料微藻是水产养殖的基础。 科学家们研究发现,水产饲料中多不饱和脂肪酸[如二十碳五烯酸(EPA)、二十二碳六烯酸(DHA)等]对海鱼和对虾影响效果明显(陈晓林等,2004刘镜恪等,1997,2002,2004,2005,2001; Liu et a12002,2004;邱小琮等,2004)多数海洋微藻具有增加ω3和ω6系列脂肪酸链长和去饱和能力,是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最多的 生物类群(樊云真等,1998;李文权等,2003;刘建国等,2002),在水产中,微藻饵料的缺乏常常成为限制水产动物育苗的关键因素,因此提供优质海洋微藻饵料是促进水产业发展的重要措施。微拟球藻是海洋微藻大眼藻纲中的主要种群(Hibbeed,1981),能高产不饱和脂肪酸(特别是EPA)(Zou et al,1999;魏东,2000;王秀良,2002)并具有生长迅速、细胞颗粒小(Hu et al,2003)的特点。作者利用微拟球藻培养轮虫,投喂牙鲆幼苗的实验数据显示,该藻培育的轮虫对牙鲆幼苗生长有明显促进作用,也有利于提高幼苗的成活率(刘建国等,2007)。 本文作者利用微拟球藻在天然海水中的人工优化配方以及光温等重要参数、总结出优化培养模式,利用不同光生物反应器对优化模式进行了高密度培养验证,并研究了比生长速率与生物产量等问题,为该藻的海水饵料培养和水产应用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43.
舰载浅水激光测深系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提出了近海浅水区域水深测量的激光双频相位法测量方案,采用声光调制1064nm和532nm光波分别测量水面和水底距离。在实验室进行了该系统的模拟实验,证实了该方案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44.
采用国内目前常用的两种密度三溴甲烷重液(重液1,密度为2.87 g/cm3;重液2,密度为2.80 g/cm3),分别对黄河、长江、珠江等河流以及东海、南海等海区沉积物中的0.063~0.25 mm粒级进行了重矿物分离及对比实验。结果表明,重矿物分离过程中,两种重液的密度均发生了一定程度的变化,其中重液2的密度变化较大且呈整体增加趋势,而重液1密度则较为稳定。比较而言,重液2分离出的重矿物质量分数较重液1的稳定,尤其处理白云石质量分数较高(如长江)的沉积物时,重液2较重液1分离出的重矿物质量分数明显偏高。由于能有效区分方解石和白云石,重液2在分离东海、长江沉积物中的重矿物效果要好于重液1。为使分离出来的重矿物质量分数保持稳定,每次提取完重矿物的剩余重液2需重新配平至密度为2.80 g/cm3。对两种重液分离出来的重矿物质量分数进行了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两者有一定的相关性,并可建立一元线性回归方程将两种结果进行粗略转换。由于在重矿物分离过程中,损失的碎屑矿物很低(一般在个样总质量的1%以内),其对重矿物质量分数的影响可忽略不计。  相似文献   
45.
INTRODUCTIONH2,asanonpollutingfuel,seemstobeapreferablealternativeenergysourceofthefuture.Studyonbiohydrogen,coveringgenetic,physiologicalandbiochemicalaspects,hasbeenactivelypursuedinthelast100years,intheattempttoproducerenewableH2,particularlyrenewable“s…  相似文献   
46.
川藏铁路地处高原高寒高山峡谷地区,铁路隧道勘察十分艰难。开展了千米级水平绳索取心钻进技术与装备研发,在川藏铁路卡子拉山一号隧道DZ-卡子拉山一号-定向实验-01孔进行应用示范。成功完成1212 m水平定向试验钻孔,查明陡倾岩层3条断层和19处节理密集带,方位角偏差≤1°,孔斜0.76°/100 m,机械钻速3.09 m/h,台月效率350.29 m,创造国内水平绳索钻杆PQ、HQ深度588 m和974 m两项最新记录。攻克难进入地区钻孔无法搬迁和查明混杂陡倾岩层构造的难题,突破过去垂直“点”勘察变为水平“线”勘察,直观查明隧道洞身段地层岩性、陡倾岩层构造、水文地质条件等情况,为解决高原铁路长大深埋隧道勘察难题提供了借鉴,具有示范与推广作用。  相似文献   
47.
针对2018年8月至9月重庆市江津城区的臭氧(O3)污染过程,开展了连续34 d大气挥发性在线连续监测,分析了O3污染过程与挥发性有机物(VOC)浓度特征,并对VOC进行来源解析.研究结果表明,O3超标日VOC浓度的一次排放强度明显高于其他时间,受夜间交通、溶剂和工业使用行业排放影响,VOC呈现夜间高、白天低的趋势;夏季江津城区VOC浓度均值为(33.5±12.5)×10?9,各类VOC浓度排序为烷烃>含氧有机物>卤代烃>烯烃>芳香烃,对VOC的O3生成潜势(OFP)进行估算,烯烃和芳香烃对O3生成潜势的贡献高达70.1%,间对-二甲苯、乙烯、异戊二烯和甲苯等是O3贡献最大的物种,VOC源解析结果显示,机动车尾气、燃油挥发等与交通排放有关的污染源是主要影响因素,其次是燃烧源、工业排放、天然+二次生成以及溶剂涂料使用源,排放的O3生成潜势贡献排序为天然+二次生成>机动车尾气>溶剂涂料>燃烧源>工业排放>液化石油气.  相似文献   
48.
新建川藏铁路途经川西高原地区,区内地势险峻、生态脆弱、道路交通条件差,开展工程勘察钻探的难度很大。其中涉及到大量特长深埋隧道的勘察。水平取心钻探是隧道勘察的重要手段之一。针对工区条件,EP600Plus型便携式钻机原设计无法施工水平孔、水平孔钻进阻力大、大量高压涌水制约取心效率等问题,通过改造升级和加工创新等多种方法灵活运用,配套辅助设备并首创架管便桥便道等环保措施,采用绳索取心钻探技术,完成最深903.28 m的水平取心钻孔。探索建立的整套技术方案现已逐渐应用成熟,其主要成果可为同类型工程项目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9.
李虎  刘建国  庞通 《海洋学报》2015,37(4):52-61
以PES液体培养基、固体培养基,采用正交设计,开展了长心卡帕藻(Kappaphycus alvarezii)棕色藻株组织培养和愈伤组织诱导实验,探索了蔗糖、光强、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新芽形成和愈伤组织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固体培养基、IBA、6-BA处理可诱导该藻产生愈伤组织,同时固体培养基更利于诱导形成愈伤组织;显微跟踪观察显示,该藻愈伤组织与高等植物的疏松愈伤组织不同,由细丝状细胞组成,系藻枝段中心髓部细胞脱分化形成的致密型愈伤组织;另外,愈伤枝段比新芽枝段有更高的光合和呼吸速率。  相似文献   
50.
海上倾倒是疏浚物的主要处置方式,倾倒活动在一定程度上可引起海洋环境和局部海床变化,进而影响倾倒区的环境容量和倾倒容量。文章在倾倒区选划时倾倒容量计算方法的基础上,引入面积有效利用系数、可继续利用的水深等概念,通过分析倾倒区冲淤环境、流失率和倾倒区有效利用面积等,评估连云港2#倾倒区使用期间的倾倒容量,探索使用过的倾倒区倾倒容量的评估方法。同时,分析海洋环境对倾倒强度和倾倒方式的响应情况,结合倾倒区使用期间海洋环境质量变化,评价倾倒容量的合理性,为海洋行政主管部门在倾倒区管理方面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