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9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44篇
测绘学   1篇
地球物理   5篇
地质学   146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研究区位于格陵兰东部成矿带Jameson Land盆地,盆地内已发现铜、铅、锌等多种矿产资源。对研究区矿床地质特征研究表明,铜、铅、锌等金属地表矿化特征明显、矿化强度大、分布范围广、矿化层位厚度大,具多赋矿层位、多矿化类型的特点,且矿化主要受上二叠统Foldvik Creek组(FC组)灰岩和下三叠统Pingo Dal组(PD组)砂砾岩控制,具备形成大型甚至超大型Cu-Pb-Zn矿床的条件,找矿潜力巨大。在详细研究矿体地质特征、矿石特征的基础上,对矿床成因进行了讨论,为研究区找矿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思路。  相似文献   
32.
511铀矿床是典型的层间氧化带型砂岩型铀矿床,铀主要富集在氧化-还原过渡带。同样,Se、Mo、Re也是氧化-还原敏感元素,在氧化-还原过渡带也可能富集,但U、Se、Mo、Re的地球化学性质又有差异,在空间上又可能分离,查明U、Se、Mo、Re的富集规律,有助于了解该矿床的成矿机理,对Se、Mo、Re等伴生元素的综合利用也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3.
铀成矿作用是我国中-新生代大规模成矿作用的重要组成。火山岩型铀矿床是我国最重要的铀矿类型之一,主要分布在我国东部地区。该类型矿床储量和大于3000t以上矿田(矿床)的数量均占我国已探明铀矿床储量和大型矿床数量的20%左右。我国火山岩型铀矿找矿工作始于20世纪50年代,半个多世纪的勘查与研究工  相似文献   
34.
35.
以相山横涧-岗上英铀矿床为研究对象,笔者通过显微镜下薄片鉴定、电子探针测试及岩石地球化学分析等方法,对该矿床的围岩蚀变及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矿床的蚀变种类繁多,主要有水云母化、钠长石化、绿泥石化、碳酸盐化、萤石化、黄铁矿化和硅化等。矿床具有明显的蚀变分带特征,可分为5个蚀变带。赋矿围岩(花岗斑岩)的岩石地球化学特征显示其具有高硅、富碱、低钙镁的准铝质-过铝质特性。蚀变岩石主量、微量及稀土元素含量均有规律变化;主量元素(Ca、Mn、K)、不相容元素(Sr、Th、P、Y、Yb)和重稀土元素明显富集,Mo、W、Pb、Zn是寻找铀矿化的指示性元素。蚀变岩微量元素分布模式和稀土元素配分模式与正常围岩的模式一致,表明蚀变作用对它们的影响较小,成矿物质具有深源特征。  相似文献   
36.
为了理清地形地貌对砂岩型铀矿赋存的制约作用,基于GIS技术,利用DEM影像数据提取了中卡兹库姆地区高程、坡度、坡向、地形起伏度及条带剖面等各类地貌因子,并与研究区探明的砂岩型铀矿进行空间关联与定量化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砂岩型铀矿赋存的有利地形地貌条件:高程为100~400 m、坡度为0°~5°、地形起伏度为10~35 m、亚流域面积-高程积分值为0.3~0.6;中卡兹库姆地区存在4个较为明显的夷平面,高程分别为:Ⅰ级2 200 m,Ⅱ级1 600 m,Ⅲ级1 100 m,Ⅳ级330~400 m,砂岩型铀矿发育于Ⅳ级夷平面附近;砂岩型铀矿集中于低海拔和低地形起伏度的地区,二者可作为砂岩型铀矿找矿预测的主要参考因素。最后根据地貌因子圈定了中卡兹库姆地区砂岩型铀矿赋存的有利区域,为该区砂岩型铀矿找矿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7.
高山寨钨多金属矿床处于粤东梅州地区,位于莲花山断裂带的北西侧,属新华夏系第二个隆起褶皱带南段与南岭东西复杂构造带南缘交接复合部位。研究基于详细的岩相学观察,对该矿床含矿石英脉中的10个石英包裹体片中流体包裹体进行显微测温和激光拉曼光谱分析,从而为探讨其流体性质及成矿机制提供依据。通过研究分析,该矿床主要有五种类型流体包裹体,分别为:富液相、富气相、纯液相、纯气相以及含CO_2三相流体包裹体。选取富液相流体包裹体和少量的含CO_2三相流体包裹体进行测温。据温度测试结果推测,石英中的流体包裹体经历至少两次流体活动。富液相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分布较广(156℃~380℃),可分为低温区间(181℃~240℃)、高温区间(261℃~338℃);含CO_2三相流体包裹体的均一温度(290℃~347℃)与富液相的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高温区间的较为一致,但三相流体包裹体盐度(0.4%~4.9%)低于富液相包裹体(1.2%~12.5%)。从本次实验结果推测高山寨钨矿床成矿机制为:在成矿流体演化过程中,高温阶段发生流体沸腾作用,导致部分金属矿物发生沉淀;低温阶段成矿流体经历了自然冷却作用及与低温低盐度的流体混合作用,导致金属矿物沉淀富集成矿。  相似文献   
38.
