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4篇
测绘学   4篇
大气科学   4篇
地质学   42篇
综合类   7篇
自然地理   6篇
  2024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53 毫秒
31.
2020年陕西省年平均气温正常略高,降水量正常略多,日照时数偏多。全省平均气温128 ℃,较常年偏高07 ℃。冬季(2019年12月1日—2020年2月29日)全省平均气温16 ℃,是1961年以来同期第三高,为区域强暖冬年份。全年共出现了6次强冷空气过程,其中2次达寒潮等级。春季全省平均气温142 ℃,较常年同期偏高13 ℃,是1961年以来同期第五高。春季遭遇了3次大范围的低温雨雪天气过程,经济作物冻害较重。夏季全省平均气温232 ℃,较常年同期偏低02 ℃。陕北和陕南接近常年,关中偏低,为弱凉夏。全省平均年降水量6935 mm,正常略多。春季降水少,入汛前期全省大部出现阶段性中到重旱。夏季降水显著偏多,是1961年以来仅次于1981年的同期第2高值年。其中,8月暴雨多、强度大、水灾严重。全年出现冰雹66站次,为1961年以来最多。2020年秋雨期短,雨量小,秋雨综合强度弱。全省大气环境持续改善,2020年全省PM10、PM25平均质量浓度分别比2019年降低119%、102%。  相似文献   
32.
通过详细的岩芯观察、录测井资料分析,并结合区域地质资料和前人研究成果,对白音查干凹陷下白垩统都红木组的沉积相特征和沉积演化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表明,白音查干凹陷主要发育扇三角洲相、辫状河三角洲相、浊积扇相和湖泊相4种沉积相类型。其中,扇三角洲和浊积扇在陡峭的北坡发育,辫状河三角洲在宽缓的南坡沉积,湖泊相分布在扇三角洲和辫状河三角洲的侧翼及凹陷的中心。都红木组沉积时期白音查干凹陷处于强裂陷向坳陷转化阶段。根据残留地层分布特征,其沉积演化可分为早、中、晚3个时期,从早期至晚期,扇三角洲和辫状河三角洲的面积不断缩小,分别后退了约3km和4-11km,湖泊沉积成为主体。  相似文献   
33.
螺纹粘扣是钻具失效的常见形式。旋转台肩式螺纹在目前的钻具螺纹中占很大比例。通过对旋转台肩式螺纹粘扣产生原因的分析,指出材料、加工和使用因素对螺纹粘扣都会产生直接影响。提出了预防粘扣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34.
乌兰布和沙漠灌溉农田深层渗漏特征与水量平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干旱区分布着大面积的灌溉农田,改造沙漠(包括戈壁)为灌溉农田仍为治沙的重要途径,深层渗漏是地表水温过程及优化灌溉制度的重要参数。针对乌兰布和沙漠熟化的灌溉农田,保留50 cm的耕作层熟化土壤,分别客换50~150 cm砂土、壤土和黏土,配置成为3种土壤类型样地,实时监测了当地农民对农田的实际灌溉量与灌水量、土壤含水率及深层渗漏量。结果表明:(1)2017年4月17日的单次灌水量118.64 mm后,砂土、壤土、黏土样地150 cm深层出现渗漏的时间分别为灌溉后的13、72、257 h。(2)单次灌水量118.64 mm的15 d后,砂土、壤土、黏土样地150 cm深层渗漏量分别为110.87、12.2、0.8 mm。(3)2017年生长季内(4月1日至10月30日)5次灌溉水总量为641.53 mm时,渗漏水总量为砂土449.60 mm、壤土270.60 mm;土壤的蓄水量变化为砂土-48.79 mm、壤土-35.32 mm。(4)砂土、壤土和黏土的渗漏水量差异是影响灌溉水量和频率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35.
