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9篇
  免费   133篇
  国内免费   193篇
测绘学   44篇
大气科学   83篇
地球物理   105篇
地质学   305篇
海洋学   178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74篇
自然地理   94篇
  2023年   23篇
  2022年   29篇
  2021年   44篇
  2020年   27篇
  2019年   32篇
  2018年   41篇
  2017年   22篇
  2016年   27篇
  2015年   31篇
  2014年   38篇
  2013年   46篇
  2012年   41篇
  2011年   29篇
  2010年   53篇
  2009年   30篇
  2008年   41篇
  2007年   42篇
  2006年   29篇
  2005年   35篇
  2004年   48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4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3篇
  1964年   4篇
  1954年   1篇
  1940年   1篇
  1937年   2篇
  1936年   3篇
  1934年   2篇
  1933年   5篇
  193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近几年海洋溢油事件频发,对滨海地区旅游环境造成了严重的污染。针对滨海旅游区的溢油现象进行定量评价,寻求合理的评价方案是当前相关领域专家学者普遍关注的问题。本文根据滨海旅游区生态系统的特性,以滨海旅游区的海水水质、岸滩环境和溢油危害为评价内容,构建滨海旅游区溢油污染评价指标体系和滨海旅游区溢油污染综合评价模型,并且基于GIS技术进行了系统架构设计与实现。通过模拟海洋溢油事件,对该系统进行了测试。测试结果表明:该系统能够对溢油区的污染等级做出快速评价。本研究为滨海旅游区的溢油污染评价提供了新的方法,该系统能够辅助相关部门管理溢油相关的综合信息,在溢油发生时快速反应,采取应急措施。  相似文献   
32.
基于1950~2011年间的月平均温、盐度资料,以28℃等温线作为西太平洋暖池的定义标准,并取ΔT=-0.4℃,分别计算了暖池区(20°N~15°S,120°E~140°W)各格点混合层、障碍层和深层的平均盐度,构成了暖池热盐结构的盐度场.据此,运用EOF分解法分析了暖池热盐结构盐度距平场主要模态的变化特征及其与ENSO间的关系,并探讨了主要模态的年际变异机理.结果表明,暖池热盐结构盐度场第一模态揭示了盐度场变异的关键区位于暖池中部;该模态具有2~4a的年际变化和准10a的年代际变化,并在1977年前后经历了一次气候跃变(此外,深层盐度场第一模态还在1999年前后发生了一次气候跃变),且在跃变前后与不同类型的ENSO事件有较密切的联系.暖池中部混合层和障碍层盐度的变化比较一致,即在跃变前盐度为偏高期,而在跃变后则变为偏低期.暖池中部深层盐度在1977年以前和1999年之后皆处于偏高期,而在1978~1999年间则处于偏低期.而且,从混合层至深层,盐度的变化幅度逐渐变小.进一步分析表明,暖池中部混合层和障碍层盐度的年际变化主要是由纬向风、南赤道流(SEC)和降水共同引起的,即当东风增强(减弱)时,强(弱)SEC将携带更多(少)的高盐水进入混合层或潜沉至障碍层,同时局地降水的减少(增多),也使得混合层和障碍层的盐度增加(减少);深层盐度的年际变化主要是由SEC和赤道潜流(EUC)导致的,即当SEC增强(减弱)时,将有更多(少)的高盐水进入暖池,而当EUC增强(减弱)时则有更多(少)的低盐水流出暖池,从而使得暖池的深层盐度升高(降低).  相似文献   
33.
穿地壳岩浆系统模型是近年新提出的一个全新的岩浆系统概念.聚焦山东东部早白垩世青山期穿地壳岩浆系统,在野外地质踏勘的基础上,结合火成岩年代学、断裂体系分布、大地构造学与地球化学的相关研究成果,系统探讨了不同性质火山岩浆的时空演化与分布特征.首先,在时间序列上,早白垩世青山期穿地壳岩浆系统,表现为酸性岩浆侵位-基性岩浆侵入-中性岩浆喷发的特征;其次,在不同的地壳深度,穿地壳岩浆系统有不同的表现,由深到浅,呈现岩基/岩株-岩脉岩墙-火山机构的变化;空间分布上,酸性岩体多位于古隆起区,火山机构沿深大断裂呈现串珠状分布.穿地壳岩浆系统的发育特征指示了青山期岩石圈的构造特征:岩体自身近E-W向展布,说明岩体侵入时的中上地壳的断裂体系主要为近E-W向,而岩体整体上沿着NE-SW向分布,说明了更深部断裂体系主要为NE-SW向,控制了整个区域构造的发育.早白垩世早期(莱阳期)区域发育的浅层构造断裂系统为早白垩世晚期(青山期)的穿地壳岩浆系统的发育提供了通道.早白垩世青山期穿地壳岩浆系统的发育伴随着区域热隆-伸展-滑脱作用,在此过程中山东东部青山期盆地格局形成.花岗岩抬升速率初步计算的结果表明山东东部地区早白垩世青山期的热隆速率略快于2.7~4.1 mm/a,强烈的"热隆-伸展-滑脱"作用是同期沉积盆地形成的主要动力学机制.   相似文献   
34.
