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3篇
大气科学   1篇
地球物理   8篇
地质学   15篇
海洋学   7篇
天文学   4篇
综合类   1篇
自然地理   1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6 毫秒
31.
基于问卷调查获取的万份调查数据,构建了以通勤时间/距离为基础数据的职住分离度量模型,即基于频数分布法的通勤时间/距离和基于不同时段/区段范围内居民分布结构的"职住分离强度指数".根据上述判别模型与计算结果,发现:①各样本区居民通勤时间普遍增加,城市外围区轨道交通沿线居民通勤时间多数集中在40分钟以上,自购居民的通勤时间...  相似文献   
32.
塔里木盆地绿洲是中亚干旱区历史时期和现代人类生产和生活的重要场所,也是古丝绸之路和现代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重要节点。对此区域绿洲沉积记录进行研究,可以了解绿洲演化过程,从而进一步对绿洲演化的机制进行分析。由于塔里木盆地周边绿洲人类活动剧烈,导致连续完整的绿洲沉积记录较为缺乏;而且此区域环境变化敏感复杂,沉积记录存在‘同期异相’等特性,限制了对绿洲演化过程和影响机制的探讨。因此,对塔里木盆地绿洲沉积物与绿洲演化过程研究进行系统总结非常必要。通过梳理目前对绿洲和绿洲沉积物的分类与定义,认为除了地貌与沉积相,还需结合表征绿洲沉积阶段的指标体系才能更好地厘清绿洲演化过程。筛选了记录塔里木盆地末次冰盛期以来的24篇绿洲沉积序列的文献,对文献中232个绿洲沉积发育年代和其中的120个河湖相沉积发育年代数据分别进行概率密度统计。总体来看,绿洲沉积与河湖相沉积发育年龄具有较好的一致性,暗示绿洲发育与盆地内部水文过程密切相关。同时,6 ka之前,绿洲发育概率密度与古里雅冰芯δ18O记录的温度具有相同变化趋势,盆地周边高山地区冰川融水可能是绿洲发育的主控因素;6 ka之后,绿洲发育与天山鹿角湾黄土-古土壤序列记录的湿度变化较为一致,绿洲发育可能主要响应于山地降水变化。进一步对塔里木盆地不同区域绿洲发育概率与古环境演化记录进行对比,发现不同区域绿洲发育与古环境记录存在着不一致性。在未来研究中,应该对塔里木盆地各区域大范围不连续的绿洲沉积进行集成研究,构建区域绿洲演化过程和年代框架,在此基础上对控制各区域绿洲发育的因素进行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33.
乌兰布和沙漠腹地古湖存在的沙嘴证据及环境意义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通过大范围的系统野外考察发现,在乌兰布和沙漠腹地存在众多干盐湖,其周围存在不同高度的湖岸堤.其中,贺日木西尼沙嘴最为典型.该沙嘴呈NW-SE走向,海拔高度从1052 m下降至1035 m,长达11 km.是古湖泊发育和存在的重要证据和标志.通过对湖滨沉积物的OSL年代测定,该沙嘴形成于全新世的8.6-7 ka BP阶段,与中国西部许多沙漠出现的相对湿润环境状况相一致.其主要由强劲的风力作用和吉兰泰古湖沿岸流以及丰富的松散物质传输堆积而成.依据该沙嘴的海拔高程和形成年代来推测,在乌兰布和沙漠腹地曾经发育面积巨大的古湖,其范围西到吉兰泰盆地,东延河套盆地西部,形成早全新世的吉兰泰古湖.之后,受区域构造运动和干旱气候的影响,古湖水位下降,水域面积缩小,古大湖解体,导致该沙漠腹地的古湖部分水体逐渐向西退缩,形成了吉兰泰盐湖.在古湖退缩过程中,乌兰布和沙漠腹地残留众多湖泊,随着气候干旱化和蒸发作用的加剧,这些湖泊逐渐演变成盐湖.在强劲的风力驱动下,古湖周围的松散物质被侵蚀、搬运、扩散、堆积成现在的乌兰布和沙漠.  相似文献   
34.
王振龙  赵晖 《地下水》2009,31(6):65-67
水文实验与水资源研究是水文学科和水资源学科发展的基础,在水旱灾害的治理研究中离不开水文水资源的科学实验。随着人类活动影响的加剧,流域的下垫面条件及水资源的补径排条件都发生了很大变化,以往的实验成果已不能满足新时期水文学科发展的需要。回顾了淮河流域水文实验所经历的五个阶段,指出新时期加强水文实验的重要陛和迫切性,分析淮河流域水资源及开发利用特点与存在的水问题,提出新时期水资源的研究方向及研究重点。  相似文献   
35.
