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16篇
  免费   529篇
  国内免费   683篇
测绘学   211篇
大气科学   449篇
地球物理   419篇
地质学   1573篇
海洋学   503篇
天文学   44篇
综合类   177篇
自然地理   252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50篇
  2022年   61篇
  2021年   62篇
  2020年   73篇
  2019年   68篇
  2018年   70篇
  2017年   58篇
  2016年   61篇
  2015年   67篇
  2014年   131篇
  2013年   81篇
  2012年   93篇
  2011年   103篇
  2010年   95篇
  2009年   113篇
  2008年   124篇
  2007年   148篇
  2006年   131篇
  2005年   156篇
  2004年   136篇
  2003年   107篇
  2002年   76篇
  2001年   87篇
  2000年   99篇
  1999年   115篇
  1998年   86篇
  1997年   99篇
  1996年   90篇
  1995年   156篇
  1994年   94篇
  1993年   87篇
  1992年   71篇
  1991年   93篇
  1990年   84篇
  1989年   61篇
  1988年   33篇
  1987年   47篇
  1986年   31篇
  1985年   35篇
  1984年   26篇
  1983年   28篇
  1982年   22篇
  1981年   13篇
  1980年   13篇
  1978年   9篇
  1977年   8篇
  1976年   6篇
  1965年   9篇
  1959年   8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1986—1987年厄尔尼诺-南方涛动事件形成发展过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利用近期热带太平洋大气—海洋实测资料,对起始于1986年9月的厄尔尼诺(EI-Ni(?)o)-南方涛动(ENSO)事件作了初步分析,发观亦道太平洋月际STS距平、纬向风指数、平均海平面高度距平、南方涛动指数、地球射出长波辐射、大气环流遥相关型和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等在这次ENSO事件发生前后均有显著变化。作者指出,这次ENSO事件中,赤道太平洋海温异常增暖不是象通常那样发生在春季和由南美沿岸向西发展,而是发生在秋季,且首先出现在中赤道太平洋日界线区,而后迅速向东发展,从海温异常增暖的强度和持续时间来看,这次ENSO事件基本属一次中等强度过程。  相似文献   
32.
通过全球定位系统已经观测到了东亚和西太平洋的瞬时构造运动。为了这个目的,已经在这个区域建立了一个连续跟踪网络,即西太平洋GPS整体网络(WING)。从各个观测点观测到的速度来看,像太平洋和菲律宾海板块一样的大洋板块总体上作为一个刚性板块运动,而大陆板块变形强烈。通过在冲鸟岛和其他岛屿的GPS观测速度估算出菲律宾海板块的欧拉矢量。为了得出更详细的东亚速度场,许多出版的速度场数据被利用,为了使它们与普通观测点的数据一致而使用最少二乘指向。结果很清楚的表明印度大陆向欧亚大陆发生碰撞。而且证明在西藏北部速度场发生强烈的弯曲说明侵入的岩石圈向东挤出。这个碰撞的效应甚至更向东影响到韩国和日本。日本地理调查所近来建立了一个由大约1000个GPS永久观测点组成的全国性高密度观测网络。从这个网络获得的速度场清楚地描述了周围板块的运动方向。  相似文献   
33.
中国第22次南极科学考察(2005年11月至2006年3月)期间,测定了南极普里兹湾海域5个站位的从表层至150 m水深的不同层位水样中溶解态和颗粒态234Th,238U的放射性比活度以及颗粒有机碳.利用234Th/238U在上层水体中的不平衡,计算了南极普里兹湾上层水体中234Th的平均停留时间和输出通量.结果显示,随着纬度的增加,上层水体中颗粒态和溶解态234Th的平均停留时间总体趋向减小,并在中纬度站位出现了最低值,分别为1~8和29~48 d,而颗粒态和溶解态234Th的输出通量则在中纬度站位出现了最大值,分别为21~38和26~39 dpm/(m3·d).运用箱型清除模式,利用两种不同的方法估算了各水柱中从真光层底部输出的POC通量,平均值分别达到104.7 mmol/(m2·d)(E法)和120.6 mmol/(m2·d)(B法),表明南极普里兹湾夏季存在很高的新生产力,它将会对该海域碳的生物泵过程产生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4.
河流每年携带大量泥沙,在入海的河口区堆积,并向广阔的海域大面积扩散。其扩散的方向、距离、范围和浓度,对港口建设和航道回淤都有着重要影响。由于这些悬浮泥沙,在海洋中受到随空间和时间不断变化的潮汐、波浪和海流的作用,其扩散图形比较复杂。要想在大区域内取得同步信息,尤其对0—2米范围内的现象,运用常规的调查方法进行观测,是有一定困难的。然而,卫星观测具有多时相、多波段、视野广、可在大范围内取得同步瞬时信息的特点,这就为研究悬浮泥沙流的空间分布、扩散过程和运动规律提供了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35.
36.
由于海水提铀研究的开展,促进了海水中铀的富集机理和溶存形态的研究,这也是近年来国际上在海洋化学方面引起注目的一个研究课题.深入研究这个问题不仅对筛选海水提铀富集剂起重要的指导作用,而且对阐明海洋中铀的转移机理及其成矿作用,对铀的海洋地球化学的研究都有重大意义.国内外已有一些学者研究了海水中的铀的富集机理和溶存形态[1-9].  相似文献   
37.
海道和港湾内的淤积问题必须从二个观点来进行研究。一方面,提出与现有工程淤积斗争的任务,因为这些工程是处于极不利的自然条件下的。另一方面,在选择工程建筑基地之前就应当及早确定将来的汙积量和选择最适宜建筑的、汙积量最小的地段,这也是很重要的。  相似文献   
38.
多晶X光衍射法在工业和科研的许多领域已应用多年。近年来,由于粒子探测技术和测角方法的改进,仪器的稳定度、分辨率、重复性不断提高。六十年代以后,多晶衍射术在海洋地质领域也广泛采用。深海钻探船<格洛玛>号就以此法作为海洋海底岩心矿物分析的主要手段。此外,如海洋粘土的层错  相似文献   
39.
现代海底热液硫化物烟囱体的生长模式研究现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现代海底热液硫化物烟囱体的生长模式一直是人们讨论的焦点,这一问题的澄清有助于增进人们对海底热液活动演化规律的认识,包括烟囱体形成的物源和机制等问题。中国的现代海底热液活动研究正逐步走向成熟,海底热液矿床蕴含的巨大资源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了解烟囱体本身的生长过程对于准确评估矿产资源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0.
文中介绍陆地影像图与港口航道图镶嵌的制图工艺,影像图与港口航道图镶嵌后的成图质量评价。简单阐述了作者在绘制该图种过程中的一些体会,以及影像图取代现有港口航道图上陆地地形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