基于遥感和GIS技术手段,利用2000—2009年生长季的MODIS数据对柴达木盆地南缘绿洲进行了土地覆盖分类,得到前期(2000—2004年)和后期(2005—2009年)两期土地分类图以及2000—2009年土地覆盖类型变化趋势图,分析了2000—2009年10 a尺度上该地区土地覆盖类型的面积变化以及空间分布格局。分析得知,柴达木盆地南缘绿洲同时存在两种演化趋势:绿洲化和荒漠化。近10 a来绿洲化的总面积为1 040 km2,占研究区面积的4.58%,主要集中在荒漠化区域与稳定区域之间;荒漠化的总面积为399 km2,占研究区面积的1.76%,其中80%集中在绿洲边缘(4 km以内),也就是说,绿洲的边缘地区相对于绿洲的其他区域更易于发生荒漠化现象。从整个研究区来看,绿洲化趋势高于荒漠化趋势,其原因可能主要是由于近年来气候变暖,昆仑山上大量冰雪融化,为下游绿洲提供了一定的水资源,但绿洲上游一些地区人类活动的加剧使用了大量的水资源间接地影响了绿洲的演化,使得绿洲边缘水资源缺乏的地区荒漠化加剧。  相似文献   
36.
利用钱塘江南岸萧山地区SE2孔的粒度资料,分析了粒度参数、频率分布曲线和概率累积曲线的 特征,并结合沉积物的岩性、沉积构造和有孔虫的分布特点,探讨了该区自晚第四纪以来的沉积环境演化。结 果表明,晚第四纪以来,钱塘江南岸地区依次接受了河床相、河漫滩相、潮坪相、近岸浅海相和河口湾相5种 沉积。河床相沉积物以砂砾为主,粒度参数变化较大,概率分布曲线为3段式,频率分布曲线为不对称的双峰 式,主要发育块状层理,生物化石稀少。河漫滩相以细砂、粉砂级沉积物为主,频率分布曲线为单峰式,富含 生物壳体碎屑和植物根茎。潮坪相沉积物表现为粉砂和黏土互层沉积,粒度参数变化频繁,频率分布曲线多为 双峰式,韵律层理发育。近岸浅海相沉积物主要为淤泥质黏土,粒度参数稳定,概率分布曲线为2段式,以悬 浮组分为主,频率分布曲线为单峰式,有孔虫含量丰富。河口湾相沉积物以粉砂和细砂组成的韵律性沉积为主, 粒度参数富于变化,概率分布曲线为3段式,频率分布曲线为双峰式。  相似文献   
37.
近年来,在浙江省北部钱塘江河口湾地区发现并开发了大量的晚第四纪浅层生物气藏。末次盛冰期,全球海平面的下降使河流梯度增加,下切作用增强,导致钱塘江下切河谷的形成。下切河谷内的沉积序列从下到上可划分为4种沉积相类型,分别为河床相、河漫滩-河口湾相、河口湾-浅海相和河口湾砂坝相。 所有的商业浅气田和气藏都分布于太湖下切河谷和钱塘江下切河谷及其支谷的河漫滩-河口湾相砂体中。钱塘江下切河谷的河漫滩-河口湾砂体埋深30~80 m,厚3~7 m,被非渗透的黏土包围,可能代表了下切河谷内分布的潮流沙脊。快速堆积的河口湾-浅海相沉积物为生物气藏的形成提供了充足的源岩和良好的保存条件。 河漫滩-河口湾相的黏土层为研究区浅层生物气藏的直接盖层,主要分布在下切河谷内,其埋深、残留地层厚度和孔隙度范围分别为30~80 m、10~30 m和42.2%~62.6%。河口湾-浅海相的淤泥层为间接盖层,覆盖了整个下切河谷,其埋深、残留地层厚度和孔隙度范围分别为5~35 m、10~20 m和50.6% ~53.9%。黏土层和淤泥层的孔隙水压力远大于下伏砂体的孔隙水压力,其差值可达0.48 MPa。在储集层和盖层分界面即浅气藏的顶部,孔隙水压力值达到最大。黏土层和淤泥层的孔隙水压力可以超过砂质储集层中气体压力和孔隙水压力之和。黏土和淤泥盖层的高孔隙水压力可能是浅层生物气被完全封闭住的最重要因素。直接盖层的封闭能力比间接盖层要好。黏土层和淤泥层的孔隙水压力消散时间很长,有时候很难达到稳定状态,这表明黏土层和淤泥层的渗透性差、封闭性好。随着埋深的增加,其压实程度和封闭性能增加。与黏土层和淤泥层相比,砂层的孔隙水压力消散较快,很容易达到稳定状态,而且消散时间与埋深无关,表明砂层渗透性好、封闭性差。气体一旦进入砂层,孔隙水就不能有效释放,导致砂层的孔隙水压力消散时间比黏土层和淤泥层的要长,这可能与生物气在孔隙水压力释放后的快速补充有关。  相似文献   
38.
