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3篇
地质学   4篇
海洋学   53篇
综合类   2篇
自然地理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31.
利用埕岛海域109个井位的地质勘察资料,对其海底地貌类型和海底表层沉积物类型进行了统计,结果表明,大多数井位海底微地貌类型为平滑海底地貌,冲刷地貌、残留台地地貌和斑状地貌只是在局部海域出现;研究区海底表层沉积物主要有粉土、粉质黏土、淤泥质粉质黏土和淤泥4种.依据不同海域的水深地形、海底地貌、地层分布特点和工程地质性质,将研究区划分为Ⅰ区、Ⅱ区、Ⅲ区和Ⅳ区.选取具桩靴和无桩靴平台,使用API公式分析了在各海域的适宜性.具大桩靴平台在Ⅰ区、Ⅱ区和Ⅳ区具有较好的适宜性,在Ⅲ区铁板砂较厚的区域就位时,应满足刺穿分析,同时避免在陡坡带或垅岗边缘地带就位.深插桩平台适合在各区就位,宜选择20~30 m深度内的冲积相地层作为桩端持力层.  相似文献   
32.
随着人类开发活动的加剧,靖海湾沉积动力环境受到显著影响。靖海湾57个站位的表层沉积物调查资料的分析结果表明,靖海湾表层沉积物以砂质粉砂和粉砂为主,含有少量泥,沉积物粒径偏小;随着水动力条件的增强,表层沉积物平均粒径增大,分选系数呈增大趋势,正偏更显著;以此为依据,利用Pejrup三角图式把靖海湾划分出4个沉积动力环境单元,结合粒度概率图,认为靖海湾沉积物搬运方式以悬浮为主,跃移次之,并有少量以推移方式搬运,随着水动力条件的增强,悬浮组分减少,跃移组分和推移组分增加。  相似文献   
33.
利用登州浅滩区域2004、2010年2期水深地形资料以及86个表层沉积物样品,对登州浅滩近期(2004-2010年)规模、形态、冲淤演变及表层沉积物输运趋势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挖沙活动及泥沙供应量降低等因素综合作用下,2004-2010年登州浅滩由1991-2003年间的缓慢恢复转而大面积蚀退,-10 m等深线围成的面积减少5.9km2;受浅滩大面积蚀退的响应,登州浅滩成为表层沉积物汇聚中心,使周边区域表层沉积物净输运方向均指向浅滩.  相似文献   
34.
根据庙岛海峡附近海域6个站位的大潮和小潮期海流资料和悬浮泥沙浓度等实测资料,分析了庙岛海峡附近海域悬浮泥沙时空分布及变化规律,并初步探讨了潮流对悬浮泥沙浓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水平方向上,庙岛海峡处悬浮泥沙浓度较大,周边深水区浓度较小;在垂向上,悬浮泥沙浓度呈现从表层至底层逐渐增加的规律。在时间序列上,研究区悬浮泥沙浓度大潮期较大,小潮期较小;悬浮泥沙浓度随时间呈现明显的周期性变化,大潮期悬浮泥沙浓度变化周期主要集中在6~8h,小潮期各站均存在4~6h和6~8h两类尺度变化周期。悬浮泥沙浓度随着潮流流速的增大而增加,但是悬浮泥沙浓度的最大值较流速峰值存在1~2h的滞后;由于再悬浮作用、水体层化和表中层落淤的原因,悬浮泥沙浓度对流速的响应表现为底层对高流速的响应比较明显,表层对低流速的响应比较明显。  相似文献   
35.
依据山东半岛东部海域79个站位表层沉积物微量元素测试结果,分析了研究区微量元素含量空间分布特征,识别了沉积物来源,探讨了其控制因素和沉积物输运模式。结果表明,研究区表层沉积物微量元素中Ba和Sr平均质量比最高,分别为465μg/g和198μg/g;Ba含量整体呈中间低、四周高的趋势; Sr整体呈近岸高、离岸低的分布特征。除Ba和Sr外, Cr、Cu、Ni、Pb、Co和V含量空间分布特征基本一致,整体呈近岸低、离岸高的分布特征。通过m(Cr)/m(V)-m(Ni)(m表示元素质量比,μg/g)散点图判别,研究区沉积物主要来源于黄河物质,南部可能有少量长江物质输入。微量元素的分布受物源和粒度效应的控制。研究区微量元素除Ba、Sr外,其余元素与平均粒径呈正相关, Sr元素则与平均粒径呈负相关性,Ba与沉积物粒径无明显相关性。黄海沿岸流携带黄河物质绕过成山头后在研究区发生沉积,同时受到北上黄海暖流的阻隔,在研究区南部发生混合扩散后沉积。研究成果对于补充完善山东半岛泥质区的物源和输运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6.
通过收集和实测到的研究区水位、潮位、潮流验证、沉积物类型和粒度参数、水深地形、风、径流值等边界条件,运用泥沙运动控制方程、泥沙再悬浮及再沉积方程,进行了工区泥沙运移相关参数的计算和模拟分析,并预测了工程实施后,工区内、外动力作用的程度和泥沙的蚀淤趋势发展。结果表明:开采区海采项目结束后,其淤积速度自NE 2~5 cm/...  相似文献   
37.
基于渤海湾西南部海域3次表层沉积物调查资料,通过表层沉积物粒度数据研究沉积物类型和分布特征,在空间和时间尺度上探讨沉积物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研究区表层沉积物主要以砂质粉砂和黏土质粉砂为主,西北部沉积物较细,东南部沉积物相对较粗,深水区沉积物较细,浅水区沉积物相对较粗;研究区浅水区分选性好于深水区,东南部分选性好于西北部...  相似文献   
38.
39.
离岸人工岛对砂质海岸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海阳人工岛拟建在砂质海岸外。运用冲淤数值模拟方法,模拟了海阳人工岛建成后在无风理想状况和各向大风条件下海底的蚀淤变化,据此分析人工岛建设对砂质海岸可能产生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人工岛建成后,周边区域整体呈微淤积状态,基本维持了在工程建设前的状态;人工岛北侧和南侧始终处于微冲刷状态,不会形成连岛沙坝;其东侧、西侧局部区域呈微冲刷状态,利于砂质海岸的维护;在波、流综合作用条件下人工岛工程的建设不会使北侧的海滩产生较明显的蚀淤变化。  相似文献   
40.
舟山群岛附近海域三维水动力数值模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ECOM模型模拟了舟山群岛附近海域流场和三维水动力特征,研究综合考虑了长江、钱塘江径流以及垂向温盐变化引起的斜压效应。考虑到实际岛屿形状和海底地形,平面采用直角坐标系,垂向采用σ坐标系,使垂向沿水深的分层更趋合理。通过多个验潮站的调和常数和实测海流资料的验证,计算结果与实测结果符合良好。结果显示,舟山群岛附近海域潮汐日不等现象显著,高高潮与低高潮的潮位差值为41~77cm,至杭州湾内最大差值可达109cm;潮流日不等现象不明显,两次最大涨潮流速差值为0.5~20cm/s,平均流速差为4.9cm/s;两次最大落潮流速差值为0.5~23cm/s,平均流速差为7.3cm/s,且底层差值大于上层差值,说明研究区属于不正规半日潮汐、正规半日潮流海区。本海区最大涨潮平均流速为120~213cm/s,最大落潮平均流速在105~182cm/s之间,基本以舟山群岛为界,东侧涨潮流速大于落潮流速,西侧落潮流速大于涨潮流速。数值模拟结果基本上体现了舟山群岛附近海域的潮流场状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