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篇
  免费   28篇
  国内免费   58篇
测绘学   7篇
地球物理   1篇
地质学   134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7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5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31.
根据札达盆地剖面中地层的接触关系、沉积旋回、沉积体系和岩相岩性特征,可将上新统河湖相地层划分为2个组、5个沉积相、8个岩段。古格组(N22g)一岩段为砾岩,属河流相沉积;二、三、五岩段以细碎屑岩为主,属浅湖相沉积;四岩段以含粘土质细碎屑岩为主,属深湖相沉积。托林组(N21t)一、二、三岩段为一套砾岩、含砾中粗粒钙质长石岩屑砂岩和中细粒砂岩的碎屑岩,为典型冲(洪)积扇沉积物。ESR法和古地磁法测年结果表明,古格组形成时代为上新世晚期(4.40~2.47Ma);托林组形成时代为上新世早期(5.44~4.40Ma)。札达盆地为一同生断陷盆地,在上新世时期的构造运动过程中,盆地演化经历了水进体系域—湖泊扩张体系域—湖泊收缩体系域3个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32.
对西藏面积最大的湖泊——纳木错湖相沉积野外现察结果,发现了由水平层理十分发育的砂与粘土所组成的、高出湖面分别为3—12m、15—22m、25—30m与35—45m的4级湖岸阶地,覆于基岩之上、高出湖面60—150m的湖相沉积和多达50条左右、由扁圆湖滨相砾石所组成的湖岸堤,环湖广泛分布的湖成地貌。在连结纳木错与其西北的仁错约玛、仁错贡玛、久如错的分水岭宽谷底部(分别高出上述3湖20m、90m与60m)与北侧山坡,即纳木错的第二与第三级湖岸阶地,发现了组成阶地与异堤的湖相与湖滨相沉积。从而确证了纳木错与仁错-久如锴曾多次连通,即数度成为一个统一的大湖,而不是以河道相连的不同湖泊。古大湖分离时代为末次冰期间冰段。  相似文献   
33.
通过札达盆地河湖相地层的野外实测剖面和地质调查,结合前人资料,根据沉积岩性、不整合面、所含化石、固结程度和岩相变化,初步将这套水平产出、原顶底及接触关系不明的新近纪上新世-第四纪早更新世河湖相地层,划分为1个群、3个组、2次构造运动(不整合)。从新到老为下更新统香孜组(QP^1x)和上新统古格群(N2gg),其中后者又细分为上新统札达组(N3^2z)和上新统托林组(N2^1t)。河湖相沉积中香孜组与札达组、札达组与托林组之间2个不整合面的发现和象泉运动与古格运动2次构造运动的确定,为研究青藏高原隆升过程、该区新近纪以来湖泊与河流演化、气候变化、古地理变迁和环境演化,以及新近系、第四系地层划分等提供了新资料。  相似文献   
34.
通过地质构造、显微构造和构造地球化学特征分析,论述了辽西阜新金-多金属成矿区主要断裂带的构造特征及其控矿作用,并着重指出NEE向、NNE向韧-脆性剪切带是本区主要的控矿和导矿构造,而NEE向构造的NW向次级断裂带和NNE向构造的EW向次级断裂带则为本区主要的容矿构造,现已探明的金-多金属矿体也多沿这两个方向展布。  相似文献   
35.
通过对西藏札达盆地及其周缘的野外地质调查,填绘出了大面积分布的早更新世早期香孜组冰缘区河湖相沉积。对该河湖相沉积的岩石、结构构造、沉积环境、所含化石特征和形成时代等的研究表明,它是第四纪冰期冰缘区的最早沉积记录,也是第四纪冰期的下限。为青藏高原建立气候地层层序、第四纪冰期划分对比提供了重要的实际资料和依据。  相似文献   
36.
