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1篇
地球物理   4篇
地质学   32篇
海洋学   2篇
综合类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5篇
  1987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提要: 通过对湘西南地区主动侵位的岛弧型花岗闪长岩、二长花岗岩的锆石LA-ICP-MS与SHRIMP U-Pb同位素年代学研究,分别获得加权平均年龄为(835.6±6.7)Ma、(840±8)Ma,属新元古代。对岩体围岩钙质板岩夹灰岩建造的剖面研究和同位素年代学分析及区域对比,确认其属于新元古代“南华纪”板溪期沉积——高涧群,与下伏冷家溪群连续沉积,底界时限应大于835 Ma。指出高涧群及其相当层位分布区在沉积盆地演化过程中,可能没有经历由俯冲造山—伸展裂谷盆地的完整演化过程,盆地从板片俯冲形成岩浆弧的初期演化即已停止,形成所谓的残余盆地,并沿从江—溆浦—双峰—衡阳—萍乡一线形成陡坡边缘盆地古地理格架,与北西侧伸展形成的断阶式陆坡相接,接受来自北西侧的陆缘碎屑及其改造型重力流沉积,完成这一转换过程的时间点在830 Ma左右。  相似文献   
22.
在2018年的海南三亚西岛珊瑚群落分布和水质环境因子调查中, 共记录到造礁石珊瑚68种, 多孔螅2种。基于珊瑚礁底质类型的非度量多维标度分析, 可将西岛站位划分为区域1(东-南侧)和区域2(西侧)。全岛活珊瑚覆盖率为13.6%, 区域1和区域2分别为4.2%和27.7%, 区域2珊瑚多样性高于区域1。区域1珊瑚礁处在显著退化状态, 而区域2相对健康, 但是优势种类单一。与历史资料对比分析, 东侧站位造礁石珊瑚覆盖率从2011年的近40%降至2018年不足4%, 退化显著, 而西侧站位珊瑚礁无明显退化; 丛生盔形珊瑚(Galaxea fascicularis)逐渐取代分枝状的鹿角珊瑚成为绝对优势种类; 珊瑚礁区浊度、溶解无机氮(dissolved inorganic nitrogen, DIN)和喇叭藻的δ15N均值分别为2.54NTU、9.63μmol·L-1和5.09‰, 均处在较高水平。相关性分析表明, 环境因子的空间变化并不能解释珊瑚群落的空间分布。因此, 推测人类活动引起的极端扰动事件可能是导致西岛珊瑚群落空间分布和东侧站位珊瑚近几年显著退化的主要原因, 如三亚河清淤在三亚湾随意倾倒引起的浑浊事件。应加强对三亚湾清淤和西岛人类活动的管控, 减轻颗粒物沉积和营养盐富集的影响, 促进西岛珊瑚礁逐渐恢复。  相似文献   
23.
湖南岩石地层划分对比及废弃的地层单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晓珊  黄建中 《湖南地质》1997,16(3):151-154
湖南岩石地层划分对比及废弃的地层单位①HunanRockstratigraphicDivisionandCorrelationandRejectedStratigraphicUnit唐晓珊TangXiaoshan黄建中HuangJianzhong地...  相似文献   
24.
运用构造解析和多重地层研究手段,将华南地体北缘(湖南部分)的前寒武系,划分为新元古代青白口纪大江边组;震旦纪泗洲山组、天子地组、正园岭组、埃岐岭组、丁腰河组。测得大江边组的沉积年龄859—866Ma,泗洲山组为794Ma,埃岐岭组718—721Ma。  相似文献   
25.
幕阜山地区在20世纪70年代发现了传梓源锂、铌钽矿床, 近年来在该区黄柏山、窄板洞地区亦有富锂伟晶岩报导, 但幕阜山地区锂矿资源尚未系统评价。锂矿资源作为新能源产业领域重要的原材料且需求日益增大, 开展幕阜山地区锂矿成矿潜力分析尤为重要。本文通过对黄柏山地区、传梓源矿区和窄板洞地区含锂矿伟晶岩详细的野外地质调查, 分析了含锂矿伟晶岩分布及含矿性特征, 认为含锂伟晶岩在空间上远离幕阜山岩体分布, 在垂向上锂矿化位于LCT型伟晶岩脉的上部。总结了湘东北地区铌钽矿伟晶岩和锂矿伟晶岩成岩、成矿年龄几近一致(140~130 Ma), 稍晚于区内二云母二长花岗岩形成年龄(143~138 Ma), 且同位素研究结果也指示花岗岩与伟晶岩有着相同的物质源区, 认为区内二云母二长花岗岩为稀有金属伟晶岩成矿母岩, 进而建立了伟晶岩型稀有金属矿成矿模型。依据成矿模型及区域稀有金属成矿的规律认识, 建立了“传梓源式”伟晶岩型锂矿预测要素, 首次对湘东北地区锂矿资源潜力开展预测评价, 初步预测黄柏山—传梓源和窄板洞—梭墩锂矿远景区内锂矿资源潜力达10.19万吨, 具备寻找大型锂矿产地(>10万吨)的潜力。  相似文献   
26.