荒漠植物红砂稳定碳同位素组成的空间分布特征   总被引:12,自引:4,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文章以荒漠植物红砂(Reaumuria soongorica)为研究对象,通过测定中国境内红砂主要分布区内21个自然种群407个植株的稳定碳同位素(1δ3C)值,同时测定了不同种群内土壤含水量、可溶性盐分含量、有机质、全氮、全磷含量等土壤理化性状指标,分析不同自然种群红砂叶片稳定碳同位素值的空间分布特征以及影响红砂稳定碳同位素值变化的主要因子。研究结果表明,虽然从总体上看红砂1δ3C值空间分布的整体趋势不明显,其1δ3C值与经、纬度和海拔之间没有显著相关关系,但当比较来自于同一气候区两个不同红砂种群时,其叶片1δ3C平均值有明显的自东向西、自北向南显著增加的趋势,分析结果表明土壤含水量是控制红砂1δ3C值在小的空间范围内变化的主导因子。  相似文献   
36.
萨拉乌苏河流域地层沉积时代及其反映的气候变化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下载免费PDF全文
萨拉乌苏河流域位于我国北方沙漠/黄土过渡带和生态脆弱带,它对全球变化反映非常敏感,是研究全球变化的理想区域。本文根据地质测年、气候地层对比,以及地层中气候代用指标的分析,将萨拉乌苏河流域地层和气候变化划分为全新统的风成相与湖相沉积(0~11.5kaBP),早、中期气候较暖湿,晚期气候较干旱;上更新统城川组的风成相沉积(11.5~80kaBP),气候干旱寒冷;上更新统萨拉乌苏组的湖相沉积(80~140kaBP),气候温暖较湿润;中更新统上部的河流相与风成相互层(140~190kaBP),气候冷干与温凉半干旱波动;中更新统上部的冲洪积沉积(190~220kaBP),气候较暖湿等阶段。指出自中更新世晚期以来气候发生频繁波动,无论是暖湿还是冷干阶段,气候都波动频繁,气候变化不稳定性明显。  相似文献   
37.
燕辽-阴山地区 15个碱性岩体同位素年龄的变化范围为 190~268 Ma,其中 10 个年龄在 208~250 Ma之间,指示出它们主要形成于三叠纪. ε_(Nd)(t),ε_(Sr)(t)和Isr(t)初始值 变化范围分别为-3.21~17.19, 11.7~71.5和 0.705 0~0.709 3,平均值依次是-7.09, 36.63和 0.706 8,反映出它们的富集性质.在ε_(Nd)(t)- ε_(Sr)(t)相关图中,这些岩石的投影点 均落在富集地幔演化趋势线内及其附近,并具有地幔铅的同位素组成,表明它们与富 集地幔储库物质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38.
为提升声学多普勒流速剖面仪(ADCP)测流精度,促进水文水资源监测水平,基于水体含沙量(0~20)kg/m3的流速水槽,分析了 ADCP测流精密度及准确度变化特征.实验表明,ADCP测流精密度随水体含沙量增加而增加,在(0.7~0.9)m/s流速范围内,ADCP的测流精密度受含沙量影响较大,0.3 m/s时则受含沙量影...  相似文献   
39.
文昌鱼幼体体腔、血管发育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研究了24,48h文昌鱼幼体体腔、血管的发育状况,旨在为研究文昌鱼体腔细胞、粒细胞的起源和分化提供依据。1 材料和方法1.1 实验材料青岛文昌鱼(BranchiostomabelcheriTsingtauense)24,48h幼体。1.2 方法文昌鱼幼体经2.5%戊二醛(0.1mol/L二甲砷酸钠配制,pH7.3)固定1h,1%锇酸固定1h,然后经系列酒精脱水,Epon812包埋。半薄切片(2μm)经碱性美蓝-品红染色[1],光镜观察、照相。半薄切片定位的样品经超薄切片,醋酸双氧铀、柠檬酸铅染色,JEM-100cx电镜观察、照相。2 结果2.1 光镜观察结果青岛文昌鱼卵子在室温条件下自受精后50~60min…  相似文献   
40.
结合在钱塘江盐官河段对涌潮作用下桩式丁坝动力特性进行的现场测试,首次将有限差分法应用于求解桩式丁坝框架结构受涌潮瞬态荷载作用时的动力响应。其桩周土模型采用Winkler假定,应用有限差分法将桩式丁坝框架结构的各梁柱单元离散后联立起来,从而求得整个结构的动力响应。通过参数研究揭示了结构的形式、结构的刚度、土的剪切波速(即反映桩土相对刚度)对桩式丁坝框架结构横向振动的影响。通过与现场测试结果比较可知,理论计算值与实测值基本吻合,验证了该方法的精度和稳定性。该方法计算过程简单,克服了传统的静力法不能考虑结构的惯性力以及土的粘滞阻尼和动刚度的缺点,对工程实际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