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31篇
大气科学   38篇
地质学   1篇
  202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7篇
  1979年   6篇
  197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一、效益矩阵与共轭矩阵在评价分类预报的经济效益时经常要用到两个列联表.一个表示生产单位在不同天气条件下采取不同决策时的平均收益(或损失)的列联表,又称效益(或损失)矩阵,其通式如下  相似文献   
32.
设气象要素为X,用户按照该要素的预期值X=a进行决策,X的实际值为X,效益函数为μ=μ(x,a) (1)寻找气候最优策略S_(气候)则归结为寻找这样一个不依赖于具体天气的常定的a值  相似文献   
33.
一、前言通常,春季和秋季中高纬度的天气气候是以从西向东移动的高、低压为特征,在冬季它还受到西伯利亚高压、阿留申低压、冰岛低压等比一般的高低压尺度还大的准定常气压形势的控制。冬季,按理应为这类低压所控制的阿留申直至阿拉斯加上空或冰岛上空有时候有谁定常高压形成,它们有  相似文献   
34.
一、现代的气候变化几十年前即有人提出,在火山爆发之后大气中气溶胶质点的数量会增加,从而使大气对于短波辐射的透明度降低,并导致低层大气温度下降。  相似文献   
35.
近十年来,对于中纬度的锋和气旋的产生机制、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以及它们的发展和内部结构已有了大量的理论研究工作,取得了很多有意义的结果.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有二:第一是因为要想改进数值天气预报方法,就必须对气旋生成和锋生过程、云系和雨区的演变进行理论描述.第二是因为随着试验研究方法的发展,已取得了有关锋和气旋内部结构的一些新的资料,需要对这些新资料进行理论解释.此外,计算能力的提高以及微分方程组数值求解方法的发展也起了很大的作用,现将近十年来主要研究结果分成六个方面综述如下. 一、变形场中的锋生作用自J.皮叶克尼斯的研究工作开始,大尺度高空锋生理论已经发展成变形场中的锋生理论.在六十年代,锋生理论已不仅使用准地转近似,而且还考虑非地  相似文献   
36.
随季节而变化的季风环流是与每年亚洲大陆的加热和冷却作用相联系的,它构成了大气环流的最重要的大尺度特征。印度季风是指印度洋地区低层大气的盛行风向一年之内作两次逆转变化,这主要是北部的大陆和南部的海洋之间的加热不同所造成的。“季风”一词不仅用于印度洋上的盛行风系统,而且还与非洲和南亚的热带和赤道地区的天气现象相联系。亚洲夏季季风则意味着6—9月期间的降雨。印度夏季季风与亚洲许多国家的国计民生息息相关。以往由于印度洋地区资料缺少,使研究工作受到限制。最近通过“季风试验”(MONEX)和“全球大气研究计划第一次全球试验”(FGGE),这方面的研究正在取得新的进展。  相似文献   
37.
近三十年米,测雹方法虽然有了很大的改进,但日前仍然是各种方法同时使用,其中既有原始的日测方法,也有测量各种降雹参数的自记仪器。一、目测报告由自愿观测者组成观测网,可以提供开始降雹时刻和持续时间、冰雹覆盖地面的百分率、最大雹块尺寸、大多数雹块尺寸、以及降雹当时的风速和降雨情况等资料。这些贲料可以用来分析各地区的降雹气候背景,  相似文献   
38.
日本世界气候小委员会为了实施世界气候研究计划,于1979年秋季在其下设立了几个工作委员会。其中的气候模拟工作委员会为了制定今后20年的研究方针和具体的五年研究计划,曾于1980年1月和9月、1981年1月和9月四次向全国十几个研究机构和数十名有关专家发函并召开了座谈会,广泛地征求了各方面的意见,最后拟定出计划方案。下面概略叙述日本今后在气候模拟方面总的研究方针和具体研究计划。  相似文献   
39.
要想在气候规律的研究方面获得较大的成效,首先需要改进对气候参数和气候因子进行观测的手段,以及对气候和气候变化进行数值模拟。由于“大气-海洋-冰雪圈-生物圈”所组成的气候系统具有全球性和多元性,从而决定了空间观测工具在获取气候和气候变化资料方面的特殊作用。本文打算对空间观测工具在气候研究中的作用和现状以及今后10—15年的发展前景作一综合评述。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