本文通过野外与室内详细观察,对湘西北古丈五强溪组的岩性特点、沉积相和古地理环境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通塔湾末期湘西北经历短暂快速海退后,五强溪初期海平面缓慢回升,期间形成的积间断面,由下而上发育河流、三角洲平原、三角洲前缘3种沉积相,沉积时限在800 Ma左右,向北西扬子古大陆一侧的盆缘地带可能逐渐变新,形成依次超覆的"楔状地层"特征。以此为基础,对比邻区张家湾组沉积相特点,结合同位素年龄资料,认为横向上张家湾组与五强溪组是在同一个沉积体系中的大致同期沉积物,相序配置反映古水流主体方向自NW向SE,水体自NW向SE逐步加深。  相似文献   
27.
针对中国华南稀有金属矿集区植被厚、多云雾、地质环境复杂等特点,文章提出了植被覆盖区稀有金属矿床快速评价方法技术体系,通过实践探索实现了稀有金属"空、天、地"一体化快速有效探测.该体系分为3个层次,第一层次是利用多尺度、小比例尺高空光学遥感卫星厘定区域构造格架及活动期次、结合已有地质科技成果确定成矿有利区;第二层次为地表...  相似文献   
28.
随着旅游开发和人类活动的加强,三亚蜈支洲岛南北两侧珊瑚礁区呈现出截然不同的水质环境状况和珊瑚群落分布。本研究通过分析三亚蜈支洲岛南北两侧两种造礁石珊瑚——丛生盔形珊瑚(Galaxea fascicularis)和疣状杯形珊瑚(Pocillopora verrucosa)的生理特征,旨在分析造礁石珊瑚应对水质环境变化的响应机制和应对策略。研究结果发现:两种珊瑚的生理指标表现出明显的南北区域差异。与南侧相比,北侧珊瑚的蛋白质含量显著性降低,SOD活性显著性的升高,表明北侧珊瑚抗氧化系统受到应激胁迫反应,而南侧珊瑚的生理状态更好。南、北两侧中丛生盔形珊瑚的生物量和能量物质含量有显著差异性,虫黄藻密度差异不显著;而疣状杯形珊瑚生物量和能量物质含量差异不显著,但其虫黄藻密度差异显著;表明丛生盔形珊瑚与疣状杯形珊瑚面对胁迫环境时,两者的能量代谢应激策略不同。因此,三亚蜈支洲岛南北两侧开发状况、水质环境的差异导致珊瑚生理状态呈现南北差异。  相似文献   
29.
谈谈冷家溪群坪原组,“杨林冲组”和大药姑组的归属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者在野外考察与室内综合研究的基础上 ,新建“杨林冲组”取代 1988年创建的坪原组作为冷家溪群最上部的地层单位 ,并将原大药姑组分解为两部分 ,分别划归震旦系下统洪江组和富禄组。  相似文献   
30.
湖南大义山断裂属邵阳—郴州NW向断裂的南东段,该断裂南、北两侧发育水口山—香花岭南北向构造带。根据构造变形特征并结合区域构造背景和构造演化分析,确定大义山断裂中新生代至少经历了3次构造活动,从早至晚依次为印支期左旋走滑、燕山期右旋走滑和喜山期(?)左旋走滑。对SN向构造与区域NNE向构造的时代与相互作用关系进行了深入分析,并提出SN向构造成因新认识:由于大义山NW向断裂和香花岭—阳明山NW向断裂在印支运动中产生基底左旋走滑,走滑所派生的近EW向挤压应力场以及走滑所产生的牵引作用,使区域NNE向构造线产生逆时针旋转而形成SN向构造。进一步分析认为,印支期可能为湘东主要NW向断裂在中生代活动最强烈的时期,多条NW向断裂的左旋走滑,可能是雪峰山弧形构造和祁阳“山”字型构造的形成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