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24篇
  国内免费   6篇
大气科学   2篇
地球物理   34篇
自然地理   1篇
  2023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利用东港(40°N,124°E)台站于2013年9月15—16日的OH气辉成像观测数据报告了两个重力波事件(1和2).同时,结合北京十三陵(40.3°N,116.2°E)台站的多普勒流星雷达风场数据和位于39.4°N,130.6°E位置处的SABER/TIMED卫星的温度参数分析发现,观测的两个重力波事件于2013年9月15—16日02∶00—03∶00 LT时间段,和70~110 km高度是自由传播的.利用反射线追踪方法分析表明,重力波事件1和事件2分别产生于(39.3°N,117.2°E)和(47.1°N,121.3°E).且事件1的波源位置与对流活动和大气向上向下运动过程中产生的不稳定性吻合较好.然而,通过ECMWF再分析资料和MTSAT卫星观测数据分析表明,事件2可能由对流活动或大气向上运动过程中可能产生的不稳定性导致.利用MERRA自地面到约70 km高度的风场数据分析表明,观测的重力波事件1和事件2的水平相速度分别是83.5 m·s-1(事件1)和80.1 m·s-1(事件2),均大于低层-中层大气风速-10~45 m·s-1.因此,观测的两个重力波事件是可能从低层大气传播到中层-低热层大气的.  相似文献   
32.
本文使用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子午工程朔州观测站的全天空气辉成像数据,以及FY-2气象卫星云顶亮温数据(Black Body Temperature,TBB),气象再分析数据和地闪数据,研究了2013年8月10日(LT)发生在内蒙古地区的雷暴活动激发的中高层环状重力波(Concentric Gravity Waves,CGWs)事件.根据最小二乘法的拟合结果和色散关系理论曲线,确定了激发中高层环状重力波的强对流系统,该对流中心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中部(108.9°E,40.47°N),重力波激发于雷暴初期,此时TBB低于220 K的深对流面积较小,随着时间的推移,该次雷暴活动越来越强,深对流面积在23:00达到最大,在23:30-24:00 LT时闪电频数最高,达到120.7 fl/min,随后深对流逐渐消散.在中高层87 km处OH(羟基)气辉层观测到的一次CGWs事件的两组波纹,分别沿水平方向传播了149.64 km和174.25 km,相应位置处的水平波长分别为12.67 km和16.75 km,周期分别为8.56 min和10.72 min,激发时间分别为19:34 LT和19:40 LT;随着水平传播距离的增加,CGWs水平波长增大.  相似文献   
33.
This paper studies the effect of photochemistry on the gravity wave instability in summer polar mesopause region. The calculation method of the effects of eddy viscosity, conductivity and eddy diffusion of chemical species on the gravity wave instability induced by photochemistry are studied. The critical wavelength of the instability is given in this paper. The influences of some parameters on it are discussed. The study shows that the gravity wave instability induced by photochemistry is sensitive to the temperature and atomic oxygen profiles.  相似文献   
34.
不同太阳活动及地磁条件下的电导率分布变化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电离层电导率在不同的太阳活动和地磁条件下会发生变化. 本文通过中性大气经验模式NRLMSISE_00(Neutral Atmosphere Empirical Model_2000,简称NRLMSISE_00)和电离层经验模式IRI_2001(International Reference Ionosphere_2001,简称IRI_2001)计算电离层的电子、离子碰撞频率以及电导率,并简要讨论了120 km和300 km高度上的电导率在不同季节、不同太阳活动和地磁指数下的经纬分布. 结果显示,电导率的分布与日照密切相关,且随太阳活动的变化而变化. 磁暴时电导率随地磁活动的变化相对于随太阳活动的变化要小,在120?km高度,磁暴期间电导率在低纬地区和高纬地区发生不同变化,且Pedersen电导率和Hall电导率变化趋势相反,向两极靠近,电导率变化幅度略有增长;在300?km高度上,磁暴对低纬地区和高纬地区电导率的影响要比120?km处大,Pedersen电导率和Hall电导率变化趋势相同,且越向两极靠近电导率的变化幅度越大.  相似文献   
35.
利用位于中国中纬地区6个OH气辉成像仪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两年的观测数据,我们研究分析了重力波传播特征.结果表明重力波的水平波长、观测周期和水平相速度分别主要分布于10~35km,4~12min和30~100m·s-1范围.夏季,重力波主要沿极向方向传播.然而,冬季,他们有向赤道方向和平行于赤道方向的传播趋势.同时,我们结合TRMM卫星和ECMWF数据,发现在夏季重力波的北向传播趋势可能主要由观测台站南方的对流活动导致.然而,对流层顶附近的急流可能在冬季重力波的主要传播方向方面做出较大贡献.分析结果也表明,低层-中层大气背景风的滤波效应仅在夏季与中国中纬地区重力波纬向传播方向各向异性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36.
空间物理学是一门探测与理论并重的学科.探测广袤的空间环境倚赖地基和卫星技术,研究深邃的空间物理过程需由各国研究团体通力合作.中国空间物理研究的70年发展,也体现在国家综合科技实力和国际影响力的上升路径之中.从新中国成立前的零星研究起步,到改革开放前的规模初现,再到20世纪末的全面爆发,中国空间物理在自主探测与理论研究两方面都实现了阶跃式发展.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综合国力的再一次快速提升,中国空间物理研究在国际范围内呈现出"多数并跑,部分引领"的新局面.得益于深空探测国家战略的确立,研究领域也从地球空间延拓至行星空间甚至更广.中国空间物理研究的70年,不断探索,不断前行,各领域人才辈出,队伍不断成长壮大,从依赖外国探测数据到自主研究发展,从西学东归到人员对流,走出了一个不断进步的发展历程.未来的空间物理研究,将仍然与国家富强民族复兴紧密相连,在引领学科发展潮流中探索,在服务国家战略需求中前行.  相似文献   
37.
APOD卫星大气密度数据处理与标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APOD卫星是我国首颗以热层大气密度探测与精密定轨为科学目标的微纳卫星,搭载大气密度探测器、双频GNSS接收机等载荷,于2015年9月20日发射入轨,2015年10月27日进入轨道高度460 km、轨道倾角97.4°、降交点地方时6∶20的工作轨道,各项载荷随即展开例行观测.本文给出了APOD卫星大气密度探测器的基本原理和数据处理流程,采用基于双行根数(TLE)反演获取的密度数据,对2015年12月至2016年12月的就位探测数据进行了标校,并与经验密度模式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反演密度与APOD卫星就位探测数据的线性相关性达到0.943,采用线性拟合与二次函数拟合的残差水平基本相当.两种不同方法标校密度相对于NRLMSIS00模式日均值误差的均值和标准偏差为10.1%、18.2%和5.1%、17.1%,二次函数标校略优于线性标校;相对于JB2008模式日均值误差的均值和标准偏差为0.6%、14.9%和3.9%、16.9%,线性标校略优于二次函数标校.总体而言,APOD卫星大气密度就位探测数据与常用经验模式精度基本一致,可为开展大气密度变化规律及应用研究提供数据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