青山堡岩体位于阿拉善弧型构造南缘之龙首山隆起中段,紧邻芨岭岩体,是龙首山-祁连山铀矿成矿带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理清岩体源区性质和演化过程,还原大地构造动力学背景,对青山堡岩体进行系统的地质地球化学研究。常量元素地球化学分析显示,青山堡岩体属于富硅富钾的钙碱性花岗岩类;稀土元素方面,细晶花岗岩呈现出平缓的配分曲线、强烈的Eu谷特征(δEu=0.05),而其余花岗岩类样品均呈现出明显的配分曲线右倾趋势,Eu谷程度较小(δEu=0.43~0.89);微量元素方面,各岩体样品基本均富集Th,U,Nb,Zr,Hf等高场强元素和La,Nd,Y,Lu等稀土元素,亏损大离子亲石元素Ba,Sr,P和高场强元素Ti等,而细晶花岗岩具有极低的Sr值(9.4)和非常高的Yb值(9.34);青山堡岩体中粗粒钾长花岗岩的锆石U-Pb年龄为441.6±4.2 Ma(MSWD=1.4,n=14),细晶花岗岩的锆石U-Pb年龄为430.1±5.6 Ma(MSWD=1.8,n=11),与阿拉善地块的碰撞运动时间(加里东晚期)相一致;全岩Sr-Nd同位素分析显示青山堡岩体具有较低的初始(~(87)Sr/~(86)Sr)_i比值(0.663 767~0.707 767)和较低的εNd(t)负值(-0.1~-7.4),其应起源于古元古代龙首山群古老基底地壳物质的重熔,但也有部分地幔物质的贡献。综合分析认为,青山堡岩体除细晶花岗岩外均形成于阿拉善地块与北祁连岛弧的碰撞造山运动,为I型花岗岩;而细晶花岗岩应是碰撞造山作用期后伸展运动的产物,属于A型花岗岩。  相似文献   
39.
贵州天柱大河边重晶石矿床硫同位素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贵州天柱大河边重晶石矿床硫同位素组成进行了系统研究,该矿床重晶石的硫同位素组成为36.7‰-41.6‰,具有比同期海水硫酸盐高得多的硫同位素组成特征,且在834S分布直方图上呈塔式,表明形成该矿床的硫来源单一,主要来自于海水中硫酸盐并经历了较强的生物细菌分馏作用,且矿床形成环境为半封闭一封闭的台地泻湖环境。  相似文献   
40.
通过对比研究赣南上窖铀矿床各类岩(矿)石的微量元素、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讨论了上窖铀矿床的成矿物质来源与成矿模型。地质、元素地球化学资料表明:(1)印支早期花岗岩与燕山早期花岗岩较高的U含量和较低的Th/U值,反映了两者均具备为区内铀成矿提供充足铀源的能力,并且燕山早期花岗岩提供铀源的潜力更大。(2)水云母化蚀变基本不改变原岩微量元素、稀土元素的含量和配分特征,但叠加赤铁矿化时则伴随U的富集甚至矿化,出现稀土元素的活化转移,说明赤铁矿化与铀矿化关系更为密切。(3)辉绿岩的微量元素配分曲线具有幔源特征,明显区别于花岗岩和铀矿石,且蚀变辉绿岩的U含量和U/Th值明显较新鲜辉绿岩高,说明上窖铀矿床的成矿物质非源于辉绿岩;矿床大面积的赤铁矿化暗示辉绿岩为铀成矿作用提供了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挥发分和矿化剂(CH_4、CO、CO_2、H_2S、Fe~(2+)),从而使迁移态的U6+还原成U4+并沉淀成矿。(4)铀矿石与花岗岩的微量元素配分曲线相似程度高,且为递变关系,说明上窖铀矿床的成矿物质来源于花岗岩;铀矿石的稀土元素总量明显低于花岗岩和辉绿岩,表明成矿流体具贫稀土元素的性质。根据上窖铀矿床的成矿地质背景、岩体-构造-蚀变"三位一体"控矿要素以及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进一步补充和完善了该矿床的成矿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