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0篇
大气科学   38篇
海洋学   1篇
综合类   1篇
自然地理   1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1.
华南前汛期大范围暴雨的合成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利用多时间尺度NCEP/NCAP再分析资料、TBB资料,通过合成分析、动力诊断等方法,对华南大范围暴雨高低空共同特征进行了探讨,得出:华南暴雨区位于200hPa高空急流入口的右侧,高空辐散中心区下方,同时位于200hPa南亚高压北缘和中纬度脊前辐射气流中。对于低层而言,暴雨区位于850hPa低空急流轴的左侧。  相似文献   
32.
利用常规、非常规观测及NCEP再分析资料,对比分析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中γ系统造成的极端大风和中β 系统造成的致灾冰雹过程。(1)高低空急流耦合为强对流天气提供有利背景条件,锋面及辐合线为触发系统。大风过程锋面、冰雹过程高空槽动力作用更强。(2) 均具有强的上干冷下暖湿不稳定层结、强下沉动能、CAPE及中低层垂直风切变,大风过程中层干层更显著,冰雹过程CAPE更大。(3) 冷池出流与环境风垂直切变维持平衡使上升速度区呈垂直状态,利于飑线发展。变压风与冷池共同影响使风暴发展并向变压低中心移动,大风过程冷池前沿与变压低中心在广西临桂迭加,表明强风暴造成的下击暴流与低层中气旋迭加导致极端大风。(4) 大风、冰雹均由镶嵌在飑线系统中的超级单体风暴造成,超级单体强回波中心达65 dBZ,具有弱回波区、三体散射。大风过程强风暴借助冷锋热力边界的斜压性形成低层中气旋,低层钩状回波更明显,并有明显的MARC及强回波核心下降特征;冰雹过程强回波质心高,VIL达55~65 kg/m2,并有跃升现象。(5) 均有中等强度中气旋。大风过程中气旋比冰雹过程低,半径明显减小。大风过程中气旋与龙卷涡旋特征同时出现,对极端大风有预警作用。   相似文献   
33.
以国家T106产品的物理量预报场为基础,选取能反映降水的动力、热力特征的单因子场和组合因子场,对桂林市13个站的降水逐站进行分级并建立相应模型,再用当日数值产品用相似离度法确定最短相似距离,作出当天的逐站降水分级预报,并以Windows98为工作平台,以图形和文本2种方式直观显示出来。  相似文献   
34.
桂林暴雨天气的螺旋度特征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常规探空资料,对桂林地区1988 ̄1997年10a间的汛期(4 ̄9月)的暴雨天气的螺旋度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大多数大暴雨天气过程的螺旋度的峰值出现于02时。螺旋度可以作为一个预报大暴雨天气的新参数加以应用。  相似文献   
35.
应用常规探空资料,对桂林地区1988~1997年10a间的汛期(4~9月)的暴雨天气的螺旋度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大多数大暴雨天气过程的螺旋度的峰值出现于02时。螺旋度可以作为一个预报大暴雨天气的新参数加以应用。  相似文献   
36.
通过坐标变换,把极坐标转化为直角坐标系,把桂林200×200km范围内资料网格化,同时,通过确定反射率和垂直液态水含量值的大小和水平阈值来预报强降水和强对流天气。  相似文献   
37.
广西一次特大暴雨的MCC演变过程及结构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Micaps、NCEP再分析资料、FY-2C卫星和多普勒雷达等资料,对2010年6月初广西-次特大暴雨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 850 hPa低涡切变、500 hPa高原槽和地面静止锋是此次强降雨的主要影响系统.较强的能量锋区、中低层明显的对流不稳定层结及高层下伸呈漏斗状分布的θsc和明显的湿度锋是中尺度对流系统产生的有利天气模型,而高对流有效位能、较低的自由对流高度、较大的低层湿度和垂直风切变,有利于强降水超级单体的发生、发展.(2)贵州西部-河池向东南方向移动的中尺度对流系统(MCS)云团与桂东南西北上的MCS云团在桂中合并后发展为中尺度对流复合体(MCC),该MCC在桂中长时间停滞后缓慢东移、南压是此次过程的主要云图特征.(3)雷达回波显示,此次过程期间广西中西部地区形成了大范围的积层混合型降雨回波,其入流区呈西北-东南向的强回波带上有多个强对流风暴发展,强回波带前期长时间稳定少变及后期缓慢偏东移造成的“列车效应”,是广西中西部地区出现大范围暴雨-特大暴雨和强雷电天气的重要原因.位于来宾市强降水超级单体风暴属于低质心对流系统,在发展阶段,风暴呈超级单体回波钩状结构,并包含着一个与低层弱回波相联系的前侧“V”形缺口,相应的径向速度图上出现弱中气旋;在强盛阶段,风暴呈波状,反射率因子由低往高向低层入流倾斜,其有前侧和左后侧分别存在“V”形缺口,低层入流位于风暴前侧的“V”形缺口上,相应的径向速度图上是一个中等强度、发展成熟的中气旋,后侧有较强的下沉后侧入流.  相似文献   
38.
广西一次强降雨TBB场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FY-2E卫星的相当黑体亮温(Black-Body Temperature,TBB)等经纬度投影数据(水平分辨率0.1°×0.1°)和NCEP/NCAR的再分析资料,对应分析2010年5月31日至6月2日TBB平均场分布特征及其演变特点.结果表明:TBB比较好的展示了强降雨落区及强度的变化特点,TBB的梯度变化与强降雨的演变有明显的对应关系,TBB梯度突降时,降水随之增强,突升时,降水随之减弱.丰富的水汽从南海源源不断沿副高西侧向华南上空输送,与高空槽引导下的冷空气在华南上空交汇,对广西上空的强降雨云系的发生、发展和维持起着重要作用.同时,TBB低值区在广西中部暖式切变附近稳定少动,给该地区造成长时间的强降雨天气.  相似文献   
39.
利用地面和高空观测资料、自动站观测资料、多普勒天气雷达观测资料和NCEP的FNL再分析资料对2015年11月20日广西一次深秋暴雨过程进行天气学诊断,并对过程中降水时空差异做成因分析。结果表明:暴雨过程发生在副热带高压位置偏西偏北,低层大气偏暖偏湿的异常气候背景下。暴雨过程中降水时空特征存在差异:北部雨强较小,降水时间长,暴雨落区集中;南部雨强较大,暴雨落区分散,雨带多处断裂。北部条件性对称不稳定层结造成带状回波强度比南部条件不稳定环境下的飑线强度弱,而持续时间长。北部是强水汽辐合区,湿层深厚,偏南气流的水汽输送对降水维持有重要作用;南部"上干下湿"结构有利于近地层辐散气流加强以及飑线移速加快。北部风向垂直切变小,造成带状回波后向传播,"列车效应"造成长时间降水;南部风向垂直切变大,导致飑线右向传播,视觉上表现为飑线快速东移和"跳跃式"东移。背景环流和要素分布差异使广西北部和南部中尺度对流系统的发展特征不同,最终导致降水时空差异。  相似文献   
40.
海洋导管架平台抗震可靠性分析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渤海湾的两座典型海洋导管架平台为研究对象,运用非线性逐步破坏分析方法,提出了在环境荷载作用下海洋导管架平台结构抗震可靠性的分析方法,并计算了相应的可靠度.计算与分析结果表明,本例的海洋导管架平台的抗震可靠度较大,即失效概率很小,而且该分析方法是一种较为简单、实用和可靠的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