对大兴安岭伊勒呼里山早白垩世碱长花岗岩进行了岩相学、地球化学、LA-ICP-MS锆石U-Pb定年研究。伊勒呼里山地区碱长花岗岩主量元素具有富Si、富碱,贫Mg、Ca的特征;微量元素亏损Sr、P、Eu、Ti,富集K、Rb、Th等不相容元素,元素地球化学特征表明,岩体为铝质A型花岗岩(A/CNK=0.88~1.21,A/NK=0.94~1.49)。测年结果显示,粗中粒碱长花岗岩的锆石年龄为140.3±1.0Ma,细中粒碱长花岗岩锆石年龄为137.9±0.8Ma,均形成于早白垩世。结合区域研究资料,伊勒呼里山地区碱长花岗岩岩体的形成与蒙古-鄂霍茨克洋闭合后的岩石圈伸展密切相关,其岩浆源区可能为地壳物质的部分熔融。  相似文献   
35.
本文是一篇关于全国崩塌滑坡泥石流分布图编制方法探索的论文。基于全国崩塌滑坡泥石流数据库,根据图面承载能力,用不同灾害类型之间数量比例和网格密度共同控制的方法,筛选出代表整体发育分布规律的崩塌滑坡泥石流隐患点;用点状符号表达崩塌滑坡泥石流隐患点空间分布特征,线状符号表达崩塌滑坡泥石流时间分布特征,面状普染色表达崩塌滑坡泥石流发育数量分级特征;结合人们正常视觉感受,建立均衡的构图,选用协调美观的色彩,合理处置图上点、线、面各图层之间的冲突以及图层内部分级关系,编制集科学与艺术为一体的全国崩塌滑坡泥石流分布图。  相似文献   
36.
近年来,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我国突发性、局地性极端强降雨事件频发,加之城镇化进程中的人类社会经济活动,导致发生了大量的地质灾害事件,地质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占我国自然灾害造成人员伤亡总数的比例呈逐渐上升趋势。本文以"十二五"期间我国发生的地质灾害为主要研究对象,搜集了全国省级国土部门的权威数据,通过数理统计,以及对孕灾条件和诱发因素的分析等,研究总结了2010—2015年("十二五")期间全国发生的地质灾害的总体情况及特征:(1)在全国发生的64 530起地质灾害中,滑坡、崩塌、泥石流为主要灾害类型,中小型灾害最为发育;(2)强降雨是地质灾害的主要诱发因素,汛期降雨型地质灾害在地域上具有随时间由东南向西北逐渐推移的特征;(3)地质灾害造成的危害具有向低人员伤亡、高财产损失方向发展的趋势。研究结果对今后一段时期全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部署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37.
针对辽宁省的教育与产业之间的关联程度,本文借助灰色关联模型,探究了辽宁省的教育与产业结构之间的关联度。结果表明:辽宁省城市综合实力越强,产业系统与教育系统之间的关联程度就越大;辽宁省正在逐步趋于合理地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的布局,逐渐注重第三产业的发展,并以此为动力来推动第一和第二产业的发展前进;教育结构是否合理会对产业结构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需要长时间来寻找一条最优路径,需要逐步引导教育结构与之相适应。  相似文献   
38.
尹志刚 《地质与勘探》2021,57(5):1053-1064
为查明曙光石场地区各成矿元素和矿(化)体的分布特征,在1∶2万土壤地球化学测量的基础上,对研究区多种成矿元素进行聚类分析和因子分析。研究表明:区内Ag、Pb、Zn、Bi、Sn单元素异常个数多、变异系数值较高,具有较强的成矿潜力;区内Ag-Pb-Zn元素组合异常套和极好,异常强度较强,与岩浆热液型成矿作用相关,具有较好的找矿前景;根据单元素异常的套合情况及元素共生组合规律圈定组合异常六处并进行了槽探工程验证,在Ht-4组合异常处发现一铅锌银矿点,矿体、矿化体产于上石炭统唐家屯组流纹质凝灰岩中。  相似文献   
39.
戈壁荒漠覆盖区地质填图是新时期地质调查工作的重点内容之一.覆盖区地质填图的基本目标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揭示覆盖层下伏基岩面地质结构,即填绘基岩面地质图;二是揭示覆盖层地质结构,包括地表覆盖层地质结构和覆盖层的三维地质结构.综合利用地球物理方法可以获得覆盖区地下地质结构、岩石属性、沉积物分布与层状结构等信息.而经济有效地选择和组合实施地球物理方法是完成覆盖区地质填图目标任务的重要保障.基于近年在新疆东天山地区开展的覆盖区地质填图工作,提出了针对多覆盖层结构背景下地质填图的综合地球物理方法组合的技术策略.综合地球物理方法以及新技术在巴里坤盆地和哈密盆地的应用展示了其效果,并为在戈壁荒漠覆盖区地质调查过程中如何开展地球物理工作提供了示范和借鉴.   相似文献   
40.
当深海固井遇到天然气水合物地层时,由于水泥浆水化放热,导致水合物的相变平衡条件发生改变,诱发水合物分解,引起二界面胶结质量下降等问题。为提高水合物地层固井质量,可向水泥浆中添加具有吸热控温作用的相变微胶囊,可有效降低固井水泥浆的水化升温。基于此,以配比石蜡为控温芯材、碳酸钙为壁材,利用自组装法制备了一种使用于深水水合物地层固井水泥浆控温微胶囊。由于固井水泥浆在达到水合物地层的过程中,外界温度环境复杂,单一相变温度的控温芯材极易失效。为扩展控温区间,选用切片石蜡与白油作为混合芯材,控温区间达到14.8~39.8 ℃。研究表明,该微胶囊表观形态良好、彼此无团聚,在热循环过程中,不易发生泄漏。与水泥浆复配后,对水泥浆流变性能无明显影响。在低掺加量时,微胶囊主要起降低水泥浆峰值温度的效果,并提升水泥石整体力学强度;高掺加量时,微胶囊既可以有效降低水泥浆峰值温度,也可以明显地延缓水泥浆放热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