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9篇
地球物理   3篇
地质学   32篇
综合类   3篇
自然地理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6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01 毫秒
31.
庙梁亚期代表着距今7-5Ma期间的地质时期可归这一亚期的动物群有陕西腐谷庙梁动物群、甘肃武都龙家沟动物群、河南新安各地点动物群、山西保德地区部分地点的动物群,以及榆社马会组所含动物群等。庙梁亚期动物群的组成已与保德早中期的有很大区别,其特征是鹿类大量出现并高度分异,三趾马马Hipparion platyodus为主,Chilotherium基本不再出现。各地央梁亚期动物群均典型森林型动物群,广泛分布在我国北部的山西、陕西、河南及甘肃等地。  相似文献   
32.
陕西府谷老高川新第三纪“红层”的划分与时代   总被引:25,自引:6,他引:25  
对陕西府谷老高川新第三纪“红层”岩石地层、磁性地层、生物地层的初步研究结果表明,该区上第三系一般含有中新统上部及上新统下部。上中新统地层的时代相当于Turolian的中、晚期,古地磁年龄约为7.4~5.3Ma,其中含有多层哺乳动物化石;下上新统沉积的时代相当于Ruscinian的早、中期,古地磁年龄约为5.3~4.36Ma。二者在岩性、所含动物群的组合及其性质等方面都存在着较大区别。  相似文献   
33.
符俊辉  薛祥煦 《西北地质科学》1993,14(2):109-121,T003
首次发现并系统研究了河南镇平早白垩世白湾组的孢粉组合及其特征,将其划分为上、下两个孢粉亚组合。上亚组合以Classopollis-Schizaeoisporites-Jugella-Cicatricosispori-tes为特征,下亚组合以Classopollis-Schizaeoisporites为特征。根据孢粉组合特征,把白湾组上段的时代确定为早白垩世,并以上、下两个亚组合分别代表欧特里期-巴列姆期和别里亚士期-凡兰今期。白湾组孢粉组合的发现不仅为河南南部早白垩世地层的划分与对比提供了孢粉学证据,更重要的是对建立周口盆地晚期中生代地层层序及油气勘探的综合评价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一定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34.
通过对大荔人遗址地层地貌的观察与实测,发现洛河大荔人遗址段的地层主要由3套陆相沉积物组成:底部的新近纪和早更新世湖相堆积,中部中更新世的河相堆积以及上部中更新世晚期至全新世的黄土堆积。在洛河大荔人遗址段可以误别出四级阶地,从河流地貌特点和各级阶地的地层特征看,该阶地皆为其座型阶地。运用古土壤断代法和区域河流阶段地发生对比法得出洛河在该地区演化的时间序列:0.9-0.72MaB.P.,0.50-0.40MaB.P.,0.10MaB.P.,0.01MaB.P.在此基础上对该地区地貌演化模式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35.
马牙氧同位素组成与气候指标的定量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提出以马牙的氧同位素组成作为一种新的代用性气候指标,根据全球不同地点现代野生马类(Equus属)的牙齿釉质层氧同位素组成建立了与年平均温度的线性关系:δ(18)O=0.5080T+10.49(r=0.82),证明马牙氧同位素组成响应于大气降水的氧同位素组成,并且能够代表某一生态区域内的多年平均值。由于哺乳动物牙齿的釉质层具有良好的抗成岩作用能力,因此可以利用马牙化石的氧同位素组成来推算地质历史时期的年平均温度值,对第四纪以来的气候环境演变提供定量化的分析资料。  相似文献   
36.
中国北方沙漠地区全新世气候变化的周期性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高精度全新世气候变化研究的深入,千、百年尺度上气候波动、周期性变化和气候事件不断被发现。北大西洋深海沉积物中发现的IRD事件、千年尺度上的约1500年周期性气候振荡已经被许多研究者共识,并在陆地湖泊、冰心乃至沙地和沙漠的沉积物中均有发现。百年尺度上的512年、400年、200年等周期性气候振荡还有待深入研究。研究表明,全新世以来,中国北方地区沙漠的扩大与缩小与全球气候的周期性变化具有密切的相关性,尤其是与千年尺度上的1500年的周期性震荡有关;数年-数十年尺度上的周期性气候振荡对我国沙尘暴的发生起着明显的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37.
末次冰期以来浑善达克沙地粒度组成的环境记录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浑善达克沙地周缘及腹地质量磁化率的测定和粒度分析表明:区域上粒度变化表现为东部较西部粗,腹地较周缘粗,南部较北部粗的规律,说明粒径的大小及土壤的成壤与源区及地表环境有关,同时也说明了浑善达克沙地的形成过程受东亚季风变化的影响;时间上,末次冰期晚期,浑善达克沙地全面扩张,主要表现为现代草场的位置都可找到古风成砂;冰后期,浑善达克沙地成壤作用较好,这个时期属于一个大的成壤期,即使在沙地的腹地也成壤;目前该地区处于成壤期,但成壤作用比冰后期差,粘土含量减少,地表粗化现象严重,表明了人类活动在沙漠化过程中的突出作用。  相似文献   
38.
本文首次发现并系统研究了河南镇平白湾组上段的孢粉组合及其特征,将其划分为上、下两个孢粉组合。下组合以Classopollis-Schizaeoisporites为特征;上组合以Classopollis-Schizaeoisporites-Jugella-Cicatricosisporites为特征。根据孢粉组合特征,把白湾组上段的时代确定为早白垩世,并以下组合代表别里亚斯期-凡兰吟期,上组合代表欧特里期-巴列姆期。白湾组上段孢汤组合的发现与研究,不仅为河南南部早白垩世地层的划分与对比,提供了微古植物学证据,更重要的是对建立周口盆地晚用中生代地层层序及油气勘探的综合评价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一定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39.
大荔人头骨化石产地地层的再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1978年发现大荔人头骨化石以来 ,都认为该化石是产自中更新世晚期的地层中 ,一些学者一直认为其年龄是 180~ 2 0 0 ka B.P.,也有个别研究者认为是 2 30 ka、大于 2 5 0 ka、30 8ka B.P.的。实际上 ,不仅对化石的年龄有不同数据 ,对化石产地地层也有不同的划分与对比。经再研究 ,该区晚新生代地层从上上新统直到全新统都有发育。沉积类型有湖相 ,河流相和风成黄土—古土壤沉积。人类化石层应是上中更新统的下部或下中更新统的上部 ,或更靠下。  相似文献   
40.
民和盆地巴州拗陷的白垩系按其岩性、化石特征和沉积相自下而上分为大通河组、河口组和民和组。根据三组的化石特征,探讨它们的地质时代,并与相关地区的地层进行对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