桑合地区是白音查干凹陷的一个重要含油区.其基础地质研究比较薄弱.综合运用岩心和录测井资料,结合区域地质背景,对白音查干凹陷桑合地区都红木组一段的沉积相类型及其分布、演化特征进行了全面系统的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都一段主要发育扇三角洲、湖泊和滑塌浊积扇三种沉积相类型.平面上从凹陷边缘至中心、垂向上自下而上,沉积物粒度由粗变细,沉积相由扇三角洲相、滨浅湖相渐变为半深湖一深湖相.利用岩石组分和重矿物成分进行物源分析,认为桑合地区沉积物来自凹陷北部的巴音宝力格隆起,并具有多期次、阵发性、近物源的特点,母岩岩性主要为沉积岩,其次为岩浆岩,见少量变质岩.  相似文献   
39.
砂岩透镜体 / 泥岩接触带钙质界壳是含油气盆地泥岩(烃源岩)-流体(油、气、水)-砂岩(储集岩)相互作用过程中的产物。烃源岩-地层水相互作用生成的有机酸促使烃源岩中矿物、特别是碳酸盐矿物的溶解。烃源岩中生成的烃类流体和地层水,在驱动力的作用下,向临近的砂岩透镜体内运移,同时携带含碳酸盐的有机酸一起运移。烃源岩-水溶液作用后的流体重新进入到一个新的储集岩,在新的物理化学环境中要与储集岩再次发生作用。流体与储集岩作用的直接结果是方解石和白云石沉淀到储集岩中,它们将占有原岩的部分孔隙空间,形成胶结物,进而形成钙质界壳。这样形成的碳酸盐胶结物为晚期胶结物,主要为含铁方解石和铁白云石。砂岩透镜体碳酸盐胶结物含量与孔隙度、渗透率和含油饱和度存在很好的负相关性。钙质界壳的存在使得孔隙结构也发生变化:原生孔隙被碳酸盐胶结物充填,发育的次生孔隙是碳酸盐胶结物的晶间和晶内微孔隙;压汞曲线较陡,排驱压力和中值压力高;喉道偏细,分选较差。东营凹陷牛35井沙三中段2 939 ~3 003 m井段6个主要砂层组的精细解剖表明,砂岩透镜体 / 泥岩接触带钙质界壳是控制砂岩透镜体成藏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40.
松辽盆地北部白垩纪超层序特征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松辽盆地北部白垩系由3个超层序组、8个超层序、28个沉积层序组成。断陷湖盆期发育3个超层序和6个沉积层序,以火山岩与粗碎屑岩组合为特征。断拗转化期形成1个超层序和4个沉积层序,以中粗碎屑岩为特征。典型的大型拗陷湖盆期,可识别出3个超层序和15个沉积层序,以湖泊、三角洲相中细碎屑岩沉积为主,水进体系域和高水位体系域沉积时期半深湖-深湖相暗色泥岩广为发育。湖盆萎缩期,可识别出1个超层序和3个沉积层序,以湖泊、三角洲相中粗碎屑岩沉积为主。超层序组界面包括白垩系基岩顶面、营城组顶界面和嫩江组顶界面,与燕山运动各主要幕次形成的区域不整合面相对应,区域构造运动对其起着重要的控制作用。超层序界面可以是上述超层序组界面,也可由平行不整合面和剥蚀界面构成。超层序界面处沉积间断的时间较长,河道下切、地层缺失、暴露等沉积现象发育,与岩石地层单位界面一致。沉积层序界面处沉积间断的时间相对超层序界面要短,与岩石地层单位界面往往不一致。超层序界面在地震剖面上最明显的特征是出现削截、上超和顶超等反射终止现象,岩性、测井曲线也发生剧烈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