根据札达盆地香孜组河湖相地层剖面的接触关系、沉积旋回、沉积体系和岩相岩性特征,可将札达盆地下更新统香孜组河湖相地层划分为2个沉积相、3个岩段。香孜组一、二岩段为一套砾岩夹砂岩的粗碎屑岩,属典型的冲(洪)积扇沉积物;第三岩段为砾岩与砂岩互层,属冰水冰缘相沉积。ESR法和古地磁法测年结果表明,札达盆地香孜组河湖相地层的形成时代为早更新世早期(2.68—1.36Ma)。札达盆地为一同生断陷盆地,在后期重新复活的过程中,盆地只经历了冲积体系域和水进体系域。冲积体系域形成于札达盆地早更新世早期重新复活层序发育的早、中期,水进体系域形成于札达盆地早更新世早期重新复活层序发育的晚期。  相似文献   
37.
札达盆地位于西藏西南边陲,构造上处于喜马拉雅断块挠起带头部内侧,呈NW-SE走向,长约1000km,宽约70km,总面积约40000km2,海拔约4500m.盆地中地层呈明显的二元结构特征.基底岩石为三叠纪-侏罗纪灰岩、砂岩和板岩,盖层为上新世-早更新世早期沉积的固结和半固结岩石,因受喜马拉雅断块挠起运动的影响,形成NW、NE和近EW、SN向等多组节理裂隙.晚新生代以来,盆地上升,在构造节理的主导下,穿越盆地的象泉河及其支流对岩石地层进行侵蚀、切割,在雨水的淋蚀、寒冻风化的剥蚀作用下,逐渐形成现今大小不同和形态奇特的半固结砂泥岩塔林地貌景观-古格地貌,这是中国地质地貌景观的一种新类型.  相似文献   
38.
通过野外地质调查,结合前人资料和遥感影像解译,对青藏高原古近纪—新近纪湖相地层进行了划分与对比,确定了湖相地层的地域分布。根据古近纪—新近纪湖相地层的展布范围,初步圈定出了63个古湖泊,划分出5个成湖阶段、13个成湖期,其统计总面积大于200×104km2。古湖泊的规模、形态、展布方向明显受构造和古地理的制约。研究表明,古近纪时期的古湖泊主要分布在高原的东北部地区,新近纪时期的古湖泊主要分布在高原的西南部地区,两者之间为过渡地带。青藏高原古近纪—新近纪古湖泊的演化,从时间上讲,有从老到新面积逐渐加大的趋势;从迁移方向上讲,有古湖泊的湖相沉积由东北向西南方向逐渐迁移、古湖泊的年龄由老变新的规律。  相似文献   
39.
青海黄河源盆地早更新世以来环境演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河源盆地位于青藏高原东北部,是黄河的源头地区,对环境和气候变化非常敏感。对黄河源盆地中的河湖相沉积物进行了孢粉分析,获得丰富的孢粉数据,结果显示孢粉组合以菊科、蒿科、藜科、禾本科、松、桦等草本和木本植物花粉为主。通过对各类植物的孢粉组合特征分析,揭示了黄河源地区早更新世以来古植被、古气候的演替和变化。其演变经历了4个阶段:第一阶段223.9~90.1万年,为森林草原环境,反映了温暖潮湿的气候;第二阶段90.1~35万年,为灌丛草原环境,反映了总体干冷的气候;第三阶段35~2.8万年,为稀树草甸草原环境,属湿润寒冷的气候;第四阶段2.8~0.8万年,为荒漠草原环境,反应干冷的气候。  相似文献   
40.
西藏纳木错与仁错—久如错连通和藏北高原古大湖的发现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西藏是中国海拔最高、湖泊最多的省区,藏北内流区则集中了西藏最多的湖泊和大湖。其中位于藏北内流区东南部、藏语意为天湖的纳木错,则是西藏面积(1940km2)最大和海拔(4718m)最高的大湖。前人仅少量报道过该湖的湖岸阶地与古湖岸线,并推论该湖在青藏高原的“大湖期”(40~28或40~25kaB.P.)时,有可能是以河道通过仁错(海拔4648m)而与色林错等湖泊相连通的外流湖。2000—2001年夏,作者在纳木错沿岸的地质调查与1∶25万地质填图(图1)中发现:在作曲卡河下游、玛尔扃北岸、塔吉古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